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这种疾病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患者会出现腿肌肉疼痛、脚趾麻木、灼痛等诸多症状表现,尤其在晚上的时候病情会加重,患者疼痛难忍,病情发展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组织坏死等,脉管炎疾病应该要怎么治疗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脉管炎有哪些突出的症状呢
在病变早期,由于四肢血管发生痉挛,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由于受到刺激而出现患肢(趾、指)疼痛、针刺感、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轻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形成的机理:一般认为是血液循环障碍时,肌肉运动后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也有人认为,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动脉压降低,肢体运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压力超过肌肉内动脉的压力,使局部血流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患肢疼痛。重者即使肢体处于休息状态,疼痛仍不能缓解,称为静息痛。此时疼痛剧烈、持续,尤以夜间为甚。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后则略有缓解。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体位。一旦患肢发生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2脉管炎疾病应该要怎么治疗呢
一、一般疗法
一般疗法即是利用保健、护理的物理办法,来有效的治疗脉管炎疾病,这种治疗脉管炎的办法,除了要求患者要戒烟外,还应该注意保暖,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也不能过热,以免组织缺氧量增加,造成局部缺血环境,加重脉管炎疾病的发生,此外,脉管炎患者也应该注意对患肢的护理。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治疗脉管炎的手段,但西医西药扩血管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而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痛苦不堪;除了西药外,脉管炎患者还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脉管炎,中药从整体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原理,对脉管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在减少脉管炎的痛苦,缓解病情的同时,可以增强脉管炎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可以从根本上来治疗脉管炎。
三、手术治疗
当脉管炎患者达到晚期的时候,则这个时候则会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那手术有哪些方法呢?
1、动脉重建术
动脉重建术治疗脉管炎,适用于阻塞部位在股、腘动脉的患者,动脉造影提示胫前、胫后或腓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动脉通畅者,脉管炎患者肢体,如果出现严重缺血表现,如明显间歇行跛行、静息痛、肢体溃疡或已坏死等,可以考虑采用动脉重建术治疗脉管炎。
2、交感神经切除术
交感神经切除术适用于脉管炎早期患者,手术前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中,阻滞后肢体皮温上升,此外,这种治疗脉管炎的方法,还适合动脉闭塞平面低,远端流出道不佳,无法作动脉重建手术者。
3脉管炎是什么引起的
1、吸烟:临床研究表明,脉管炎和吸烟有关,减少脉管炎的发病率,需要注意戒烟。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它可引起小血管痉挛,而产生血管损害,加大脉管炎的发病率。
2、身体免疫力:大多数疾病,包括脉管炎疾病在内,都和免疫因素是分不开的,一般说来,身体免疫力高的人,患有脉管炎的概率,也将会减少。
3、外伤:就是所谓的脉管炎疾病。此外,脉管炎的发生也和外伤不无关系,因此,要远离脉管炎,需要警惕血管外伤。
4、血管调节障碍:血管调节障碍是脉管炎的原因,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失常,可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继而造成脉管炎疾病。
5、寒冷:脉管炎的发生和寒潮的环境有关,这也是北方地区脉管炎多发的原因,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血管内血液循环的速度减慢,同时,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的发生。
6、细菌感染:脉管炎的原因还与甲沟炎、外伤感染、脚癣等有关系,这是由于感染因素,使局部血管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脉管炎的发生。
4脉管炎的检查
在获得病人症状及病史的详细资料后,我们就要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患者肢体动脉血供情况,内容包括检查患者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营养状况和动脉搏动等。查体时应注意运用方法要正确、全面,不要缺项。其要点为:
1.不管症状主诉为单肢还是双肢,均要对双侧肢体同时检查。患肢为单侧肢体时可以正常的对侧作为对照;两侧肢体均患病时,则以同侧肢体近心端作为对照。
2.我国人种肤色略黄,查看皮肤颜色时注意两侧肢体对照检查。如果一侧较对侧苍白或苍黄时,可考虑动脉供血不足;如果有间歇性跛行症状,而检查时皮肤颜色正常,需要进一步做肢体抬高试验。方法为以70?夨角度抬高双侧下肢60秒,如果出现皮色苍白,仍提示有动脉狭窄或闭塞。
3.用扪诊法检查肢体皮肤温度时应注意检查者用尺侧的三个手指背侧对肢体的对称部位,由远到近地进行触摸,如果明显较对侧低,表明该肢体供血不足。同一肢体远端和关节处的皮温较近心端和肌肉丰厚之处略低,但如果远段肢体皮温明显低于近心端肢体,同样说明远端肢体供血不足。
4.皮肤营养状况检查内容包括有:皮肤质地、弹性,汗毛、爪甲及肌肉情况。严重慢性缺血导致的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光薄、干燥、脱屑、失去弹性,趾甲生长缓慢、增厚,汗毛稀疏或全脱,肌肉萎缩;后期则肢体末端出现溃疡或坏疽。
5.做周围动脉搏动检查时也要注意同时触摸两侧肢体动脉搏动,如一侧减弱或消失,另一侧正常说明减弱侧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如双侧动脉均弱或触不到,还要考虑除外由于肥胖、水肿或先天变异的原因所致。
5脉管炎诊断鉴别
自我诊断
1、先检查足背动脉有否正常搏动,如有正常搏动,则可排除脉管炎,这是最简单的筛选性检查。如足背动脉触诊无搏动或仅有微弱搏动,则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而采用国际通用的无损伤性血管检查踝/肱指数测定,它是诊断脉管炎的客观标准,不仅能判断下肢中、小动脉有否缺血,而且根据其数值大小能客观反映下肢动脉缺血的程度。脉管炎患者的动脉造影结果与踝/肱指数测定的结果一定相符合。
2、必须强调的是脉管炎病程长、病情重,治疗万勿操之过急,不能昨方今改,一般治疗持续时间需超过3个月。
3、对于已有缺血、坏疽等血运明显障碍或溃疡的脉管炎患者,病程相对时间延长,所以在发现足部有异样的改变时,应及早的接受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以免延误病情。
脉管炎应与下列疾病相辨别:
(一)雷诺(Raynaud)综合征
为血管神经成果混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发作性痉挛,其临床紧张体现为当受冷或感情冲动后,手指(足趾)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发紫,渐渐转为潮红,然后光复正常,少数脉管炎患者,早期也可出现雷诺综合征的上述体现,因而必须与其相辨别。雷诺综合征的特点如下:
①大多为青年女性;
②发病部位多为手指,且常为对称性发病;
③患肢动脉搏动正常既便病程较长指(趾)端也很少产生坏疽。
(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均为慢性闭塞性脉病变,二者在症状,体征和病程生长上颇为相似,但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有下列特点:
①患者年岁较大,大多在50岁以上,不肯定有吸烟嗜好;
②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或糖尿病;
③病变动脉常为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分叉处,髂动脉,股动脉或乆动脉,很少陵犯上肢动脉;
④X线摄片可表现动脉有不规矩的钙化阴影;
⑤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体现。
(三)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变常累及多处大动脉;活动期常有低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造影表现主动脉紧张分支开口局促或壅闭。
(四)结节性动脉四周炎
本病紧张陵犯中小动肢体可出现类似脉管炎的缺血症状,其特点为:
①病变普遍常累及肾、心、肝、胃肠道等动脉;
②皮下有循动脉行径分列的结节、紫斑、缺血或坏去世;
③常有发热、乏力、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及高球蛋白血症等;
④确诊常需行活构造查抄。
(五)糖尿病性坏疽
脉管炎产生肢端坏疽时,需与糖尿病性坏疽辨别,糖尿病患者有繁渴、易饥、多尿的病史。尿糖阳性、血糖增高。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