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脂溢性皮炎症状多发现在青壮年身上,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也可染及全身。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青壮年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引起的消化功能失常,导致分泌系统紊,从而穿线头皮发痒,有油性的屑状物附在头皮上,进而引起脱发,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头皮脂溢性皮炎除了发痒还有什么症状危害?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脂溢性皮炎诊断鉴别
诊断
脂溢性皮炎临床上变化多端,有的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有的可局限于头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由于瘙痒,搔抓可造成红皮病,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
在皮脂溢出区出现油腻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自觉瘙痒,慢性经过,诊断较易。
中医病机及辨证:中医认为该病为先天禀赋异常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郁于肌肤,湿热上蒸(油性脂溢)所致,或饮食不节,导致气血亏少,血虚而燥,肌肤失养(干性脂溢)而成。
鉴别诊断
1、头面部银屑病损害分散成片状,境界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头发不脱落,短发聚集而成束状,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即将鳞屑刮除,其下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及出血现象(即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小出血点),薄膜现象和出血现象是银屑病损害的重要特征。
2、玫瑰糠疹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黄色,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附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体癣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境界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即在疱顶施加压力,即可见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牵拉疱壁之残壁,引起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更为重要的是外观正常的皮肤也一擦即破)。
5、酒渣样皮炎不累及头皮部位,眉毛及鼻唇沟不是好发部位,多有长期外涂激素制剂的用药史。
2头皮脂溢性皮炎除了发痒还有什么症状危害
头皮脂溢性皮炎症状各异,如头部损害,重者可伴渗出结 痂,有臭味,可引起头顶脱发,称脂溢性脱发。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 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头皮 脂溢性皮炎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 淋巴结炎。
脂溢性皮炎的危害有: 1.脂溢性皮炎患者常感到瘙痒难忍,特别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因此,可导致患 者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抵抗力降低,从而加重病情,产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2.脂溢性皮炎长期不治疗会引起脱发,最终可能导致斑秃或者脱发。
3.滥用激素药物使脂溢性皮炎的危害更严重。时常发现一部分脂溢性皮炎患者, 因滥用激素类药物而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后果。很多脂溢性皮炎患者因连 续多年轮换使用多种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不但面部皮肤出现副作用,还导致产 生药源性柯兴综合征。专家提醒,即使小面积外擦皮质类固醇激素,若使用时间 过长,同样可导致机体系统性的副作用。
3脂溢性皮炎中医治疗
1.中医疗法:
1)对潮红、渗液、油性和干性结皮炎可以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为治则。
2)仅有痒而无渗出时,以养血、润燥、祛风、清热为治则。
2.中医偏方:
1)薏苡仁红缨粥:薏苡仁、萝卜缨、马齿苋各30克。将上三味洗净,萝卜缨和马齿苋切碎,加水适量,煮粥,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适用于脂溢性皮炎等症。
2)大枣猪油汤:大枣100克,生猪油60克。将大枣生猪油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熟食用。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具有祛风清热,养血润燥功效。适用于干性脂溢性皮炎等症。
4脂溢性皮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本病病程长,时轻时重,可继发脂溢性脱发,痤疮及酒渣鼻等病变。
脂溢性皮炎病程长,时轻时重,可继发脂溢性脱发,痤疮及酒渣鼻等病变。
1、脂溢性脱发
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搔痒炎症,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
2、痤疮
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
3、酒渣鼻
是一种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包括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使用辛辣食物、饮酒、冷热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内分泌功能障碍等。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免疫因素与本病的关系也开始引起重视。
查看详情>>5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肤症状。
中医病机:
因肌热当风,风邪入侵毛孔,郁久血燥,致肌肤失养而成;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及油腻,湿热内蕴,外受风侵,以致阳明胃经湿热挟风而成。若发生在头部称为白屑风;在面部,则为面游风。
发病机理:
1.急性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至中等密度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间有少许嗜中性白细胞;浅层血管明显扩张,真皮乳头水肿;轻度灶性海绵水肿(不发展成表皮内水疱);在毛囊口可见鳞屑结痂,其中常可见较多嗜中性白细胞及其碎核。2.亚急性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表皮呈轻度银屑病样增生,轻度海绵水肿;毛囊口鳞屑结痂(即角化不全及均一、红染的浆液),其中有嗜中性白细胞;由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构成毛囊角栓。3.慢性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浅层血管丛的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毛囊角栓内有角化不全;灶性角化不全,尤见于毛囊口。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