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急性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
目录
1急性中毒急救方法
急性中毒伴有下列表现时:提示病情危重 ①深昏迷;②休克或血压不稳定;③高热或体温不升;④呼吸衰竭;⑤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⑥惊厥持续状态;⑦肾功能衰竭;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⑨血钠高于150mmol/L或低于120mmol/L。对于这些患者,应常规监测肝、肾等各脏器功能,为病情判断和支持处理提供依据。
2急性中毒是什么意思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急性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 西医学名:急性中毒 英文名称:acute intoxication
3急性中毒的简介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各种形式和剂量作用于人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学反应和病理变化,导致机体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包括化学品药物、植物和气体等。毒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后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表现,组织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病患死亡或终身残疾。因摄入毒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症状称为中毒。摄入毒物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中毒表现者称为急性中毒。
毒物的范围很广,一些毒物对人体有剧烈毒性,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另一些毒物则在一定条件下才具备毒性,如食物、药物、维生素、氧等在平时不具备毒物特性,而在过量应用或与其他物质作用后才产生毒性。
急性中毒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儿童以食入毒物中毒最多见,年龄多见于1~5岁。原因是由于年幼儿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但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对某些毒物和药物的危害缺乏认识。文献报道中,年龄小于5岁的中毒群体虽发病率较高,但大多属于无意中毒,其摄入的中毒物质剂量不大、毒物种类单一,其病死率低于青少年患者或成人患者。而后者有相当部分在存在精神抑郁或心理障碍情况下自伤性服毒,其服毒剂量通常较大,病死率相对较高。小儿发生中毒后被送至医院时,经常会遇到病孩家长不能准确提供毒物种类及毒物摄入量的病史,因缺乏针对的解毒措施,可在短时间内导致病孩死亡。因此,在遇到急性中毒时,家长应尽可能提供毒物;另外即使对于可疑中毒者,亦应及早给予治疗处理争取抢救时间,避免中毒进一步加重,降低和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
急性中毒也是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急性中毒和临床毒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专业,有专门的课程和专科临床毒理医师(clinical toxicologist)。在美国,还有中毒控制与信息咨询中心,它是主要提供有关鉴别毒物成分和临床防治指导的咨询机构。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中毒控制与信息咨询中心也不普及,但也于1995年在郑州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急性中毒防治专业组,其主要任务:识别与提高少见和新型品种急性中毒的防治,创造条件开展毒物的检测技术,提高急性中毒的防治措施和抢救成功率。
4急性中毒的分类
毒物品种繁多,按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可分为下列几种:
1、工业性毒物: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氯气氰化物、甲醇硫化氢等。
2、农业性毒物:有机磷农药,化学除草剂,灭鼠药,化肥等。
3、药物过量中毒(poisoning):许多药物(包括中药)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地高辛,抗癫痫药,退热药麻醉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4、动物性毒物: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5、食物性毒物:过期或霉变食品,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
6、植物性毒物:野蕈类,乌头,白果等。
7、其他: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洗涤剂,灭虫药等。
5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情况危重时,首先应迅速对呼吸、循环功能、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紧急治疗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毒物由呼吸道或皮肤侵入时,要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清洁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由胃肠道进入的毒物应立即停止服用。
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常用催吐法或洗胃法。早期消除毒物可使病情明显改善。
(1)催吐 患者神志清楚且能合作时,催吐法简便易行。药物催吐首选吐根糖浆。患者处于昏迷、惊厥状态及吞服石油蒸馏物、腐蚀剂时不应催吐。吞服腐蚀性毒物者,催吐可能引起出血或食管、胃穿孔。
(2)洗胃 适应于催吐剂无效或口服非腐蚀性毒物后6小时内者。但安眠、镇静剂中毒引起胃肠蠕动减弱,即使超过6小时,部分毒物仍可滞留于胃内,多数仍有洗胃的必要。吞服强腐蚀性毒物的患者,插胃管可能引起消化道穿孔或大出血,一般不宜进行。对昏迷患者洗胃要慎重,插胃管易导致吸入性肺炎。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也不宜洗胃。
洗胃液可根据毒物的种类不同,选用适当的解毒物质。
如:①保护胃黏膜剂:吞服腐蚀性毒物后,可用牛奶、蛋清、米汤、植物油等保护胃黏膜。
②溶剂:饮入脂溶性毒物如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可选用液状石蜡,然后再洗胃。
③吸附剂:活性炭由胃管灌入可吸附多种毒物。
④解毒药:如用1:5000高锰酸钾液,可使生物碱、蕈类氧化解毒。
⑤中和剂:吞服强酸时可用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不可用碳酸氢钠,因其遇酸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使胃肠充气鼓胀,有造成穿孔的危险。强碱可用食醋、果汁等弱酸类物质。
⑥沉淀剂:有些化学物质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小的物质,因而可用作洗胃。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
(3)导泻 应用泻药的目的是清除进入肠道的毒物。导泻常用盐类泻药,如硫酸钠或硫酸镁15~30g加水200ml,口服或胃管灌人。镁离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肾功能不全或昏迷患者及磷化锌和有机磷中毒晚期者均不宜使用。一般不用油类泻药以防促进脂溶性毒物吸收。
(4)灌肠 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适用于口服中毒、超过6小时以上、导泻无效及抑制肠蠕动的毒物(颠茄类、阿片类、巴比妥类)。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利尿 静脉滴注葡萄糖可增加尿量而促进毒物的排出。
(2)吸氧 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可促使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
(3)人工透析 ①腹膜透析;②血液透析。
(4)血液灌流 此法能清除血液中巴比妥类、百草枯等。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一般用于中毒严重、血液中毒物浓度明显增高、昏迷时间长、有并
发症、经积极支持疗法而情况日趋恶化者。
4.特殊解毒药物的应用
(1)金属中毒解毒药 ①依地酸二钠钙:用于治疗铅中毒。
②二巯丙醇:用于治疗砷、汞中毒。
③二巯丙醇磺酸钠:用于治疗汞、砷、铜、锑等中毒。
④二巯丁二酸钠:用于治疗锑、铅、汞、砷、铜等中毒。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小剂量亚甲蓝(美蓝)用于治疗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氰化物中毒 解毒药氰化物中毒一般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
(4)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 阿托品、解磷定等。
(5)中枢神经抑制剂解毒药 ①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类麻醉药的解毒药。②氟马西尼:本药是苯二氮类中毒的拮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