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很常见的一种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但是有的时候做出来的猪肉并不好吃,因为火候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会让猪肉变的老,嚼起来没有口感。那么猪肉怎么做菜嫩呢?你知道猪肉的做法吗?还有人们应该怎么辨别死猪肉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每天吃多少猪肉最好
红烧肉固然色香味美,然而肥胖和“三高”人群却只能对此浅尝辄止。一方面由于其原料“五花肉”中的饱和脂肪过高,而优质蛋白质含量却不多,不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另一方面因为红烧这种长时间炖煮的烹饪方式会让猪肉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流失殆尽。
不过,即便不是红烧,每天的摄入量也不宜多,猪肉以两三个手指大小的量为佳,猪排3块左右为宜。
五谷杂粮蒸小排,以小米、豆类、芝麻裹满鲜嫩多汁的猪排骨,上锅蒸制,制作中少油少盐。粗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不仅能增加饱腹感,减少肉的摄入,还能帮助消化,适合老人、小孩以及“三高”人群。
猪排炖汤也不错,可以发挥膳食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和营养需要。不仅可以搭配玉米、莲藕、海带等常见食材,还可以将枸杞、山药、红枣等药食同源的食物也加入到汤底中,其汤汁清亮鲜香不油腻,可谓冬日滋补的佳品。
猪肉做馅更是广受欢迎。猪肉白菜滋味甜美,猪肉茴香辛香不腻,猪肉荠菜野味十足,猪肉香菇鲜香诱人。对于肠胃功能较差的人或吃不了大块猪肉的幼儿来说,猪肉馅的包子或饺子可以尝试。
除此之外,取上好的瘦肉白水煮熟,煮到肉质软烂为止,然后捞出,搭配西芹、藕片、胡萝卜等蔬菜以及调料进行凉拌,或者直接蘸调味汁食用。也可以碾碎做成蔬菜肉丸,低盐低脂,用来做汤或者火锅,四季皆宜。
2怎样鉴别死猪肉
1、闻气味
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变质猪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2、看表皮
健康猪肉表皮无任何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
3、看弹性
新鲜的猪肉质地是非常紧密且富有弹性的,你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而变质猪肉由于自身被分解比较严重,组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弹性而且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当你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4、看脂肪
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泽;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
3使猪肉更嫩的六种方法
1.淀粉法
将肉片切好后,倒入适量淀粉抓匀,放约15分钟再下锅炒,炒出来的肉非常嫩,而且不腻。
2.控制火候
猪肉下锅前,最好把油温控制在60℃~70℃。另外,应该选择大火快炒,在肉还没有完全丧失水分之前起锅,这样的肉一咬下去都是鲜嫩的肉汁,十分可口。
3.盐水法
冷冻猪肉可以用高浓度的盐水来解冻,成菜后肉质爽嫩。
注意:冷冻猪肉不能用热水来解冻。用热水解冻,会使猪肉会失去一部分蛋白质和其香味物质,还会生成丙醛,而丙醛是一种强致癌物。选择将冷冻猪肉放在盐水里解冻,可以缩短解冻时间,也能保持猪肉的鲜嫩。
4.加蛋清法
先将猪肉切成肉丝或者是肉片,然后拿一个鸡蛋,敲一个小口子,让鸡蛋清流出来,滴在装肉的碗里,搅拌均匀后放十来分钟,再下锅炒。
5.食油法
在切好的猪肉丝里,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匀,放几分钟后炒,也能解决你猪肉怎么炒才嫩的问题。
6.黄酒法
对于大多数炒肉的菜式来讲,下锅之前先用黄酒腌一下会使肉更嫩滑。炒之前先把切好的肉放在器皿里,加入食用油以及适当的黄酒,充分搅拌之后再下锅,炒出来的肉就会鲜嫩多汁。
4猪肉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1、 蛋白质
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猪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异。比如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就会比较大。例如:猪里脊肉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1%,后臀尖约为15%,肋条肉约为10%,奶脯仅为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而猪的皮肤和筋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以猪皮和筋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但是,也正因为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得这类原料又成为女士美容的佳品。
2、 脂类
猪肉中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这也是猪油在较低温度下呈固态的原因。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较低,肥肉比瘦肉高,内脏中更高,一般约为瘦肉的3-5倍,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达2000毫克。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胆固醇食物摄食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
3、 碳水化合物
猪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4、 浸出物
猪肉在烹煮时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质,这些成味物质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游离氨基酸和嘌呤碱等。浸出物的成分与肉的风味和滋味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对肉汤厚鲜味道的影响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进食欲并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5猪肉和牛肉同食的危害
1、牛肉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
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2、羊肝
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
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