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急救方法有哪些?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那么,脑血栓急救方法有哪些?
目录
1老人得了脑血栓怎么按摩
1、老人得了脑血栓怎么按摩
按压百会,肩井,厥阴俞,天宗穴各30至50回,力度适中,以有酸痛感为好。
按揉曲鬓,阳陵泉,足三里穴各30至50回,力度稍重,以有酸痛感为好。
掐揉内关,外关,合谷,曲池,手三里各30至50回,力度稍重。
揉搓涌泉穴,足心各100回,以有气感为好。
2、老人为什么容易得脑血栓
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血流状态发生改变、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管壁受到损害。老年人血流相对缓慢,另外,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这些都可造成血管内皮发生损害,血小板易于聚集,形成脑血栓。
还有一点,脑血栓是一种慢性疾病。和性格,血脂,血粘度等密切相关。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慢性疾病。一般来说,脾气急躁,血脂血压高的人群得这种疾病的概率比较高。
2脑血栓急救方法有哪些
1.病人去枕或低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口腔,妨碍呼吸。
2.摔倒在地的病人,可就近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便于急救。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外伤,出血可给予包扎。
3.尽量不要移动病人的头部和上身,如须移动。应由一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4.拨打“120”电话呼救,请急救人员前来急救。
5.吸氧,血压显著升高但神志清醒可口服降血压药物。
6.守候在病人身旁,一旦发现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采取用手掏取等措施使呼吸道畅通,呼吸停止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脑梗塞应送医院进行CT检查,区分脑中风的类型,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
8.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搬运病人时尽量保持平稳。
3老人得了脑血栓还能活多久
有人说得了脑血管病就活不长了,至少不可能长寿。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因为迄今为止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而且发病后存活者几乎一半的人在3—10年内死亡,但也不绝对认为患了脑血管病一定活不长了。
因为脑血管病发生以后再活上20年者也不乏其人,活到70岁或80岁以上者也经常能看到。据国内有人观察结果,脑血管病后活5年者占62%,活6——10年者占20%,活11——15年占15%,活15年甚至20年以上者占3%。
值得注意的是,脑血管病以后能活上10年以上者占20%左右。该组脑血管病人的平均寿命为66岁,有40%的脑血管病人寿命为70岁以上,5%为80岁以上,有一例活到88岁。
4脑血栓患者应该多运动
1.按摩按摩可促进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可每日按摩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连续1周,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
2.在床上活动瘫肢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
3.运动训练首先要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运动训练由易到难。
4.肩关节活动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5.肘关节活动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拳、舒展掌指等。
7.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系扣子等动作来训练手指。
8.关节的运动反复屈伸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指关节,逐渐达到上抬瘫痪肢体。
5脑血栓的护理方法
一、心理状态
患脑血栓病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最大的特点是害怕寂寞与孤独,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交流来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精辟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尽量帮助病人摆脱孤独的境地,解决病人的种种生活需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排除语言肢体障碍
由于失语或勾音障碍不能通过止常的语言交流,以至于情绪极度低落,在病人的心理产生很久的压力,又因肢体活动障调, 生活难以自理,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对治疗丧夫了信心。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细心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治疗情况,学会看病人的手势来代替语言的表达,帮助老年人脑血栓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三、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在护理老年患者中,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都一视同仁,诚恳相待,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并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使病人自觉遵守院规, 配合医护人员服从治疗,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