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细菌性感冒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病毒性感冒发汗的症状。
目录
1病毒性感冒如何护理
首先要分辨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要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不能确定的需要去医院确定,如果确定是病毒性感冒的话,则小宝宝不需要用药即可痊愈,一般恢复周期为4-7天。
发病期间注意控制宝宝体温,切记给给宝宝捂着,婴儿的散热系统不如大人发达,捂着可能导致体温过度身高诱发高热抽搐。
降温方法有:给宝宝贴退热贴,洗温水澡,用温水擦拭全身,效果最快的是后两种。
宝宝体温高于38.5度以上方可给宝宝服用退热药,药量记得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
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防止高热导致脱水。
并可酌情给宝宝补充口服生理盐水,剂量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冲兑。
婴儿感冒发烧,90%以上都为病毒性感冒,宝妈们切记不要宝宝一生病就慌手慌脚,不要动不动就给宝宝吃药挂水,这样不但宝宝痛苦,大人看着难受,还会导致宝宝以后一生病就需要挂水。要知道抗生素用多了后患无穷啊。
2病毒性感冒发汗的症状
1、病毒性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
2、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为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天~7天。
3、传播途径: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使用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4、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所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
5、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
6、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7、忌乱服药:感冒要辨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尽量选用副作用较小、能增强抵抗力的中药制剂。发烧期间一般不宜进补品。
3怎样区分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
普通感冒:
1症状轻微发作慢,普通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很急。发病时,多数是低热,病人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症状较流感轻微,并无生命之虑。
2病程短有传染性,普通感冒一般3至5天痊愈,大多为散发性,不引起流行,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某些流行。
3酌情用药可自愈,普通感冒可酌情用感冒灵颗粒、银翘解毒片等治疗。感冒为自限性疾病,只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一周左右就会自然痊愈。
病毒性感冒:
病势严重发作快, 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天。大多数情况下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随后高烧至39℃以上,一般高烧要持续3—5天,病人全身症状较重。病程长传染性强,病人一般病程较长。传染性很强,即使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时仍然会感染。坚持药物对症治疗,治疗应坚持预防隔离和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卧床休息、多喝水,避免出现并发症。
4如何避免错误地对待感冒的方法
发汗疗法可能会增加病毒“活动能力”
有些人认为,感冒后只要发一身汗病情就会好转,所以采取运动出汗或捂汗的做法,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减轻,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因为运动时体内热量产生更快,机体代谢旺盛,造成体温过高,进而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中枢神经兴奋过度,氧气和营养过度消耗,既加重了心肺负担,也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冒,因为致病细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肺炎双球菌,全身症状本身就较重,如果进行运动将会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病菌的“活动能力”,病菌就会不断侵入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能继发鼻窦炎、支气管炎,还有可能引起风湿病、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此外,一些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麻疹、小儿麻痹症等病的初期症状与感冒极其相似,患这些疾病如进行锻炼,将会引起严重后果。
有的人认为蒙头睡捂出一身汗病情就会好转,这往往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会有轻松的感觉,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因此而痊愈。因为感冒时体质较弱,进食不多,如出汗过多,极易引起虚脱和脱水,邪气可能乘虚而入,这会使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所以感冒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并注意休息静养,居室空气要流通,不要太贪“暖”,等完全痊愈后才可进行体育锻炼。
猛药疗法药吃多了会加重身体负担
有些人患感冒后,便同时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激素、维生素、能量补充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这种做法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每种药物都存在毒副作用,同时大量使用多种药物极易加重机体负担,有些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未发生细菌感染,只属病毒性感冒,用抗生素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只能给身体带来毒害。所以感冒后要区分症状,合理用药,切不可凭想当然或手头有什么药就服用。
饥饿疗法营养供给缺乏会加重病情
感冒后机体不适会使人食欲减退,不思饮食。此时如果不但不补充营养,还采取有意识不进食的饥饿疗法,则对身体机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抗病能力与营养有直接关系,此外,感冒时一般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这都会加大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营养及时补充能量,会使病情日渐加重。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患感冒后要适量进食,口味宜清淡,以流食为主,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
5孩子患了感冒可自行制作饮料给孩子喝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应暖而反寒,夏季应热而反冷,秋季应凉而反热,冬季应寒而反温,或阴雨骤冷,久晴暴热,衣被增减不及时,洗澡受凉,坐卧当风,相互传染等皆可致小儿感冒。
中医讲的小儿感冒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统称,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并与小孩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有关。普通感冒初起的症状主要有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发热头痛、嗓子肿痛。如果感受风寒,则常出现怕冷、全身骨节痛。中医将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证型。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之气未充,抗病能力较差,当气候急骤变化或护理不当,外邪便乘虚侵入而发病。小儿患感冒后,应及时治疗,否则病程迁延,病情加重,还会引起许多疾病。
风寒感冒起病较急,发热,怕冷怕风,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小儿感冒冲剂”、“妙灵丹”,每次1/2~1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如病儿鼻塞不通,无汗,可用葱白一根煎汤后加红糖送服。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时,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养,这时特别要注意饮食的一些禁忌,要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和寒凉性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还要忌食酸味、涩味的食物,如食醋、酸白菜、泡菜以及山楂、乌梅、酸枣等果品。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时宜吃带有温性的食品,如生姜、葱白、豆豉等。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制作一些饮料给孩子喝:
1.鲜生姜(带皮)3~5片,红糖10克,煎汤一碗,热服,以见身出微汗为好。
2.糯米50克,葱白(带须)3根,生姜5片,先煮糯米到将熟时放入已经捣烂的葱白、生姜同煮片刻,趁热食之。
3.淡豆豉10克,葱白25克,同放入锅内煎汤,加少许红糖,趁热服之,汗出即可。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小儿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黏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这时可以给孩子吃“感冒清热冲剂”每服1/2~1袋,日服2~3次,或“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每服10~15毫升,日服3次。
孩子患了风热感冒后要注意首先忌食酸涩食品,如食醋、酸菜、酸葡萄、酸梨、酸李子、柠檬、山楂及柿子、石榴、橄榄等蔬菜果品之类。其次忌食辛热食物,如大葱、姜、辣椒、大蒜、韭菜、茴香、芥菜等蔬菜及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杏等果品。还要忌食肥甘厚味(即油腻肉食),中医讲“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留有后遗症之意)”,即热病患者或热病刚退时,食肉则病迁延不愈,且能使病反复发作或出现后遗症,故感冒风热不尽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