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占第六位,而相较于肺癌,肝癌和食道癌等我国高发肿瘤而言,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口腔癌比其它部位癌易转移,治疗花费大,预后差,生存者又多因口腔癌造成毁容,心理负担大而精神痛苦。因此,口腔癌需要社会投入更多精力做好防治工作。
目录
1口腔癌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印度Trivandrum癌肿中心1982年治疗234例颊粘膜癌,其中98%有嚼烟叶及烟块史。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
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美国Keller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5倍。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
(二)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三)异物长期刺激
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四)营养不良
有人认为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维生素C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腔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粘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粘膜白斑与红斑
口腔粘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期病变。Silveman等报道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7.2年,45例经活检证实为鳞癌(17.5%),经以往报道的0.13%~6%高。因此不论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长及其良性表现,均需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据国内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协作组1980年普查报道,中国人白斑患病率为10.47%。虽白斑癌变者甚少约为3%~5%,但舌是白斑的好发部位,白斑癌变的舌癌在舌癌中可占1.6%~23%。Silverman等还指出癌前变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红斑更危险,其恶变几达白斑病人的4倍。有作者认为红斑实际上已是早期癌,其红色是肿瘤血管生成及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Kramer等报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随4.3年,癌变占15%,且红白斑变比白斑的高5倍。对红白斑病变取活检应尽可能从红斑区取材,此区阳性率较高。
(六)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七)其它
诸如微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饮,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治疗预防口腔癌
如何预防口腔癌?
(一)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1、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2、注意对光辐射的防护。3、平衡饮食,粗细搭配,合理营养,不喝、吃过烫的水与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组织。4、戴假牙的病人及时修复不适的义齿,发现假牙下组织有疼痛、发炎,要及时就医。5、及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拔除残根、残冠(不能修复的牙),配戴良好的假牙,不刺激组织。6、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经常刷牙。
(二)定期口腔检查: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病程可由数月至数十年,在早期常无症状,病变局限,表现为潜在的恶性病变或状态,如黏膜白斑、红斑、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在此阶段通过简单的系统的口腔检查就能发现。对于临床上高危人群,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光学检查、组织染色检查、唾液检查及DNA倍体分析等,但目前临床上口腔癌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切取活检,仍然没有特异性分子诊断可以作为足够的诊断依据。接受口腔专科医师定期诊治是口腔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三)自我口腔检查:1、在充足的照明下,患者面对镜子对头颈部进行对称性观察,注意皮肤颜色变化。2、手食指触摸面部,如有颜色变化、触痛、肿块或疣痣增大。3、触摸颈部,从耳后至锁骨,注意触摸疼痛与肿块。检查左右两侧颈部。4、上下唇,观察唇红与粘膜,触摸有无肿块。5、牙龈与颊部,食指拉开颊部,观察牙龈,并用食指与拇指挟住颊部,进行触摸。6、舌与口底,伸出舌,观察舌的颜色与质地,用消毒纱布包住舌尖,牵拉向左右,观察舌侧缘,用食指与拇指触摸舌体,注意有无异常肿块。检查口底需用舌舔上腭部,观察颜色及形态变化,然后用食指触摸口底。7、上腭部,用牙刷柄压住舌,头略后仰,观察软腭及硬腭的颜色与形态。
(四)政策与措施:烟草是口腔、口咽癌的公认致癌因子,烟草中的致癌症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苯芘,在整个上消化呼吸道中都可能致癌。嗜烟的人不仅易患口腔癌,而且在癌肿被治愈后继续吸烟,则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机会也大大增加。酒精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口咽粘膜,可损害肝脏,从而影响肝的化学解毒作用和生物转化作用;同时,大量饮酒者常出现细胞免疫的高度抑制。有资料显示,有烟、酒嗜好者,口腔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喝酒者的15.5倍。因此戒除烟酒是预防头颈部癌的重要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协同其他政府部门,应当从公众全身与口腔健康出发,制定控制使用烟酒的政策,如增加烟草与烈性酒的税收,禁止烟草广告与促销活动等。
口腔癌有哪些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放疗仍是治疗口腔癌的两种最有效方法,两者综合应用常优于单独应用。选择手术抑放疗,除决定于病情外,还取决于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技术以及医院的条件设备。应客观地估计病人情况采用多学科会诊的方法来决定治疗方案。口腔癌治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第1次治疗是否正确。具备以下条件可采用手术治疗:1,无远处转移:能在安全边界内切除原发灶与颈转移灶;2,病变属放疗效果差者;3,手术切除引起的口腔功能损伤不大,或虽大但通过重建或赝复能使其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偿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无论是单用或与外科手术综合应用,在口腔癌治疗中均起重要作用。对早期病变采用外照射配合间质插植治疗可获得手术切除同样的效果,并可保持美容、正常咀嚼、吞咽及发音功能,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对中、晚期病变尤其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单纯放疗疗效较差。理想的治疗方案选择需经放射科与外科医生互相配合,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浸润范围、颈淋巴结转移程度以及病人全身情况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化疗目前仍属辅助治疗,用于手术前或与放疗配合应用。
3口腔癌有哪些症状
1.疼痛
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
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
2. 斑块
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表浸润的斑块,此时不作活组织检查难与白斑或增生性红斑相鉴别。
3. 溃疡
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
4.肿块
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另外,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故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应仔细检查口腔部位
4贪图辣烫易得口腔癌
邀三五好友一起围桌小坐,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开怀畅饮,可谓人生一大乐事。然而,幸福中往往潜伏着隐忧。火锅吃多了或食用方法不正确可能引起口腔黏膜损害,长期吃烫、辣食物对口腔黏膜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刺激。
对于这种刺激,有人认为“爽得很”,特别是湖南、江西等地喜食麻辣之人。但实际上,这种刺激是一种“残酷折磨”,口腔癌的发生与它脱不了关系。
娇嫩的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是一层比皮肤薄得多的上皮组织,非常娇嫩,天生就不耐烫,惧怕辣。同时,口腔黏膜又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旦遭受“残酷折磨”,便会通过上皮增生,努力修复被“摧残”的地方。
研究发现,人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而口腔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烫时,温度一般为70℃左右。但经常吃烫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会觉得太烫。
癌症的发生与“烫”“辣”有关
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我们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脱落、更新,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细胞的增生速度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如辛辣刺激)下变异,就可能发生癌变。
另外,黏膜在热刺激下不断增生的同时还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对热刺激、辛辣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这样使人越来越不怕烫、辣,从而吃得更烫、更辣,口腔黏膜就会越增越厚,形成恶性循环。
有研究发现,烟、酒、慢性摩擦及喜吃烫、辣食物等,是口腔白斑发生癌变的主要因素。而白斑转化为癌,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资料都表明,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可能与烫食、辣食有关。从此意义上来说,某些黏膜上皮的癌症很有可能是“烫”出来、“辣”出来的。
一戒二不三拔四关注
一戒戒烟限酒,降低饮用酒精的浓度。
二不不长时间直接日照;不吃过烫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三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及时拔除残根或残冠,磨改锐利的牙尖或假牙的锐利边缘,避免不良刺激。
四关注关注癌前病变,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以预防癌变的发生。通过自我检查,发现有下列异常情况者应立即就医:口腔内溃疡两周以上未愈合;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口腔颌面部、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等。这些都是有癌变可能的异常情况。
日常适当补充维生素A、C、D,多吃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少吃熏烤腌制类食物,可降低口腔癌发生风险。
5口腔癌术后饮食原则
1.采用均衡营养的饮食,维持适当体重。
2.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取,如水果、蔬菜、全类及豆干类。
3.多摄取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深绿色、浅黄色的蔬菜、水果。
4.多摄取含维生素C者,如蕃石榴、柑橘类、木瓜、新鲜绿色蔬菜。
5.避免高脂肪饮食。
6.油脂避免高温油炸及反覆多次使用。
7.多选择新鲜及自然食物,少食用腌、烟、碳烤或加硝制备食品。
8.避免太烫或较刺激性的食物。
9.避免吃发霉的食物。
10.如饮酒,应限量。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锌量低。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