喝醉酒的情况大家肯定都并不陌生,尤其是现在在我国,经常会把喝酒喝多少,与生意场上的合约,还有情谊,或者是社交生活有关,很多人都会喝酒喝得太多喝醉了,甚至会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是非常危险的,那么酒精中毒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何为酒精中毒的呢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指患者一次饮大量酒精后发生的机体机能异常状态,对神经系统和肝脏伤害最严重,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给患者带来的是累积性伤害,如酒精依赖、精神障碍、酒精性肝硬化及诱发某些癌症等。
肝代谢酶系统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乙酸,最后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此时患者表现为面色潮红、心跳加快等。酒精具有直接的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和肝脏毒性,因此中毒后患者具有一系列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甚至发生昏迷及休克,此外还可发生心脏病、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1.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2.使用解毒剂。3.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原则:1.对轻中度中毒者予补液、速尿及纳络酮治疗即可。2.对重度中毒者应加用激素,脱水降颅压等治疗。3.对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等应加强对症治疗。
2酒精中毒吃什么比较好呢
1、可多喝水(温开水、淡盐水、糖水或蜂蜜水、绿豆汤等),降低血中酒精浓度,并加快排尿,使酒精迅速随尿排除。
2、可服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E,促进乙醇的分解。
3、醉意较浓的,可取白糖5克加食醋30毫升,待白糖溶解后,一次饮服。
4、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而且钙含量丰富,对缓解酒后烦躁特别有效。
5、香蕉:酒后吃一些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它还能消除心悸、胸闷等症状。
6、蜂蜜: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
7、西红柿:西红柿汁富含特殊果糖,能促进酒精分解。一次饮用西红柿汁300毫升以上 ,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
8、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达到解酒目的。如果在饮酒前吃,还能预防醉酒。
9、西瓜:西瓜可以清热去火,能使酒精快速随尿液排出。
3酒精中毒导致头痛头昏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益。然而有许多人有酒宴上或在节假日里狂喝滥饮,这对身体是有害的。
醉酒轻者头晕、头痛、醉话连篇、行走不稳,严重者呕吐,流涎、哭笑无常、昏睡不醒,甚至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这些都是酒精中毒的表现。
有酒瘾的人容易成为慢性中毒者,经常酒醉的人容易造成肝硬化。
1.轻度中毒者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头痛、欣快兴奋、言语增多。应让其喝些醋水或吃些新鲜水果。
2.中度中毒者动作笨拙、步履不稳、言语含混、语无论次。应喝些醋水或白开水,然后用手指等刺激咽部,将胃内食物及酒精吐出。必要时洗胃。然后让其静卧,并要注意保暖。
3.重度中毒者躁动不安或昏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者抽搐、昏迷。这时要急送医院治疗。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4酒精中毒有何症状表现
1、醉酒轻者头晕、头痛、醉话连篇、行走不稳,严重者呕吐、流涕、苦笑无常、昏睡不醒,甚至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这些都是酒精中毒的表现。有酒瘾的人容易成为慢性中毒者,经常酒醉的人容易造成肝硬化。
2、轻度中毒者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头痛、欣快兴奋、言语增多。应让其喝些醋水(将食醋加入温开水)或吃些新鲜水果(如西瓜、萝卜等)。
3、中度中毒者动作笨拙、步履不稳、语无伦次、言语含糊。应喝些醋水或白开水,然后用手指等刺激咽部,将胃内食物吐出,减少体内对酒精的吸收。必要时洗胃。然后让其静卧,并要注意保暖。
4、重度中毒者躁动不安或昏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至抽搐、昏迷。这时候要马上送医院治疗。要让中毒者侧卧或俯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5酒精中毒的病因
病因:
酒精为亲神经物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饮酒后有松弛,温暖感觉,消除紧张,解乏和减轻不适感或疼痛,一次大量饮酒可产生醉酒状态,是常见的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大脑皮层,小脑,桥脑和胼胝体变性,肝脏,心脏,内分泌腺损害,营养不良,酶和维生素缺乏等,各种酒类均可致依赖,但含酒精浓度高的烈酒,较易成瘾,对酒类产生依赖的速度较慢,一般慢性酒精中毒的形成,常有10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酒类与镇静催眠药可有交叉耐受性,有些酒精依赖者可伴有催眠镇静药依赖。
病理生理
一、乙醇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
乙醇经胃和小肠在30min—3h内完全吸收,分布于体内所有含水的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和肺泡气中,血中乙醇浓度可直接反映全身的浓度,乙醇由肾和肺排出至多占总量的10%,90%在肝代谢,分解、乙醇先在肝内由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经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乙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羟酸循环,最后代谢为CO2和H2O,乙醇的代谢是限速反应,乙醇清除率为2.2mmol/kg.h(100mg/kg.h),成人每小时可清除乙醇7g(100%乙醇9ml)。血中乙醇浓度下降速度约0.43mmol/h(20mg/dl.h)虽然血乙醇浓度升高程度受个人耐受性的影响,但血液乙醇致死浓度并无差异,一般为87—152mmol/L(400—700mg/dl)。
二、中毒机制
(一)急性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乙醇具有酯溶性,可迅速透过脑中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机制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脑,小剂量出现兴奋作用,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苯二氮草-r-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了r-氨基丁酸(GABA)对脑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2、代谢异常 乙醇在肝内代谢生成大量NADH,使细胞内还原氧化比(NADH/NAD)增高,甚至可高达正常的2—3倍,酒精中毒时,依赖于NADH/NAD比正常的代谢可发生异常,如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糖异生受阻可出现低血糖。
(二)耐受性、依赖性和戒钝综合症
1、耐受性 饮酒后产生轻松、兴奋的欣快感,继续饮酒后,产生耐受性,效力降低,需要增加饮酒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
2、依赖性 为了获得饮酒后的特殊快感,渴望饮酒,这是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发生特殊的称之为戒断综合症的病症。
3、戒断综合症 长期饮酒后已形成躯体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可出现与酒精中毒相反的症状,机制普遍是戒酒使酒精抑制GABA的作用明显减弱,同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3 长期酗酒的作用
1、营养缺乏 酒饮料中毒克乙醇可供给29.3kJ(7kcal)热量,但不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必要营养成分,因而酒是高热量而无营养成分的饮料,长期大量饮酒时进食减少,可造成明显的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Wernicke-Korsokoff综合症,周围神经病,有人有对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的遗传性,也可能作为发病的诱因,叶酸缺乏可引起巨细胞贫血,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脂肪分解占优势,肝内相当一部分乙酰CoA被合成酮体。
2、毒性作用 乙醇对粘膜和腺体分泌有刺激作用,可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可引起细胞膜酯质过氧化,造成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