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假期后宝宝不愿意回幼儿园了怎么办

其实无论孩子愿不愿意回幼儿园,家长都不能放松下来,因为研究表明,孩子至少需要3-4周的时间适应幼儿园。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家长在假期千万不要做以下7件事,这些事会强化宝宝对幼儿园的排斥,带来消极影响。

目录 不用对宝宝说不的6种有效方法 假期后宝宝不愿意回幼儿园了怎么办 嚼喂对宝宝害处多 宝宝拉肚子脱水 破解宝宝的8种难搞行为

1不用对宝宝说不的6种有效方法

  1. 换种说法

  把你的要求用肯定的形式说出来,孩子更可能用肯定的态度来回应。别说“不”,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他能做什么。例如,你大声冲着孩子喊“不要跑”,不如用“快停下”来的更有效。不要冲孩子大叫:“不行!不能在客厅里扔球!”,试试说:“咱们到外边去玩球吧。”要是孩子在做手工,把胶水洒得满地都是,帮他在下面垫张报纸。这会让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是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非得让孩子立刻行动以保证他的安全,不如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警告他,比如“快下来!”“危险!”或者“烫!”

  2. 提供多种选择

  宝宝需要感到独立自主、有控制权。所以,当孩子想在饭前吃块糖时,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而要给他提供一个吃葡萄还是苹果的选择,或者让他有饭后选择吃哪种糖的权利。如果孩子总是坚持穿完全不合时宜的衣服(例如冬天穿短袖),那你就每天早晨让他从两套合适的衣服中挑选一套。虽然孩子可能不是很喜欢你提供的选择,但最后还是能学会接受它们。

  3.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被转移到远离麻烦的地方。当孩子看上了商店里的一个精致小雕像时,要赶紧指给他看对面过道的镜子是怎么反光的,或者提个问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你午饭想吃什么?”,或者拿出玩具或零食给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带孩子出门要背上个装备齐全的大包的原因之一!),同时离那件诱惑物远点。

  带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去采购会更容易,他们也更能接受你提供的新选择:“咱们不能玩这个瓷娃娃,去玩那边的发条玩具好不好?”

  4. 尽量避免需要说“不”的环境

  无论何时,只要有条件,你都应该尽量避免那些必须对孩子说“不”的情况或环境,选择那些能促进宝宝的探险精神和好奇心而又安全的环境。你家里的布置仍然需要特别仔细地考虑孩子的安全,不要把危险或贵重的物品放在他能够到的地方。选择能让孩子自由活动的地方,例如运动场或公园,而不要带孩子到电器店或装满了收藏品的长辈家去。当然,你没法避免所有你必须对孩子说“不”的环境,但如果尽量少去,你和孩子都会感到生活轻松了很多,并且你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对孩子说“行”。

  另外,要记住,如果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很多孩子都会喜欢购物的,也会表现得相当乖。等孩子充分休息后,再带他去采购,但购物时间不宜过长,在大商场里逛上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

  5. 只要没有危险,应放手孩子去尝试

  要是孩子在小水坑踩水,而你们反正也正要回家,干吗不让他继续玩呢?要是孩子想穿着舞蹈服躺在床上,那也没什么害处啊。要是孩子喜欢玩水,如果他弄湿了衣服,可以告诉他如何尽量避免不弄湿衣服,告诉他弄湿了衣服带来的结果,之后,可以让他尽情的玩,让他按照他的内心尽情的去探索。

  让孩子去尽情冒险、探索和快乐吧!只要孩子安全,没有伤及他人和环境,你不必非得 说“不”。

  6. 遇到孩子有违原则问题时,要坚决又平和的制止。

  当然,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不对,其他婉转的方法又没法制止他,那就不要再斟酌词汇了。要一本正经、坚决(但是平和的)郑重其事地说:“不行!不许揪猫尾巴!”。如果一句逗乐似的“不行啊,宝贝儿”,只会给他提供混乱的信息,而且肯定也没有用。

2假期后宝宝不愿意回幼儿园了怎么办

  一、在家恶补营养

  常见情况:

  孩子入园头几天吃得没家里好,趁着假期好好补一下营养,鱼虾肉蛋天天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造成影响:

  不规律饮食容易造成孩子回到幼儿园后吃不下饭,暴饮暴食则容易生病,甚至影响正常发育。

  温馨提示:

  饮食上注意规律,多喝水,多吃清淡食品,多吃蔬菜,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不要吃过多零食,避免暴饮暴食。

  二、不规律休息

  常见情况:

  好不容易盼到假期,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午睡干脆也不睡了。

  造成影响:

  打破正常作息,孩子再回到幼儿园需要重新调整,很容易感到不适应。而且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温馨提示:

  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睡前不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提供新玩具等。

  三、哄骗孩子回幼儿园

  常见情况:

  孩子哭闹时随口承诺去幼儿园就给买个新玩具,或者哄骗孩子说妈妈不会走,会在幼儿园外面等你。

  造成影响:

  哄骗孩子一时会奏效,但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会感觉到非常的不安,逐渐失去安全感,家长的威信大打折扣。

  温馨提示:

  亲子关系里最重要的是信任与安全感,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许诺,许诺了就一定要实现。

  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常见情况:

  假期里父母百般呵护,每天穿衣服、喂饭、上厕所全部包了。

  造成影响:

  孩子回到幼儿园后不会独立自主,看到其他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会产生自卑心理。

  温馨提示:

  在家里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穿衣服、吃饭、大小便,父母在旁边耐心指导即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要家里园里一个样。

  五、家长自己过于焦虑

  常见情况:

  总担心孩子回到幼儿园后会继续“受苦”,自己也变得敏感焦虑。

  造成影响:

  家长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更加惧怕回到幼儿园。

  温馨提示:

  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用愉快的口气谈论,孩子也会觉得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同时家长自身也需要信任并支持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六、孩子哭闹就恐吓孩子

  常见情况:

  不许哭!再哭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了;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造成影响:

  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恐吓会对他们造成被抛弃的感觉,甚至造成精神创伤,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温馨提示:

  多向孩子灌输幼儿园阳光、正能量的信息,告诉孩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等着和你一起开心地玩耍,有助于他们更期待幼儿园生活。

  七、心疼而妥协

  常见情况: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一顿哭闹,家长听着很心疼,于是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或是上几天休息几天。

  造成影响:

  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哭闹就可以不上幼儿园,于是变本加厉地哭闹。

  温馨提示:

  孩子刚入园还没有建立起对幼儿园的依恋,断断续续送孩子去幼儿园会让适应的过程事倍功半。应该在假期后坚持每天送孩子来幼儿园。

  其实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学会与孩子一起面对分离焦虑。在假期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并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生活。这样才能让孩子尽早地适应幼儿园。

  总之,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孩子总有一天会适应幼儿园,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与幼师共同努力。

3嚼喂对宝宝害处多

  危害一:传播疾病

  大人的口腔内、唾液中可能含有多种致病菌,但自己没有外在的疾病症状。而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吃了掺有这些病原体的食物也许就会引起相应的感染。如许多成人消化道存在的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唾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虽然不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但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口腔牙龈有出血,也有可能通过“嚼喂”致使婴儿感染。如果大人处于感冒初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嚼喂食物给宝宝进食,也有可能引起宝宝的呼吸道感染。

  危害二:有碍口腔功能发展

  处于转奶期的婴幼儿,需要从泥状食品逐渐过渡到半固体食品、固体食品。辅食添加从细到粗对宝宝的咀嚼、吞咽、啃咬、撕拉等各种口腔功能的锻炼非常重要。口腔功能的发展,不仅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对牙齿的萌出、下颌骨的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意义也很大。咀嚼过的食物常常过于细软,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发展其口腔功能,有些孩子甚至2岁以后还流口水,对稍硬的食物也难以接受。

  危害三:牙齿发育不良

  从细到粗、从稀到稠,循序渐进地添加食物,孩子口腔才能有充分的咀嚼机会,牙齿的萌出才更顺利,下颌骨和面部肌肉随之也会发育得更完善。儿童口腔科医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营养越来越好,食物越来越过于精细,牙齿需要正畸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因为恒牙比乳牙大,换牙时口腔需要更多的地方容纳恒牙,如果儿童进食的食物一直过于精细,口腔的骨骼尤其是颌骨发育就会不良。过小的颌骨容纳不了恒牙,萌出后就会歪七扭八地挤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咀嚼还有美容的功效呢。

  正解:让孩子多动口

  我们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在进食方面,也应该如此。

  咀嚼食物不仅仅是一个食物经口腔消化的过程,它同时还会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这样,当食物进入胃肠时,已经有准备好的胃肠道消化酶等着去进一步消化它了。如果欠缺了咀嚼,这些食物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对孩子的来说,长期吃嚼喂的食物,就像老吃“汤泡饭”一样,对其消化功能有着不可小觑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多给孩子自己动口的机会。

  当然,对于确实较硬而难以进食的食物,就不能随意塞进孩子的嘴里。应该通过研磨等方式来弄碎食物,同时注意餐具卫生,另外,食物也有一个从细到粗逐渐过渡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的口腔才能更卫生、口腔功能发展也会更完善。

4宝宝拉肚子脱水

  宝宝因为抵抗力差,病菌容易入侵,所以导致会导致宝宝拉肚子。宝宝拉肚子会引起很多的症状,除了一直腹泻以外,还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宝宝拉肚子还会脱水。

  宝宝拉肚子拉到脱水是很严重的情况了,各位妈妈一定要注意。一旦宝宝拉肚子了就需要及时护理和治疗,防止脱水。何谓脱水,对于成人而言,拉肚子拉到脱水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更别说是婴儿了。拉肚子拉到脱水意味着体内的水分过度流失,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已经拉干了。人体没有了水份会造成身体紊乱,甚至是引发其他的疾病。所以妈妈们不要忽视宝宝拉肚子的症状,一旦脱水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当然,宝宝拉肚子脱水也是有一定的症状可以判别的,例如拉肚子后尿变少,几乎不尿尿,眼泪少,皮肤变干,而且体重也有所下降。这些都作为判断宝宝是否拉肚子脱水的标准。妈妈们细心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引发感冒发烧等更为严重的疾病。

5破解宝宝的8种难搞行为

  难搞行为One:害羞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观察幼儿可以发现,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喔!

  破解法: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得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二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的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则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小孩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则会使小孩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来,可能会使小孩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小孩与同侪接触,并多让小孩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其在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难搞行为Two:模仿

  模仿是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视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专家解释,婴儿约到三、四个月大时,才真的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等小孩大些,约四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地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的有借由模仿父母举止等行为,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破解法: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贝有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结,为接下来的发展程序奠定基础。

  难搞行为Three:竞争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人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待成长至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专家说,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买给我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根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破解法:

  专家说明,幼儿时期的宝宝有种的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家长不可断然地认定小孩有撒谎的坏习惯,应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自尊的形成,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好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难搞行为Four:反抗

  我家的小孩很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怎么办?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忧虑,就得先着手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婴儿十八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于外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三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可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了,经常把妈妈搞的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六岁左右的宝宝,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纠纷。

  破解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根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小朋友,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家里的小孩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很好的事情喔!但要注意,也不可一味的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的更糟!

  专家指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的转移小孩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对待小孩,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以威胁、打骂来应付的话,可能会引起小孩更大的反弹!

  难搞行为Five:有利社会行为

  你知道吗?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透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专家认为,宝宝从出生~六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六~十二个月,宝宝开始会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也会对熟悉的人表现自己的情感。

  再大些到了一~二岁左右,小孩开始会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会安慰人,主动帮忙妈妈。二~三岁的幼儿的反应则更加明显了,孩子会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想知道婴幼儿的利社会行为表现还有哪些?现在就告诉你!

  1.同情和怜悯: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大约要到十八个月左右,宝宝才能约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哀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举例来说,有些宝宝会因知道,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自己,因而反而会伸手打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伤心而哭泣,宝宝可能会走过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渡过伤心的时刻。

  破解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妈咪是关键!专家指出,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则宝宝可能会较缺少同情心喔!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那么孩子会较有同情心。所以当下回小朋友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吧!

  2.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而当他开始会和你躲猫猫时,就是合作行为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那么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藉由与同侪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破解法:

  不要将孩子整日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孩玩吧!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分享与合作。

  难搞行为Six:攻击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不具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只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道稍重的情形。长大些,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形,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三~五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破解法:

  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爱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幼儿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获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唷!试试看专家老师的方法吧!或许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

  1.不相容反应技术:

  如果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为了吸引长辈注意,该不该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变本加厉;不理会,又怕孩子以为打人是被许可的行为,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不妨采取不相容反应技术法,除非孩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出现,否则不应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则对与人分享的幼儿加以奖励。

  2.使用暂停法:

  用暂停法来对付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也十分有效喔!执行起来也不太困难,妈咪可以试看看。下回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就立即中止他的活动,请他到一旁静坐,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旁人也不能与他交谈,约维持5分钟左右,即可收到不错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将幼儿关在密闭或黑暗的空间内,以免产生反效果。

  3.打造不具攻击性的环境: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供足够的玩具,及宽广的活动空间,避免小孩因碰撞,或抢夺玩具产生攻击事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可漏掉,即不要给宝宝具有攻击性的玩具,记住了吗?

  难搞行为Seven:性别角色发展

  幼儿时期的女宝宝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黄倩仪解释,即在一社会中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如女生应温柔贤淑,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造成他的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三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二岁的男生,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他可能一会回答男生,过一会却又变成女生。到了四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如果问一个四岁的女生,你长大要当男生还是女生,她可能会答说男生。再大些到了五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生,会直觉得“他”是女生。

  破解法:

  一~三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应教导孩子,男生与女生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不容易了。为了让您了解事情的严重性,黄倩仪举一个个案作说明:小可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子,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的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小可也真有倾向女孩子的打扮,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家长宜摒弃男生性别的刻本印象,或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给予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教育,如让孩子轮流做家事、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喔!

  难搞行为Eight:角色取替能力

  当孩子踏入幼稚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才行,这就称做角色取替能力。

  破解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黄倩仪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幼儿,“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标签:子女教育,子女入学,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窗帘展示柜技术百科问题1:家居用品有哪些呢?窗帘展示柜答:家居用品有:1、客厅:电视背景墙布置、沙发、茶几、台灯、风扇空调,展示柜。2、卧室:有床上用品、梳妆台、衣柜、台灯、窗帘等布置。3、书房:书桌书架、电脑、时钟、摆件等。4、餐厅: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71)

    一:你用望远镜技术百科问题1: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步骤答:下面我们简要介绍望远镜如何使用。1、水平——俯仰装置;(带U型支架型望远镜)每一台望远镜都装有水平——俯仰装置,使主镜筒能在水平面上及垂直面上运动。在水平面上,你的望远镜能360度旋转,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53)

    一:家具封边胶价格技术百科问题1:家具封边热熔胶每平米损耗怎么算出来的答:家具封边热熔胶可以根据封边板材的材质以及封边厚度的横截面积来计算,以我们过往的经验来看,170-220gm2的损耗为一个均值,中山金诚家具封边热熔胶。问题2:粘家具用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5)

    一:485温度传感器技术百科问题1:中央空调的485接口在哪答:在主板上,没有预留端子线。现在智能空调都有rs485接口,在主板上,没有预留端子线。要使用需要找ph20或者xh245端子线连接。BA是楼宇自控系统简称,BA接口也就是其检测装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1)

    一:编藤户外桌椅技术百科问题1:户外家具如何保养答:此外在平时使用藤编桌椅的时候,要注意编藤的接口处,尽量不要把藤条的变口露在外,否则容易走形。实木桌椅的保养方法实木户外桌椅勿用硬物或洗涤液擦洗,以免损坏表面的防水层;经常性的用木油擦拭可是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3)

    一:汽车脚垫购买技术百科问题1:你们的汽车脚垫都是在哪儿买的?网上的能买吗?答:我车上的脚垫是从汽车装饰广场买的,网上也可以买。问题2:汽车脚垫价格一般在多少?答:汽车脚垫从100到500不等,要看你的规格,以及档次。网上很多的,报价也都不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