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作为目前因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好而产生的衍生病已经越来越危害着广大人的健康。因为病情较轻时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往往只有到较严重时才意思到。这时普通的调养和治疗已经无法治愈脂肪肝,必须加以中成药治疗。那么能治脂肪肝的中成药有哪些?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1盘点5种容易患上脂肪肝的人
发病肥胖者
肥胖者是脂肪肝高发人群的首选,在超过标准体重50%的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5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随着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使得脂肪酸堆积速度超过了代谢能力,以致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酗酒的人
酗酒是脂肪肝高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大量的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肝细胞有毒害作用,以致肝对脂肪的分解代谢发生故障,从而导致肝内脂肪酸堆积于肝脏,造成酒精性脂肪肝。据研究发现,健康人持续10-12天每日饮酒100-200克,可引发脂肪肝。
少动者
尤其是活动过少的中老年人,由于进入中老年之后,全身的生理机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下降,如果没有进行一定的运动,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就很容易使多余的脂肪堆积于肝脏中形成脂肪肝。
过度减肥者
过度减肥易“饿出”脂肪肝。长期饥饿、节食,会使人营养不良,蛋白质提供不足,引起体内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和动用,大量的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脏脏,加之由于蛋白摄入不足引起的酶类不足,使得脂肪在肝脏内不断积累,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过剩者
尤其是偏食荤菜、甜食的人,由于过食高脂、高糖食物,使肝脏负担增大,破坏了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平衡,造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而据调查得知,在25-40岁的产后青年女性中患脂肪肝的比例也很高。其主要是由于她们认为产后“大亏”需“大补”,而又方式不当,导致营养过剩,或者吃太多所谓的保健品,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或者兼有药物性(化学性)肝损害,从而造成肝脏脂肪代谢紊乱。
2治疗脂肪肝的中成药有哪些
脂肪肝作为目前因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好而产生的衍生病已经越来越危害着广大人的健康。因为病情较轻时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往往只有到较严重时才意思到。这时普通的调养和治疗已经无法治愈脂肪肝,必须加以中成药治疗。那么能治脂肪肝的中成药有哪些?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绞股蓝总武片(胶囊)
组成绞股蓝总贰片为绞股蓝全草中提取的多种人参皂贰及绞股蓝总俄。功效降血脂,养心健脾,益气和血,化痰祛淤。用法与用t片剂,一口服,每曰3次,每次2一3片;胶囊,每日3次,每次2一3粒,或遵医嘱,温开水送下。用于高脂蛋白血症时,需连用3个月,血脂降至正常后,再连用2个月以上,以巩固疗效。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
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脱腹胀满等痰淤交阻、心脾气虚、肝郁气滞者。
月见草油胶囊
组成本品感柳叶菜科植物月见草的成熟种子提炼制取的,其主要成分为,立亚麻酸,药名为丫一月见草一E,。功效,一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本品可合成前列腺素E:的前体高一,一亚麻酸,从而促进体内前列腺素E.(PGE,)的增多。
前列腺素Et有很强的弛缓血管、激活环磷酸腺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素A:的合成等作用,可明显地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保护缺血心肌。,一亚麻酸除有以上作用外,还有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用法与用且口服,每日3次,每次0.6一0.9克。主治高脂血症、月旨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症。长期服用后少数患者一有恶心、胃部不适、稀便等症状,偶见肝区疼痛或下肢水肿。
3脂肪肝不能吃什么
脂肪肝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肝区隐痛的症状,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在生活中,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水果,禁酒,少吃脂肪多的食品,早期及时发现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一般可以通过相关的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配合治疗。
1.含糖量高的食品
2.脂肪肝不要多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蒜、姜、胡椒
3.脂肪肝不宜喝酒
4.脂肪肝患者应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油腻油炸食品。如肥肉、鱿鱼、动物的肝脏等含高脂、高胆固醇的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并应尽量少吃一些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猪油、羊油、黄油、奶油等。因此建议平时在做饭炒菜时选用蒸、煮、炖、烩、氽、凉拌为宜,不宜煎炸。
4脂肪肝的八大认识误区很要命
误区之一:脂肪肝不是病,看不看无所谓
随着周围人群脂肪肝检出率的增高,大家对之已不以为然,总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无需治疗。那么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疗呢?
医学界曾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其理由有三:1、至少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单纯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现已明确为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并为肝功能衰竭的少见原因;2、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比正常肝脏脆弱,较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并且脂肪肝作为供肝用于肝移植极易发生移植肝无功能;3、对于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现可能提示“恶性肥胖”,因为这种人很容易发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最终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为此,无论是从肝病还是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角度,都应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病,其科学命名应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此,即使是健康查体发现的无症状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
误区之二:脂肪肝根本不可能治愈
临床上,许多脂肪肝患者曾长期就诊于多家医院,尝试了不少药物,但就是不见好转,因而悲观地认为脂肪肝不可能治愈。
事实上,单纯性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去除病因和控制原发疾病,肝内脂肪沉积在数月内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绝对有效;多数药物和工业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时停药或脱离有毒工作环境后亦可康复;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在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后即可好转;而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体重和减少腰围则肝内脂肪沉积亦可很快消退。但是如果单纯性脂肪肝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则病变完全康复常需半年乃至数年以上时间,少数患者即使去除病因仍可进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因此,应加强脂肪肝的早期诊治,部分脂肪肝患者难以康复的原因可能是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及疗程不够长。
误区之三:治疗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药物
许多患者经常辗转于各大医院或药房询求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事实上至今国内外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而防治肥胖性脂肪肝这类现代都市病,通过节食、锻炼等措施减肥比保肝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尤其是单纯性肥胖性脂肪肝。对于伴有转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减肥则是确保保肝药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条件。过去大家都比较轻视减肥,连许多临床医生亦错误认为“不需用药就是不需要治疗”。其实,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保肝药物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主要用于伴有转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一个短期的强化行为;而需要病人长期高度重视和调整的,是病人的饮食、运动和不良行为的修正。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需要贯彻终身,否则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会复发。因此,脂肪肝病人一定要了解主动参与治疗的重要性,力争找出并纠正自己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千万不要以为单纯依靠花钱买药就可求得健康。
误区之四: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药物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通常并非因果关系,至今国内外尚无降血脂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正规临床试验。为此,有了脂肪肝并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药物,而降血脂药物应用不当有时非但不能减轻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脏损伤。其原因可能为脂肪肝的出现代表肝脏对脂质代谢紊乱的处理已达极限,这时候再用降血脂药物就相当于“鞭打快牛”,即脂肪化的肝脏对降血脂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应用不当易发生药物性肝病。
目前认为,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脂血症,那么就不要用降血脂药物。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症,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药物。如果是酒精中毒引起的,那么戒酒对降低血脂和减轻脂肪肝都有好处;是药物引起的,能停药则尽量停药,假如不能戒酒或停药而血脂增高又不是太明显就不要管它,因为你“管”它就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对于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过节食、运动等控制体重和血糖来调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如果治疗3至6月后,血脂还是较高则可使用降血脂药物,但常需适当减量或同时联用保肝药物。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并且血脂增高明显者则要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因为这个时候降血脂药物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误区之五: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需服用降酶药物
以往人们经常误认为血清转氨酶增高就是肝炎,而肝炎则都是病毒性的,有传染性。只要转氨酶降至正常,那么即使是病毒性肝炎也不用害怕。为此,国人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往往就急于应用药物使转氨酶降至正常,从而恢复“正常生活”。殊不知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因其可隐盖病情并放松实施基础治疗而易导致肝病恶化。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脂肪肝的成人或是儿童,健康检查发现的转氨酶增高主要与肥胖和脂肪肝有关,而这种转氨酶增高并无传染性。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在3-6月内体重下降5%-10%,就可使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增高的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有报道称,体重每降低1%,转氨酶下降8.3%;体重下降10%,增高的转氨酶基本恢复正常,伴肿大的肝脏回缩和脂肪肝逆转;而体重居高不下者转氨酶往往持续升高,即使应用保肝和降酶药物也难以奏效。
误区之六: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不能多活动
临床上,大约1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血清转氨酶增高,这种情况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需休息和加强营养,亦不需采取相关消毒和隔离措施。然而,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家属和同事往往要求患者少活动,多休息,结果患者体重和腰围有增无减,血清转氨酶异常和脂肪肝持续存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与饮食结构西化和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而在节制饮食的同时,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强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锻炼。脂肪肝患者最好的锻炼是大步快走,每次至少3公里,每周5次以上。
误区之七: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肥胖性脂肪肝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近年来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又不断增多,两病合并存在的概率越来越高。对于肥胖、脂肪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有转氨酶升高患者的治疗,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用抗病毒药物。事实上,患者的肝脏损害并不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你再抗病毒也没有用。此外,即使是乙型肝炎,肥胖和脂肪肝的存在会大大降低抗病毒治疗成功的概率。为此,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与肥胖性脂肪肝并存时,应首先考虑减肥治疗。如果减肥后患者的转氨酶和脂肪肝恢复正常,那么其主要矛盾就是肥胖而非病毒感染,此时就无需抗病毒治疗;如果减肥治疗半年后,患者转氨酶持续异常则再抗病毒治疗也不迟,毕竟管好自己的体重比较容易做到,而抗病毒治疗疗程长、成本大而成功率又低。
误区之八: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水果多多益善
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无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的保健作用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类,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水果。
当前我们应时刻考虑膳食热量过剩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应尽可能选用苹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进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质和钙的牛奶适量饮用有益于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因易导致热量过剩,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适。
总之,对于温饱解决以后的广大群众而言,缺少的不是“营养(热量)”,而是运动;急需的不是补品和药物,而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当前只要我们做到“少吃、多动,少饮酒、慎用药”,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日益严重的流行现状。
5爱喝碳酸饮料容易得脂肪肝
爱喝碳酸饮料容易得脂肪肝
在年轻人爱喝大量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先储存在肝脏中,肝脏“胖”了起来。过量的脂肪酸不能被肝脏转化成能量后,就会释放到血液里,损伤血管,引起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就由此诱发了。
脂肪肝其实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也是很多慢性疾病即将发生的一个危险信号。50%的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25%的脂肪肝患者还有糖尿病。
脂肪肝如何预防
营养:低脂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和补充各类营养素
人体临床试验显示,相对于健康人,脂肪肝患者的膳食总能量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更高,而多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摄入量较低。所以,无论是为了预防或治疗脂肪肝,都必须在合理安排饮食上下功夫。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营养素的比例,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通过降低体重,进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