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生病了都有去医院检查,检查的时候总会给大家进行尿检,这是因为人体中的尿液与许多的疾病息息相关。能够通过尿液中查看是否有尿蛋白来确定病情。对于尿蛋白许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大家都需要明白的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那么他的尿液中是不会出现尿蛋白的,那么如果尿内有蛋白是怎么一回事呢?
目录
1尿内有蛋白怎么回事
尿中如有蛋白质,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混浊而检出,称为蛋白尿。人体肾脏就像一个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就好似筛子。正常情况下,它可筛过小分子蛋白质,其中98%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回体内,剩余的蛋白质与肾小管及其它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少量粘蛋白一起排出。所以,健康成人尿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40毫克-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青少年可略高,但24小时应少于300毫克。由于尿中含有蛋白质量少,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正常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质的上限(即大于150毫克/日)时,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个体某些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中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mg。最常见的情形包括一下因素:(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3)热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发热38℃以上时也会出现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浑浊,60℃凝固,100℃时溶解。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大家对于尿内有蛋白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虽然现在许多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医学知识。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所以当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不能想当然的盲目服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治疗,这样才能及早的恢复健康。
2体检尿里有蛋白怎么办
蛋白尿应该怎么治?
首先,“蛋白尿”其实不能称之为“病”,它如同“肚子痛”,“发烧”一样,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病”,就谈不上“怎么治”,“能不能治好”等等问题。关键在于找出蛋白尿背后的“罪魁祸首”。
蛋白尿患者应该怎么吃?
控制蛋白尿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肾脏损伤,延缓肾脏衰竭的速度。因此在饮食上,一方面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蛋白的摄入,同时摄入人体利用度高的蛋白质,即所谓“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白,牛奶,瘦肉等。不能抱着“丢了就要补回来”的心态:滤网没修好,吃得越多,漏出的也会越多;而漏得多,肾脏的负担也会越大,反而是种损伤。
看了上面的文章,现在大多数朋友应该都了解到尿液中含有蛋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使得自己的身体能够早日康复,同时在饮食方面要尽量保持低盐,低糖,低嘌呤。
3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正常人在特殊状态下,也会出现尿蛋白高的状况。比如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尿蛋白,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尿蛋白即可恢复正常。
当然,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其阳性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一。饮水太多,尿液稀释,即便原来尿蛋白阳性也可转为阴性。
因此,如果随机收集一次尿去检查尿蛋白,它的临床意义是不大的,纵使结果是阳性也不能确诊为肾脏病。
但检查晨尿就要准确得多,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只要晚饭后饮水适量,次晨的第一次小便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病,但确诊仍有赖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也就是说,尿蛋白高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您肾脏已经受损,发生了炎症反应。
4尿蛋白定性试验的方法及认识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什么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一项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方法,如氨基水杨酸法、醋酸加热法、加热乙酸法、磺柳酸法、干化学试带法等。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
1、氨基水杨酸法
氨基水杨酸可与蛋白质形成不溶的蛋白盐沉淀且可根据生成情况估算蛋白量,该法灵敏度较高,应注意尿内尿酸或尿酸盐过多,用含碘造影剂可使之出现假阳性。
2、醋酸加热法
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成白色浑浊,加热后加酸消除磷酸盐形成的浑浊而提高准确率,灵敏度稍低。
3、加热乙酸法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加入适量乙酸(约为尿量的1/10)使pH值(酸碱度)接近蛋白质(pH值4.7),使蛋白质进一步沉淀,消除因加热产生的磷酸盐、碳酸盐等的浑浊。
5尿酸高有什么症状
什么叫高尿酸呢?高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抽血化验可发现血尿酸浓度增高,但未出现关节炎或肾结石等临床症状。
2.急性高尿酸性关节炎:关节局部损伤、饱餐暴饮、过度疲劳、受湿冷、药物感染等均可诱发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