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 。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请看下面关于半夏的一些介绍。
目录
1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 。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本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本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半夏的药理作用: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2半夏如何入药治疗疾病
鸡眼:半夏适量,局部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处角化组织,使呈一凹面,放半夏末于患处,外贴胶布。
头癣:生半夏20克,斑蝥5克。浸泡于200毫升白酒中,7天后用药酒涂擦患处。每天2~3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
口腔溃疡:生半夏、乌贼骨等分,研细末,撒患处。每日2~3次,连用3天。
肩周炎:生半夏、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每日一次。
梅核气:姜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眩晕: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呕吐反胃:制半夏12克,生姜6克,伏龙肝100克。先将伏龙肝打碎入锅,加清水500毫升,武火煎30分钟,过滤留汁,加入半夏、生姜同煎取汁,代茶频饮。
3半夏泻心汤加减功效与主治
1半夏泻心汤这种重要十分的常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会选择这种汤药,里面的主要成分有半夏,甘草,白术,苍术,陈皮等等,在临床上具体应用的时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可以加上其他的药物。
2半夏泻心汤这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心火比较旺盛而导致的疾病,比如说患者会经常出现失眠的情况,总是感觉心里面比较烦躁,手心和脚心总是会比较发热,这种情况下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治疗。
3使用半夏泻心汤来进行治疗的时候还可以随症加减,如果换着的湿气比较重的话可以加一些除湿的药物,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例如茵陈,如果火气比较严重的话也可以加上石膏,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查看详情>>4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其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主治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头晕不眠等症。
一、植物学特征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呈心形,两年后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呈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叶子两面光滑无毛。花期在5~7月,果期在8~9月,浆果成熟时呈红色,果内有1粒种子。
二、生物学特征
半夏每年出苗和倒苗两次,3月上旬地温渐高,从母块茎顶部生出叶子,即为第一次出苗,6~8月倒苗。第二次在9月出苗,10~11月倒苗。半夏的种子、珠芽和块茎只要条件适宜均可萌发。
半夏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一般野生于河边、沟边、灌木丛中和山坡下。半夏块茎的耐寒能力很强,0℃以下能在地里正常越冬。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在半阴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
三、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半夏根较短,喜水、肥,以选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整地前,每亩施腐熟的圈肥或土杂肥25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混合堆沤后做基肥,深翻20厘米深,耙细整平,做1.2米宽的高畦或平畦。前茬可选豆科作物,也可和玉米、油菜、果、林等进行套种,在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也可种植。
(二)繁殖及种植方法
1、块茎繁殖。两年或3年生的半夏萌出的小块茎,可做繁殖材料。在半夏收获时选取直径0.7~1厘米的小块茎做种,并稍带些湿润的沙土,储藏于阴凉处,以待播种。春季日平均气温在10℃左右即可下种。此方法能使块茎增重快,当年就可收获。在整好的畦内进行双行条播。其行距20厘米,株距3厘米,沟深4~5厘米,每畦开四沟将种茎交叉放入沟内,每沟放两行,顶芽向上,覆土搂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110~125公斤。也可在9月下旬进行秋播,方法与春播相同。
2、珠芽繁殖。母块茎抽出叶后,每一叶柄下部或叶片基部可长出1个珠芽,直径0.3~1厘米,两端尖、中间大。5~6月选叶柄下成熟的珠芽,
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厘米、株距3厘米,栽到3厘米深的沟内,栽后覆土。当年可长出1~2片叶子,块茎直径1厘米左右,翌年秋天可加工入药,小的可继续做种用。
3、种子繁殖。夏秋季节半夏种子成熟时,随收随种。也可将种子储存于湿润的细沙土中,到翌年春季,按行距15厘米,开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撒入沟内,搂平保湿,当温度上升到14℃时即可出苗。利用种子繁殖的方法,在种子播种后3年才能收获,生产中较少采用,但在繁殖材料缺乏及引种时可采用此法。6月中旬播种新鲜的半夏种子,10~25天出苗,出苗率80%左右,种子发芽适温22~24℃。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半夏行间的杂草用特制小锄勤锄,深度不超过3厘米,以免伤根;株间杂草用手拔除。
2、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要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公斤。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2000公斤。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每15天用1:10人畜粪水浇1次,直至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每亩施入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以利于半夏生长。
3、培土。6月1日以后,由于半夏叶柄上的珠芽逐渐成熟落地,种子陆续成熟并随佛焰苞的枯萎而倒伏,所以6月初和7月要各培土1次。取畦边细土,撒于畦面,厚1.5~2厘米,以盖住珠芽和种子为宜,稍加镇压。
4、水分管理。半夏喜湿润,怕干旱,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夏至前后,气温升高,天气干旱时7~10天浇1次水;处暑后,气温渐低,减少浇水量,要保持土壤湿润和阴凉,可延长半夏生长期,推迟倒苗时间,增加产量。若雨水过多,造成土壤中氧分缺乏,应及时排水。
5、摘花蕾。除收留种子外,为使半夏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生长,一般应于5月抽花葶时分批摘除花蕾。
6、地膜覆盖。为了使半夏早出苗,延长其生长周期,提高地温,增加产量,早春可采取地膜覆盖等措施进行处理。种子播种时也可采用覆盖麦草及作物秸秆等方法来保持畦间水分,以利于出苗。地膜覆盖在苗高2~3厘米、种子70%以上出苗时可揭去地膜或除去覆盖物,以防止因膜内温度过高而烤伤小苗。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使半夏提早15天左右出苗,也可促进其根系生长,防止土壤板结,提高产量。
7、套种遮阳。半夏在生长期间可和玉米、小麦、油菜、果、林等进行套种。这样一是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收入;二是其他作物也可为半夏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延迟半夏倒苗,增加半夏产量。
四、病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
1、叶斑病 该病于初夏发生,发病时叶片有紫褐色病斑,然后植株渐渐枯萎,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其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大蒜1公斤加水20~25公斤喷洒。
2、病毒病 多在夏季发生,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变为花叶状,叶片皱缩,卷曲,直至死亡,且地下块茎畸形瘦小,质地变劣。
(二)防治
1、选无病植株留种,并进行轮作。
2、施足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力。
3、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用40%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2~3次。
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要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其蔓延。
鲜半夏的初加工
半夏的初加工可分为发酵、去皮、干燥三个步骤
(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cm,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既可。也可将收获的鲜半夏拌入少量的生石灰中堆厚15~20cm使其发酵,2~4天即可完成发酵过程。
(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根据数量多少可分人工去皮和机械脱皮两种。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大、中、小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底部(俗称“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装袋再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纯白色为止。也可水洗后趁湿放在大砂缸或水泥池内加入少许水,使半夏滑润,穿胶靴上下踩踏去皮。半夏数量多可采用机械脱皮,目前半夏的脱皮机从简单到复杂样式有多种,多数是借鉴了各种拌和机及洗衣机涡轮旋转的道理制作,有立式、卧式两种。机械脱皮的操作方法是:脱皮前,将半夏用水洗净,并分大、中、小三挡分别脱皮;脱皮时先开机,然后投入分开大小的半夏块茎进行分次搅拌,一次投入的量要适宜,约60kg左右,否则压力不足,脱皮效果差,经过一段时间搅拌后停机,加入清水冲去碎皮和杂质,再开机搅拌;也可边搅拌边加水冲洗。刨收时间适宜又及时脱皮的半夏,一次脱皮时间约用30分钟左右,日加工量1500kg以上,比人工去皮提高功效40多倍.,脱皮净度可达90%以上。
(3)干燥:脱皮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既成商品。去皮后如遇阴雨天不能晾晒,可先浸泡在饱和的明矾水中,隔1~2天换一次水,可防腐烂,天晴再晒。没晒干受潮或干品存放时间较长变色的半夏块茎,可用水洗后放袋中搓白,继续晒干。如半夏数量较大,最好建有烘房,边脱皮,边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
5半夏的食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
出处:《伤寒杂病论》。
分类:和解剂,调和肠胃。
组成:半夏(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黄连(3克),大枣(4枚)。
方诀: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半夏粥
主料:稻米100克。
辅料:半夏6克,黄芩6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枣(干)10克。
调料:白砂糖20克。
做法:(1)将以上半夏、黄苓、干姜、炙甘草、黄连、人参、大枣,一同放入药罐内;
(2)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
(3)将大米洗干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