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得知自己患上了灰质性脊髓炎之后,还是不能盲目医治的。任何一种疾病只有接受了全面系统的检查与诊断,才能对自己的病情全面掌握,也就可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放心医治了。可见检查工作还是必须要做好的,毕竟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发作类型,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目录
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斑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及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和褥疮者较长。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体肌力由远端逐渐恢复。(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尿便潴流,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支架松脆和角化过度。
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3、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区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2灰质性脊髓炎要接受哪些检查
脊髓灰质炎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相信大家对灰质性脊髓炎要接受哪些检查也都很清楚了,一旦患病就不要拖延治疗时间了。经过系统的诊断并确诊之后,完全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采用正确的方法接受系统医治。不过治疗此病所需时间很长,还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
3走出治疗脊髓炎的误区
提起治疗脊髓炎,人们马上想到:消炎、营养神经,于是大量的甚至是超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进入体内,这样一来引起水钠潴留、身体象“气吹”似的迅速变胖。
脊髓炎的注意事项
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之物,少食膏粱厚味。 起居:起居有规律,忌过度性生活,衣着不宜过紧,避免受凉。
脊髓炎的食疗
1、山药、薏仁、莲子、大枣、煮粥;
2、百合、莲子、山药、煮粥;
3、甲鱼、山药、黄豆煲汤;
有的患者暂时是有点疗效:象疼、麻——等症状暂时得到缓解,但其最终还是瘫痪,而且大量的西药进入体内需要肝脏降解,肾脏排泄,大大加重了肝肾的负担,陡得原本肝、肾的虚损更严重以至于不可逆转。
4脊髓炎哪些病因需要注意
脊髓炎给我们的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了解脊髓炎病因并在平时做好脊髓炎哪些病因需要注意的预防工作,以保证远离脊髓炎的危害是有必要的。那么,脊髓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1、感染
感染所致的脊髓炎,可以是原发的,亦可为继发的。原发性者最为多见,脊髓炎病因的病原体多为病毒,化脓性细菌引起者,罕见。继发性者起病于痲疹、猩红热﹑白喉流行性感冒、丹毒、水痘、肺炎、心内膜炎、淋病和百日咳等急性传染性疾病或泌尿系统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病程中以及疫苗接种后。
2、毒素
包括外源毒素或内源毒素。较为常见的能引起脊髓炎的外源毒素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中毒,麻醉和蛛网膜下腔注射等。脊髓炎病因亦偶可发生于妊娠期或产后期。
了解了脊髓炎病因后,患者在急性期皆应绝对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勤翻身,定时拍背,务使痰液尽量排出。若痰不能咳出或有分泌物储积,可行气管切开。
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预防褥疮的发生,患者睡衣与被褥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柔软﹑且无任何皱折。了解脊髓炎病因在平时做好护理是很有必要的。骶部应置于裹有白布的橡皮圈上,体位应定时变换,受压部分的皮肤亦应涂擦有关物品。若褥疮已发生,需局部给予对症处理。尿潴留时应使用留置导尿管,每3~4小时放尿1次。并定期冲洗,俟有功能恢复迹象时则应取去导尿管,训练患者自动排尿。便秘时应在食物中增加蔬菜,给予缓泻方法,必要时灌肠。
5怎样预防脊髓炎并发症的侵袭
脊髓炎是脊髓病变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是横惯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多发于青少年,乃病毒感染所致。脊髓炎症状多有轻度前兆,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脊髓炎容易引发一些病发病,如褥疮、尿潴留、便秘等等,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加重了脊髓炎的治疗和病情的严重性。怎么预防脊髓炎并发症,预防脊髓炎的并发症成为了一道难题,但只要是题便有解答,下面请看脊髓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褥疮的防治:
(1)避免局部受压。每2小时翻身一次,动作应轻柔,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对骨骼突起处及易受压部位可用气圈、棉圈、海绵等垫起加以保护。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和出汗过多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背部和臀部,在洗净后敷以滑石粉。
(3)保持床面平坦、整洁、柔软。
2、尿潴留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尿潴留阶段,在无菌操作下
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放尿一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d。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清洗尿道口分泌物和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周更换导管一次。泌尿道发生感染时,应选用抗生素。
3、预防便秘:鼓励病人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服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4、预防肢体挛缩畸形,促进机能恢复:应及时地变换体位和努力避免发生屈曲性瘫痪。如病人仰卧时宜将其瘫肢的髋、膝部置于外展伸直位,避免固定于内收半屈位过久。注意防止足下垂,并可间歇地使病人取俯卧位,以促进躯体的的伸长反射。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和自主运动,并积极配合按摩、理疗和体疗等。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病理学上均有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白质中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因此,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