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对女性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在女性体检项目里最常见的就是乳腺检查。想要保证乳腺健康,不仅要按时检查,还要多注意的就是日常饮食,据说吃得太好易患乳癌,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了解吧。
目录
1如何自查及早发现乳腺癌
一、乳腺癌并非只是中年女性的专利,20~80岁都是发病年龄
1、乳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年龄是20岁以前和80岁以后。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乳腺癌发病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不少媒体在报道乳腺癌的相关新闻的时候,常常选取中青年女患者作为典型案例,使人们产生了乳腺癌只是青睐中年女性这样的错觉。事实上,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几乎可以贯穿女人一生。如果说哪个年龄段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较低,那么就是20岁以前和80岁以后。
2、乳腺癌的发生不是雌激素的多少,而是雌激素水平紊乱所造成的。有人以为乳腺癌与雌激素水平有关,那么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了不就会降低得乳腺癌的机会了吗?这样的观点绝对是错误的。因为乳腺癌的发生不是因为雌激素的多少,而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紊乱。不少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是下降了,但雌酮激素的水平却会升高,这时也很容易得乳腺癌。
3、我国乳腺癌发病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乳腺癌发病年龄这个问题上,虽然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我国却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病年龄和欧美国家恰好相反: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偏低,高峰年龄段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一般要早10年~15年,诊断时大约55%患者处于绝经前或围绝经期。而欧美国家70%的患者都在绝经后发病,中老年妇女占多数。
4、45~55岁是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期。综合专家的观点来看,20~80岁都是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而受生活压力、激素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45~55岁是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无论是芳华正茂的年轻女性,还是步入垂暮之年的老年女性,乳腺的保健和防病意识,一刻都不应该松懈。
二、自我检查应将乳房分为四个部分,别漏了腋窝和锁骨
乳腺癌虽然被喻为女性"头号杀手",但它恰恰又是各种女性肿瘤中比较好治、治愈率相对较高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乳腺癌是一种可通过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癌症。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治愈率达90%;如果不进行检查,等到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才确诊,此时活过5年的机会不到20%。早期发现乳腺癌,治疗方案简单,付出的代价小,效果好,费用也低。
要早期发现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正确的自我检查。医生强调,乳腺自我检查不是简单的“摸”,更不是把乳房瞎抓一气。正确的做法首先是要对女性乳腺的大致生理构造有所了解,而“摸”的时候要有规律,最好把乳腺分为四等份:外上、外下、内上和内下,同时千万别忘了要摸一摸腋窝和锁骨。
其次,乳腺自我检查不能只关注乳房有没有小硬块,还要着眼于整个乳房的外观,因为如果发现乳头有内陷,或者乳房表面皮肤有凹陷,都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信号。相反,让不少女性大惊失色的乳房“小硬块”,如果边界清晰,可以滑动,而且还有痛感的,通常是乳腺增生或良性的乳腺纤维瘤,不是乳腺癌。但如果摸到有结实、位置和形状固定、边界不规则的硬块时,则需要提高警惕,尽快找专科医生检查。自我检查的具体方法如下。
1、选好位置坐着看。
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2、选择好位置躺着摸。
仰卧位做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需要注意的是,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触诊的时候要有规律,同时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3、要注意乳房的发育情况。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有鼓胀的现象等。
2吃的太好易患乳腺癌
据调查资料,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在女性各类肿瘤中跃居首位。在导致乳腺癌发生的诸多危险因素(如婚育、遗传及膳食等)中,“营养过剩”是重要因素之一。
营养过剩主要是指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有研究者认为,现在小学女生吃得太好,营养过剩,体重超重可能使月经初潮提前,使得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高脂肪饮食和肥胖都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新近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也易导致乳腺癌发生,即过量食用植物油同样会诱发乳腺癌。因为无论是何种油脂,当摄入量增加都可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加,进而使体内雌激素分泌增加。过量的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使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并容易变性、癌变。
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事实证明,肥胖者比普通人患乳腺癌的机率也更大,其原因可能与肥胖者体内激素分泌紊乱有关。研究发现,苹果型和内脏型肥胖(主要是上身肥胖)的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明显增加。有报道,当肥胖指数(IBM)大于25时,乳腺癌发病率比体重正常者高9倍。梨型肥胖(腰部纤细,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并不增加。中年以后发胖的妇女,尤其是绝经以后腰腹部突然“发福”时,乳腺癌发生率会更高。
所以,肥胖妇女要科学调适饮食,减少多脂多油食物,适量多吃些粗粮、水果及蔬菜,同时加强锻炼。此外,有巨大乳房的人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乳腺。
3乳腺癌多久筛查一次为最佳
根据当前的一些指南,大多数女性每隔两年应该筛查一次乳腺癌。但许多外科医生可能会根据其他准则推荐遵循不同的筛查时间表。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说,仅50岁及50岁以上的女性需要每隔两年筛查一次。然而,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都进行乳腺癌筛查。一项新研究发现,大多数乳腺癌和普通外科医生给出的建议更符合ACS的指南。
USPSTF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个独立专家小组。该小组定期审查最新的研究成果。完成审查后会发出关于预防保健的指导方针。而其他组织,如美国癌症协会、美国放射学院和乳腺影像协会则说,每位女性都应该与她的医生交谈后作出个人决定。
这项研究的作者,由班纳市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的Vilert Loving博士领导。他们发现大部分乳腺癌医生和普通外科医生并没有尊照USPSTF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他们对于患者筛查或进行个人决定时并未依照这些指南。
在一份新闻稿中Loving博士表示:“我们发现,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乳腺外科医生提倡的是ACS、美国放射学会和乳腺成像协会提出的乳房X光摄影建议,而不是USPSTF提出的建议。”
Loving博士及其共同作者Jiyon Lee博士和Elaine Tanaka博士调查了288位外科医生。
他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 40岁的女性、超过40岁的女性以及男性。他们向外科医生询问他们的特长专科。
Loving博士和团队向外科医生询问了他们要开展的临床实践。此外,这些研究人员还向外科医师询问了他们对患者、朋友家庭成员做出的筛查推荐和其他乳房健康习惯。
最后,Loving博士和团队向外科医生询问了她们个人的筛选经验。他们询问了医生自己开始筛查乳腺癌的年龄和筛查频率。
Loving博士和团队发现,超过80%的乳腺癌和普通外科医生说,女性应从40岁开始每年筛查乳腺癌。有88%的乳腺外科医生建议每年检查。
93%的女外科医生说她们在或将在40岁开始进行每年筛查。
“尽管我们期待着USPSTF今年的指南,但公众应该知道,参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生们认为年龄在40岁处于平均风险的女性应该每年都进行乳房X光检查。”Lee博士和Tanaka博士在新闻稿中说道。
该研究于4月21日在多伦多举行的美国伦琴射线学会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在会议上提出的研究可能未经同行评审。
4最容易诱发乳腺癌的5个因素
大家都知道,乳腺癌是近年来癌症高发病,有不少女性都因乳腺癌而葬送了生命。就小编知道的女明星就有好几个。其中大家都认识的两个,一个是梅艳芳,另一个就是姚贝娜。
去年参加好声音的姚贝娜,在参加好声间之前已经发现了乳腺癌,也接受了治疗。但最终病情再次复发,最后病魔把她给“带”走了。
为什么乳腺癌会成为如今的高发病呢?其实,诱发乳腺癌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生活。预防乳腺癌,你一定要改正以下五个不良习惯。
1、不良生活习惯
以吸烟、酗酒为“时髦”、去夜总会、歌舞厅,通宵达旦地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喜吃煎炸食品和各种糕点甜食,而对粗粮、蔬菜却从不沾口;独身、或过了30岁才结婚生育,生了孩子不愿喂奶;还有些女子佩戴乳罩过紧或过松,失去保护乳房的作用。
2、吃烧烤
女性爱吃烤肉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常吃烧烤肉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不爱吃烤肉的女性高出2倍。尤其是那些少女时代爱吃羊肉串等高温烧烤肉制品的女性,她们成婚或到中年后患乳腺癌的比率明显增高。
因为肉用高温烤烧、油炸或火炭烤烧会产生一种叫异常胺的(AH)致癌成分,这些致癌成分在与人体肌肉组织的肌酸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作用时能促使癌细胞形成。因此专家建议人们每天食用烤肉量不要超过80克。
3、抑郁情绪
在独身女子、留守女士、公关小姐、退休女工和一些中学教师中,患乳房疾病的较多,乳腺癌发病率也高。由于这些女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悲哀忧伤、苦闷失望、急躁恼怒等抑郁情绪,长期受不良情绪剌激,机体生命节律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可导致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及吞噬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癌肿。
4、熬夜
熬夜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升高的罪魁是褪黑激素分泌的减少,而褪黑激素水平降低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特别对于夜班人群来说,明亮的灯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因此可能引起乳腺癌患病风险升高。
5、研究表明便秘也有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专家发现,便秘者的粪便中存在一种致突变原。经测定,该突变原与目前已知的几种癌物质类似。这些致突变原经肠道吸收后,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对其相当敏感的乳腺组织,这样,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明显地增加了。
5走出乳腺癌认识误区
对乳腺癌的恐惧是女性健康的大敌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最具有威胁性的疾病莫过于乳腺癌。看到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以及身边熟人患了乳腺癌的实例,一些女性总是显得惴惴不安,谈癌色变。有关专家认为,为了消除女性相关心理负担,正确了解乳腺疾病及相关知识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走出认知误区,快乐生活。
乳腺癌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不必惶惶不安,对乳腺癌的恐惧可造成内分泌系统改变,反而增加患病的几率。另外,要知道乳腺癌与乳腺疾病是两回事,并非所有的乳房异常都会致癌,最常见的是良性疾病,其转化成乳腺癌的几率只有2%-4%,大多数可治愈。
不要对某些药物或治疗仪器过于信赖,要知道任何治疗都会有副作用,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和仪器治疗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现在,乳腺癌及良性肿瘤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未找到,所以早期发现乳腺癌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治愈乳腺癌,每年定期进行检查是首选的预防措施。
基因不是判决书,虽然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但是否会患乳癌取决于乳腺癌的基因后天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降低乳癌的发生几率。而且,即使患了乳腺疾病,不一定需要将乳腺全部切除,即使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亦可行保持乳房的根治术而达到治愈,因此一旦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不必过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