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胆囊息肉患者感觉自己的病情不是很严重,尤其是在患病初期,可能并没有感受到身体有不适症状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出现不想治疗或者放弃治疗的消极性想法,胆囊息肉不治会怎样?有害处吗?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目录
1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怎么饮食保健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 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C。
2胆囊息肉不治会怎样
1、癌变率高。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息肉都有癌变的可能,通常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比较大。
2、具有隐蔽攻击性。强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患者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3、发病率逐渐增高。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饮食规律紊乱等因素,而且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食品添加剂泛滥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3胆囊息肉跟胆囊结石应如何区别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都是胆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胆囊生长部位、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超声影像类似,两种疾病不易明确鉴别。许多患者都出现了在一家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而在另一家医院诊断为胆囊息肉,甚至在同一家医院不同时期的诊断均不相同。大部分患者朋友都想知道如何区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如果诊断错误可能错过最佳诊时机。
具体来说,区别胆囊息肉与胆结石主要依靠超声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两种疾病的超声是有区别的。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超声影像常显示新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结石后缘有声波发射而形成的声影,即结石强光团的后缘出现一个长条形的无回声暗区。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体位向胆囊低位方向移动,即声像图上可见强光团随体位向重力方向移动。
胆囊息肉患者的胆囊壁局部出现一球形低回声成中等回声团块向胆囊腔内突出,常有蒂。位置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有些患者由于胆囊息肉有脂质和钙质沉积,而回声增强,这时胆囊内结节是否能随体位改变而活动就成为疾病的重要鉴别点。
4是否患胆囊息肉患者均需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和胆囊腺瘤,前三者为非肿瘤性息肉,后者为肿瘤性息肉,可恶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小部分患者有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上腹饱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因B超体检发现而诊断本病。
是否患胆囊息肉患者均需手术治疗?目前医学专家一致认为只要具备以下一项者,就有手术指征:1.有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2.息肉大于10mm。3.超声怀疑胆囊恶性肿瘤。4.息肉基底较宽者。5.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恶变几率增大。6.短期内息肉直径增长迅速者。7.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者。8.年龄大于50岁者。9.胆囊多发性息肉样病变,多为胆固醇息肉,有症状者。只要具备上述任何一条者建议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佳手术方式)治疗,否则,可以定期B超随诊,一般3个月检查一次。
5胆囊息肉引发的原因是什么
1、胆囊息肉大部分是因为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
2、胆囊息肉还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
3、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4、经常的饮酒和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人群,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
5、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