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人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着凉导致的,总是感觉到自己晚上的时候就发低烧的,但是到了白天就变得正常了,所以也找不出来病情的原因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治疗这种疾病的,那么如何用中医的疗法去治疗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宝宝低烧是多少度
低烧是宝宝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热。宝宝低烧一般多发生于每天下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宝宝低烧是多少度?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一般所谓正常体温37℃再减0.8℃,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而口温在35.8℃—38.4℃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而多少度算低烧就限于37.3℃—38℃左右了。
2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使用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阳虚低热
自觉发热而体温多不高,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也可兼见面色晄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舌质多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多沉细无力或浮大无力。宜用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之法。
阴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
血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
气虚低热
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宜用甘温退热法,或用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各10克煎水服。
3宝宝低烧的护理方法
宝宝发烧是常见的现象,主要由于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如果出现高烧应该及时就诊或者吃一些退烧药物治疗,如果是低烧一般选择物理退烧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宝宝出现低烧之后的处理方法:
1、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如果宝宝不喝,可以添加一些青菜汁或水果汁等,有味的东西,都要喂温的。
2、适当得减衣服,把宝宝的衣服敞开,让宝宝的皮肤自然降温。
3、温水擦身,水温32~34oC,用温毛巾擦宝宝的手,脚,颈,腋窝,腹股沟等地方,隔十几分钟擦一次。
4、湿毛巾敷在宝宝的额头,2~3分钟换一次,不过,宝宝可能会不喜欢,动来动去。
5、温水浴,水温跟平时洗澡的差不多,也有说比宝宝的体温低3~4oC,不知手感怎么样。
6、让宝宝睡凉水枕,降头部的温度。
4宝宝长期低烧原因
1、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以内都算正常。
2、天气原因:和夏季高热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3、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4、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5、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6、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宝宝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7、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宝宝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如果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建议给宝宝吃退烧药,因为小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在低于38℃用退烧药后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于36℃)现象。
5宝宝低烧食疗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阴虚内热型低热儿童的调理可选用沙参麦冬粥作为食疗方:选取沙参、麦冬各15克,加水煎汤,去楂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对于讷呆少食、面色萎黄的气血两虚型低热儿童可选用黄芪首乌粥作为食疗方。选取黄芪、首乌各15克,加水煎汁,取汁去渣,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1岁内发烧宝宝食谱:
代乳粉:主要为植物蛋白,营养与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及吸收,可根据婴儿的年龄及需要稀释饮用。
西瓜汁:新鲜的西瓜,去籽去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绿豆汤:将绿豆加水煮烂,再加适量的糖或盐便可。绿豆有清热解毒及祛暑的疗效,而且水分充足、营养丰富。
1岁以上发烧宝宝食谱:
牛奶米汤: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过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食用。
标签:其他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