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不少的朋友们发现自己的舌头表面总是会出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时候还会疼痛,就连吃饭都有一些困难,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扰吧!舌头表面出血,也会给我们一些恐慌,那么我们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舌头表面出血怎么办吧!
目录
1舌头表面出血怎么办
可能是溃疡所致,一是不吃辛辣刺激难消化食物,二是多喝汤水,三是多吃蔬菜和水果,四是服用维生素c,B2,黄连上清片,冬凌草治疗一下
全脂奶粉: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西瓜: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维生素C :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澈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甲氰咪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细末,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分钟内不要饮水,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
浓茶:我国明代药典《本草纲目》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据研究,茶含单宁,具有收敛作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
庆大霉素: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单位2毫升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
如果我们的舌头表面出现了出血的症状,我们一定不能够恐慌,我们一定要知道舌头表面出血怎么办?如果没办法处理,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在对症下药,在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积极的预防此种症状的出现。
2临床常见舌病变
(1)干燥舌:轻度干燥不伴外形的改变;明显干燥见于鼻部疾患(可伴有张口呼吸、唾液缺乏)、大量吸烟、阿托品作用、放射治疗后等;严重的干燥舌可见舌体缩小,并有纵沟,见于严重脱水,可伴有皮肤弹性减退。
(2)舌体增大:暂时性肿大见于舌炎、口腔炎、舌的蜂窝组织炎、脓肿、血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长时间的增大见于黏液性水肿、呆小病和先天愚型(Down病)、舌肿瘤等。
(3)地图舌(graphic tongue):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舌面的上皮隆起部分边缘不规则,存在时间不长,数日即可剥脱恢复正常,如再形成新的黄色隆起部分,称移行性舌炎(migratoty glossitis),这种舌炎多不伴随其他病变,发生原因尚不明确,也可由核黄素缺乏引起。
(4)裂纹舌(wrikled tongtle):舌面上出现横向裂纹,见于Down病与核黄素缺乏,
后者有舌痛,纵向裂纹见于梅毒性舌炎。
(5)草莓舌(strawberry tongtle):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病人。
(6)牛肉舌(beefy tongue):舌面绛红如生牛肉状,见于糙皮病(菸酸缺乏)。
(7)镜面舌:亦称光滑舌(smoth tongue),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8)毛舌:也称黑舌,舌面敷有黑色或黄褐色毛,故称毛舌(hairy tongue),此为丝状乳头缠绕了真菌丝以及其上皮细胞角化所形成。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生长)的病人。
(9)舌的运动异常:震颤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偏斜见于舌下神经麻痹。
3舌的简述
结构
舌的上面有一向前开放的“V”型沟叫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叫舌尖。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称为舌系带。在舌系带根部的两侧有一对小的隆起,称为舌下阜,阜顶上有下颌下腺管和舌下腺管的共同开口。由舌下阜向后外侧延伸的粘膜隆起,称为舌下襞,此襞深面藏有舌下腺。
舌面上的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的突起,称舌乳头。按其形状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等。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呈白色丝绒状,具有一般感觉的功能。菌状乳头数量较少,为红色钝圆形的小突起,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内含有味蕾,司味觉。轮廓乳头最大,有7~11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中央隆起,周围有环状沟,沟壁内含有味蕾司味觉。
味觉
每个味蕾由若干个味细胞组成,味细胞通过顶端的纤毛伸出味蕾小孔,感觉出溶解在水中的化学物质是什么味道。固体或气体物质,也要先溶解在唾液中,味蕾才能尝出味道。味细胞末端连接着进入神经。当味细胞兴奋时,冲动就沿着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
基本味觉只有酸、甜、苦、咸四种,其余都是混合味觉,是基本味觉的不同组合。四种基本味觉由四种不同的味细胞感受,它们在舌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感受甜味和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所以舌尖对甜味最敏感。同样的道理,舌的两侧中部对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前部对咸味最敏感,对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有研究表明事实可能[1] 并不是如此)。味觉同其他感觉,特别是同嗅觉、皮肤觉相联系。如辣觉是热觉、痛觉和基本味觉的混合。
临床意义
中医学中,舌又名灵根、心窍。位于口腔。舌之尖部称为舌尖,中部称舌中,根部称舌本,两侧称舌旁。舌内应于心,故《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认为:“舌为心之苗,心病则舌不能转。”舌又司味觉,故《灵枢·脉度》认为:“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也”。舌又与发音有密切关系,故《灵枢·忧恚无言篇》:“舌者,音声之机也。”舌的色、质、形态及舌苔的色泽厚薄等是中医诊断学中重要的诊查内容。
4舌头有齿痕是肾虚
看舌头,抓住五个信息点
在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望”是最重要的,而最能表达疾病状态的就是舌头。因此,中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舌头,即可从中捕捉一些健康信息。“望”舌头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看舌质,是红的、淡的、紫的,还是暗的。其次,看舌体,比如舌头是胖是瘦,有没有裂痕,是否是齿痕舌,或是裂纹舌。第三,看舌苔,是黄苔还是白腻苔。第四,看舌头是不是僵硬,有没有歪斜。最后,还要看舌头的脉络。
舌头红,体内有火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比较柔软,活动自如的;舌质是淡红色的;有薄薄的一层白苔,而且是颗粒均匀分布的。如果舌头颜色较深或者比较鲜红,标志着你的机体有热证,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不同的“火”在舌头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舌尖红———心火。如果舌尖红,伴有口干、烦躁、口舌生疮、小便发黄或颜色较深、睡眠不好、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心火的口舌生疮以舌尖及两侧生疮最为多见,口腔内膜也会生疮。心火旺盛者可酌情使用导赤散,严重的可以用泻心汤来加减。
舌两侧红———肝火。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口干、眼睛发红、口苦、大便干等症状。可以吃龙胆泻肝丸来清肝火,或者喝药茶,比如头疼、肝火旺、脸红的人,可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菁子沏水。
舌前半部分红———肺火。肺火表现为咳嗽、鼻干、口干、咽燥,舌头的前半部分红。此时,可服用泻白散清肺热,或多吃一些果蔬,例如梨就有清肺热、润肺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有很多的肺热病人大便都不通畅。所以,在临床治疗时,既要清肺热,还要通腹气,平时可将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白萝卜50克做成汤,是一道很好的清热菜。
整个舌头红———胃火。有的人胃疼,并伴有口臭、口苦,想喝凉水,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覆盖了)就是胃火的表现,此时可服用清胃散。还有一种胃火,伴有大便干结,这时可服用承气汤。
舌红少苔———“肾火”。其实,中医没有“肾火”的概念,但肾也会出现热象。如果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肾阴不足。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热扰心神,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多是阴虚火旺的表现。严重者舌头更红,没有苔或少苔,可能是一层薄薄的黄苔,表明有热出来了。常见的用于治疗“肾火”的药有以下三种。
六味地黄丸:如果舌红少苔,舌质红的不是那么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
知柏地黄丸:阴虚有热,舌红少苔,但是舌红的程度要比前者明显,另外还有一些潮热、盗汗,手老想放在玻璃上的情况,此时应该用知柏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阴虚有热,舌红少苔的情况也比前者严重,同时还有一些头疼头晕,眼睛干涩有充血的情况,这时候要用杞菊地黄丸。
需要提醒的是,临床上舌红少苔还有可能是肺阴不足、肝阴不足、胃阴不足等疾病的表现。肺阴不足时,不仅舌红少苔,而且咳嗽时间比较久,干咳少痰,口干、嗓子干。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养阴的药,比如沙参麦冬汤;严重者,例如有咳血的人,属阴虚火旺,可以加上百合固金汤,既养阴还清热。当然了,如果有咳血,需要到临床进行检查,看看肺里有没有其他的问题。肝阴不足的人,除了舌红少苔以外,还会眼睛干涩,有的人可能肢体有麻的感觉,或者肌肉稍稍有蠕动跳动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服用四物汤,还可以服用养血再加上养阴的药物,比如用四物汤加上芍药甘草汤,效果都很不错。胃阴不足的人,除了舌红少苔,还会胃疼,不想吃东西,嘴干,有嘈杂感,即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胀非胀。这个时候考虑服用益胃汤,用芦根、石斛、沙参等来养胃阴。
舌头没血色,体虚
舌头发淡同样也能反应身体健康。淡舌是指舌头血色很少,或看起来没有血色。淡舌是气虚、血虚或阳虚的表现,从整体来看,老人较年轻人容易偏虚。
工作劳累、精神紧张,导致脾气虚十分常见。脾主肌肉四肢,因此脾气虚主要表现为浑身没劲,老觉得累,不想吃东西,胃或肚子有胀满感,大便偏软不成形等。脾是主管运化的,如运化水湿、水谷精微。如果脾功能失调,就不能把营养输送给全身,所以浑身没劲儿,水液代谢失常之后,该干的不干,该湿的不湿,大便就会出现不成形或者次数较多,这都是脾虚不足的表现,从舌头上来看就是淡白舌。这种情况可以服用成药,比如四君子汤、香砂养胃丸等。
如果舌淡,并经常咳嗽,日久不愈,但不是很厉害,有一点稀痰,就可能是肺气虚。除此之外,一动咳嗽就厉害,或有气喘的表现,胸膛憋闷,大便偏软,舌头的前面部分淡得更为突出。肺气虚的人可以适当用一点党参、山药、茯苓等。
很多人用冬虫夏草补肺虚。虽然它是补虚的良药,但由于价格昂贵、假货盛行,很多老百姓都买不到合适的冬虫夏草。我推荐给大家一组中药,能达到类似于冬虫夏草的作用:2克西洋参,加上一些山药,既补肺脾又补肾;还可以加一些沙参,有养阴的作用;或者再加些枸杞子。四个药组合起来,既照顾到肺、脾,还照顾到肾。
如果舌淡并伴有腰酸、腿软、浑身没劲、乏力,有时头晕,气不够用,不想说话,就可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这个时候就需要补益肾气,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再加上一些补肾气的药,比如牛膝、补骨脂、川断。肾气虚发展下去可能就会导致肾阳虚。肾阳虚的人多为淡白舌,而且舌体胖、有齿痕,上面还有水滑苔。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龄晚间会夜尿增多,甚至出现大便不成形,尤其是“五更泻”,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拉稀,这都是肾阳虚的表现。金匮肾气丸是补肾阳的良药。
除了肾阳虚,临床上脾阳虚也不少。表现为舌淡,舌头齿痕很多,肚子胀、疼,有时候不想吃东西,泛吐清水,口水多。脾阳虚的人,可根据个人情况服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5舌头的结构
舌的上面有一向前开放的“V”型沟叫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的前端叫舌尖。舌的下面正中有一粘膜皱襞,称为舌系带。在舌系带根部的两侧有一对小的隆起,称为舌下阜,阜顶上有下颌下腺管和舌下腺管的共同开口。由舌下阜向后外侧延伸的粘膜隆起,称为舌下襞,此襞深面藏有舌下腺。
舌面上的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的突起,称舌乳头。按其形状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等。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呈白色丝绒状,具有一般感觉的功能。菌状乳头数量较少,为红色钝圆形的小突起,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内含有味蕾,司味觉。轮廓乳头最大,有7~11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中央隆起,周围有环状沟,沟壁内含有味蕾司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