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在购买食物的时候总是去超市随手拿一些就完事儿了,有的时候吃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味,其实有的食物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口感和味道会变化的,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挑选好,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样的毛蚶好呢!毛蚶虽然好吃,但是清洗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清洗干净,加上是生食的话,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
目录
1如何清洗毛蚶
清洗的时候用筷子将毛蚶与盆底隔开,因为毛蚶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毛蚶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
买毛蚶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毛蚶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西会有很多。
然后洗干净壳上的赃物,最好准备好冰水〈口感回更好〉,在用尖刀沿着壳缝插进去就撬开了,取出肉放在准备好的冰水里过1分钟在捞起即可。
生吃麻蛤固然鲜美,但是卫生安全一定要注意,除了长时间的清水浸泡之外,蒜蓉也是万万不可少的,如果有酒量的还可以小酌一下,因为蒜和酒都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能购买到美味和营养的食物也能够让心情变得非常的好,上面就是对什么样的毛蚶好的一些介绍,这样我们在购买食材的时候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试一下,这样制作起来或者吃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品尝它的味道了。
2毛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毛蚶是我们平时经常能吃到一种贝类,而且它的味道也是比较鲜美的,像我们平时经常能吃到酱爆毛蚶或者是毛蚶办菠菜,都是特别美味的,虽然我们经常能吃到美味的毛蚶,但是我们对它的营养价值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进行食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毛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形态特征
常见的壳高 3厘米,壳长 4厘米,宽 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食用方法
毛蛤拌菠菜
口味: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姜1小块、大蒜4瓣
调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
2、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
3、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
酱爆毛蚶
1、买回来的毛蚶入到盐水中泡两个小时,吐
毛蚶的各种图片
毛蚶的各种图片(4张)
净泥沙,冲洗干净后捞出备用;
2、豆豉酱加适量清水调匀,姜切片、青红椒切片备用;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姜片炒香,再放入稀释好的豆豉酱稍炒,放入青红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许料酒,炒至完全开口即可。一定要熟。[1]
毛蚶的营养价值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毛蛤等,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是渤海湾主要经济埋栖型贝类。毛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等病症。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
扇面就是对毛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的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对毛蚶有有了更多的认识了,其实平时能够多掌握些食物的营养价值是很有必要的,这样酒呢结合我们的身体状况有选择性的食物,像毛蚶虽然营养价值比较丰富,但是甲状腺患者尽量避免食用。
3毛蚶的繁殖
毛蚶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 5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 5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毛蚶怎么养:
毛蚶生活于浅海水深20米以内的泥砂底质中,以水深2~10米处较多;亦常分布于潮间带下区。埋居较浅,一般随个体增长而加深,深度为3~10厘米。栖息水域以有适量淡水流入的内湾较宜,盐度一般在21~28.8、水温变幅在0~32℃,是广温、广盐性种类。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
毛蚶的繁殖:
毛蚶雌雄异体,性比为1∶1。2龄贝性腺开始成熟。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乳白色,成熟期时更为明显。
生殖腺包在消化腺(内脏团)的周围,性成熟时雌体性腺村(紫)红色,雄体黄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左右各1个。卵(卵径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壳长4厘米左右手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在150微米时壳顶开始明显大于壳高,近长卵形;壳长达220微米以后出现“眼点”,即将进入附着变态生活。整个浮游期约需16-17天。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壳长达1.2-1.5厘米时,落入海底进入浅埋生活,约经2-2.5年长成成贝。
毛蚶的食用方式:
毛蚶拌菠菜
口味: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姜1小块、大蒜4瓣
调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
2、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
3、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
酱爆毛蚶
1、买回来的毛蚶入到盐水中泡两个小时,吐净泥沙,冲洗干净后捞出备用;
2、豆豉酱加适量清水调匀,姜切片、青红椒切片备用;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姜片炒香,再放入稀释好的豆豉酱稍炒,放入青红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许料酒,炒至完全开口即可。一定要熟。
4毛蚶的介绍
毛蚶的介绍: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 5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 5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甲肝流行是由于人吃了不洁的毛蚶引发的,这个例子中毛蚶属于传播媒介(生物性传播)。其感染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水源、食物被污染也可呈爆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
毛蚶的清洗方法:
用筷子将毛蚶与盆底隔开,因为毛蚶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毛蚶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
买毛蚶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毛蚶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西会有很多。
毛蚶的食用方法:
毛蛤拌菠菜
口味: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姜1小块、大蒜4瓣
调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
2、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
3、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
酱爆毛蚶
1、买回来的毛蚶入到盐水中泡两个小时,吐净泥沙,冲洗干净后捞出备用;
2、豆豉酱加适量清水调匀,姜切片、青红椒切片备用;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姜片炒香,再放入稀释好的豆豉酱稍炒,放入青红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许料酒,炒至完全开口即可。一定要熟。
5毛蚶的药效
【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魁陆(《尔雅》),魁蛤、复累、瓦屋子(《说文》),蚶子(《岭表录异》),伏老(《本草图经》),血蚶、毛蛤(《山东中药》)。
【来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毛蚶等蚶子的肉。春、秋采捕。
原形态
①魁蚶
贝壳2片,坚厚,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合抱近于球形。壳长约8厘米,宽约6厘米。壳顶稍接近,背部两侧略呈钝角;腹缘圆,前端短,后端延伸。放射肋宽,平滑整齐,约42~48条,无明显的结节。壳面白色,被棕色外皮及细毛;壳内面白色,近顶部略灰色。
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当的突齿。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由两端向中央渐细密。外套痕与闭壳肌痕均显明,前闭壳肌痕较小,近圆形,后闭壳肌痕较大,近方形。外套边缘厚,有褶襞,外侧具有与边齿相当的刻纹。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泥蚶
贝壳较小,卵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4厘米。壳顶间距离较远,放射肋18~20条,由断续的粒状突起构成。铰合齿约40枚。
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亦有养殖。
③毛蚶(《本草求原》)
贝壳较短而宽,呈长卵形。两壳通常不等,右壳较小,背侧两端略具棱角。壳表放射肋30~34条,肋上有小结节,左壳上较显明,外面被有带毛的壳皮,铰合齿约50枚。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魁蚶肉含水分%、粗蛋白质15.79%、粗脂肪0.45%、灰分1.72%、糖原1.067%。每100克含维生素A元400国际单位,B1-2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2.5毫克,C-10毫克。
【性味】甘,温。
①《别录》:"昧甘,平,无毒。"
②《食疔本草》:"寒。"
③《品汇精要》:"味咸,性温,无毒。"
【功效与作用】补血,温中,健胃。治血虚瘙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脓血。
①《别录》:"主瘙痹泄痢,便脓血。"
②《食疗本草》:"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
③《本草拾遗》:"治心腹冷气,腰脊冷风,利五脏,健胃。"
④《四声本草》:"温中消食,起阳。"
⑤《日华子本草》:"益血色。"
⑥《医林纂要》:"补心血,散瘀血,除烦醒酒,破结消痰。"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湿热盛者忌之。"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蚶,味甘,气温,性亦无毒。《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甘温能益气而补中,则五脏安,胃气健,心腹腰脊风冷俱瘳矣,胃健则食自消,脏暖则阳自起,气充则血自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