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十个半月最近几个周,宝宝胳膊动时肩关节那经常咯崩一声的。有时腿的关节也响,抱他都不太敢动他胳膊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大人的偶尔响是正常的,请问这么小的宝宝骨骼频繁响正常吗?谢谢!
目录
1宝宝喝牛奶的禁忌注意事项
一、牛奶越浓越好
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
二、加糖越多越好
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2多数妈妈不懂宝宝“深浅睡眠”
在破纪录现场,帮宝适育儿专家联盟成员、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刘玺诚专家介绍说:“对于0-2岁的宝宝来讲,睡眠好才能长得好。良好的睡眠是健康身体和情智开发的基础。”但是,如何让宝宝睡得好,很多妈妈还存在盲区。
宝宝睡不好?73.5% 妈妈不懂“深浅睡眠”
“为什么宝宝晚上睡觉总会一惊一惊的?”生活中,不少妈妈都发现,宝宝晚上睡觉很不安稳,并认为这是睡眠有问题的表现。其实,在专家看来,当宝宝睡眠中出现眼动、吸吮等无意识的动作、声音时,可能是宝宝处于浅睡状态。
专家刘玺诚介绍说:“宝宝的睡眠有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种状态。若按脑电图表现来判断,非快速眼动睡眠属于‘深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则属于‘浅睡眠’。宝宝的睡眠过程也是深一阵、浅一阵,深浅睡眠不断交替。”
不过,据帮宝适与《聪明宝宝》的联合调查显示,73.5% 妈妈并不了解“深浅睡眠”,甚至有67.6%的妈妈认为“浅睡眠就是宝宝睡不踏实,是对宝宝不好的”。事实上,浅睡眠对于宝宝的成长同样非常重要。
浅睡促智力 深睡长体格
“很多妈妈觉得,浅睡眠就是质量不高的睡眠,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刘玺诚专家介绍说,夜晚睡眠时,宝宝白天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依然在大脑里储存着;当进入浅睡阶段,宝宝就会在脑子里对这些知识进行滚动“复习”,巩固记忆,从而建立和发展脑细胞新的功能联系。除了“复习知识”,在浅睡眠阶段,大脑还会增加蛋白质合成,促进宝宝的脑部发育。
相比浅睡眠对宝宝的大脑发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深睡眠则有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发育。“在宝宝深睡眠阶段,影响体格发育的生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 刘玺诚专家如是说。据卡托研究表明:人体每天70%的生长激素都是在深睡时分泌的;一旦出现睡眠问题,就会打乱宝宝深睡时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宝宝的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受到影响。
3宝宝这个部位千万不要随便碰
其实耳屎不是令人讨厌的脏东西,它对人体还是有好处的。耳屎很粘稠、呈酸性,有杀菌、抑制霉菌生长、黏附灰尘、小虫的作用,还可以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少量耳屎会随着吃东西、咀嚼或睡觉转头时掉出。所以,不要频繁给宝宝挖耳屎,耳屎少的可以不用处理。
若宝宝经常给宝宝挖耳或患中耳炎时,宝宝耳屎分泌较多和灰尘混在一起,可形成大的硬块,难以取出,阻塞外耳道,使听力减退。严重时还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糜烂、肿胀、疼痛等。所以,宝宝的耳屎不能常挖,但也不能长期不处理。妈妈应多动态观察。
平时妈妈要改掉给宝宝随意挖耳屎的习惯,在给宝宝洗澡时防止水进入耳朵。若宝宝一旦发生外耳道阻塞,必须去医院,由医生处理。妈妈不可以在家自行取出。
4 孩子走路不稳要先查查脚
当父母发现孩子走路不稳,姿势难看时,千万不要责骂孩子,而应先带他上医院,检查一下他的脚。
浮趾
脚拇趾前翘,不能接触地面,或者内移、外移。究其原因,多与出生后的养育有关。以穿鞋为例,如果左右鞋的尺码完全一样,就有可能产生此后果。因为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左右脚原本一大一小——左脚作为支撑足,通常比作为功能足的右脚要大些,故穿一样大的鞋无疑限制了左脚的发育,可能导致左脚拇趾上浮。
纠正方法:
根据左右脚的实际情况选择鞋子的大小,给脚发育以足够的空间。另外,多做赤脚行走练习,让大拇趾与食趾之间不受拘束,保持一定的存在空间,这个空间对于脚趾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因为正是由于这两个脚趾各自的动作,行走姿势才得以保持自然和健美。
扁平足
指足弓塌陷,造成足部弹性减低或消失,不能较长时间走路或站立,行走、站立时感到不适或疼痛。切莫小看这种脚病,调查资料显示,大约每10孩子中就有一个扁平足。
扁平足重在预防:
1、穿合适的鞋:穿鞋是保护脚不受扭伤,并维持其正确位置、使之能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对鞋的要求:不选择皮鞋,以平口鞋为宜,大小合适;鞋头要大,能给足前部充分的活动余地,鞋腰要硬,以保护内弓,使跟骨不致外翻;鞋后跟有一定的高度(1.5-2cm),以减少脚跟骨的负重;鞋内要有拱桥位。
5 宝宝的关节响为什么
家长问题:
宝宝十个半月最近几个周,宝宝胳膊动时肩关节那经常咯崩一声的。有时腿的关节也响,抱他都不太敢动他胳膊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大人的偶尔响是正常的,请问这么小的宝宝骨骼频繁响正常吗?谢谢!
儿科医生答:
小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全身的骨骼生长较快,关节发育尚不成熟,在活动时偶尔发出响声是正常现象。但要注意除外关节脱位,比如小宝宝的某个肢体不愿活动,抱宝宝时哭闹异常。下肢的腿纹不对称,下肢活动时有响声,要注意髋关节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