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中,可以用食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吃一些食物可以很安全的治好疾病,食疗是属于中医疗法中的一种,是讲究“养”和“疗”两方面的功效,且对人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急性盆腔炎这种疾病已然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妇科疾病,那么为了使女性患者尽早的摆脱这种疾病的困扰,下面就由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女性急性盆腔炎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目录
1急性盆腔炎是怎么引起的
1.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增强了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在健康妇女阴道内虽然有某些病原体存在,但并不引起炎症。其原因为: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和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以防止外界污染。经产妇阴道松弛,这种防御功能较差。
(3)阴道自净作用。
(4)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为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所覆盖,黏膜形成皱褶、嵴突或陷窝,从而增加黏膜表面积;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栓,内含溶菌酶及局部抗体,其对保持内生殖器无菌非常重要。
(5)孕龄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
(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2.急性盆腔炎的诱发因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口未完全关闭,例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侵入宫腔,容易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官腔镜检查及水囊引产术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如生殖器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
(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者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盆腔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有需氧菌、厌氧菌感染。
(5)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6)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7)宫内节育器:一是在放置宫内节育器10天内可引起急性盆腔炎,此时的感染以需氧菌及厌氧菌为主;二是在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有时可急性发作。
3.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①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②外源性病原体,来自外界的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其他有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可以单纯为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可伴有或不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盆腔炎往往是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约2/3的病例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在美国,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10%~40%盆腔炎可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在我国,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判断致病菌,从而为治疗时选择抗生素提供帮助。
(1)需氧菌:
①链球菌:革兰阳性链球菌的种类很多,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强,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使感染容易扩散,并引起败血症,脓液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但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此菌对青霉素敏感。
②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是产后、手术后生殖器炎症及伤口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常沿阴道、子宫、输卵管黏膜上行感染。分表皮、腐生及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表皮葡萄球菌偶可致病,腐生葡萄球菌通常不致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最强,其脓液色黄、稠厚、不臭,常伴有转移性脓肿,对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用药较为理想。常用有效药物为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
③大肠埃希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是肠道及阴道的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但是,当机体极度衰弱时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内毒素,常与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脓液不臭,当有混合感染时,产生稠厚脓液和粪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效,但易产生耐药菌株,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2)厌氧菌:是盆腔感染的重要菌群之一,这些细菌主要来源于结肠、直肠、阴道及口腔黏膜。其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该类细菌对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先锋霉素中的先锋霉素Ⅰ号、氯霉素、甲硝唑等均敏感。在厌氧菌感染中,脆弱类杆菌的致病力最强,常伴有严重感染,形成脓肿。
①消化链球菌:属革兰阳性菌,易滋生于产后子宫内膜坏死的蜕膜碎片或残留的胎盘中,其内毒素毒力较大肠埃希杆菌为低,可能破坏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有耐药性,还产生肝素酶,溶解肝素,促进凝血,导致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在盆腔感染的粪臭味脓汁涂片中,光镜下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诊断有帮助。
②脆弱类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在严重盆腔感染中主要的厌氧菌为脆弱类杆菌,这种感染的恢复期很长,伴有恶臭,对青霉素有耐药性。在有粪臭味的脓液涂片中,光镜下见到多形性、着色不均匀的革兰阴性菌,很多在白细胞内,提示为脆弱类杆菌感染的可能。
③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多见于创伤组织感染及非法堕胎等的感染,分泌物恶臭,组织内有气体,易产生中毒性休克。
(3)性传播的病原体:
①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病奈瑟菌的特点是侵袭生殖、泌尿系统黏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淋病奈瑟菌主要感染下生殖道,10%~17%的患者可发生上生殖道的感染,引起淋病奈瑟菌性盆腔炎,多于月经期或经后7天内发病,起病急,可有高热,体温在38℃以上,常引起输卵管积脓,对治疗反应敏感。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
②衣原体:常见为沙眼衣原体,其特点与淋病奈瑟菌一样,只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不向深层侵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微下腹痛,但常导致严重的输卵管黏膜结构及功能破坏,并可引起盆腔广泛粘连。
③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形态上呈多形性,是正常阴道菌群的一种。从生殖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支原体可引起生殖道炎症。
(4)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所属的一组病毒,受感染的细胞内见有包涵体,体积增大。多在身体极度衰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受染。孕妇患此病可引起死胎,流产及早产。
查看详情>>2女性急性盆腔炎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1、马车败酱饮
材料:六十克马齿苋;三十克车前草;三十克败酱草。
做法:首先将马齿苋和车前草以及败酱草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水煎上三十分钟,最后把残渣倒掉,加入红糖分次喝。
功效:清热解毒和除湿固带,马齿苋本身具有清热解毒和通泄大肠的功效。车前草本身具有利湿清热和泻小肠之积的功效。败酱草本身具有活血清热和排脓解毒的功效。所以这个药膳是具有清热利湿和活血通络的功效,能起到消炎抑菌作用。
2、莲子排骨汤
材料:四十克莲子;三十克芡实;二十克枸杞子;二十五克淮山药;二百克猪排骨。
做法:先将猪排切成块,之后用开水焯一下,洗去浮头的沫子,再与莲子(去芯)和芡实(去杂质)以及淮山药和枸杞子一起放入砂锅中,同时加入水喝料酒以及盐和胡椒和姜以及葱一起用中火炖个一个小时,之后加入少量的味精就可以吃了。
功效:补肾益精和清心固带,枸杞子本身具有补益肝肾精血的功效。莲子和芡实本身具有清心和胃和固涩下焦以及以止带下的功效。淮山药本身具有健脾培土和以实坤宫功效。猪排骨本身具有能坚筋骨而益肾的功效。所以此药膳是对于肝肾不足,湿热下注的盆腔炎患者非常有帮助。
3、苦菜莱菔汤
材料:苦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 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银花冬瓜仁蜜汤
材料: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用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5、桃仁饼
材料: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用法:桃仁研成极细粉与面粉充分拌均,加沸水l00毫升揉透后冷却,擀成长方形薄皮子,涂上麻油,卷成圆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圆饼,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早晚餐随意服食,每日 数次,每次2块,温开水送服。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气,脉细弦。
6、皮红花茶
材料:青皮10克,红花10克。
用法:青皮晾干后切成丝,与红花同入沙锅,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当茶频频饮用,或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活血。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脉弦。
7、荔枝核蜜饮
材料: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用法: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利湿,止痛。
主治: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3急性盆腔炎的症状有哪些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淋病奈瑟菌感染起病急,多在48h内出现高热、腹膜刺激征及阴道脓性分泌物。非淋病奈瑟菌性盆腔炎起病较缓慢,高热及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常伴有脓肿形成。若为厌氧菌感染,则容易有多次复发,脓肿形成。沙眼衣原体感染病程较长,高热不明显,长期持续低热、主要表现为轻微下腹痛,久治不愈,阴道不规则出血。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盆腔检查:阴道可能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拭净,若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说明宫颈黏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阴道穹有明显触痛,须注意是否饱满;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有明显压痛;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扪到宫旁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隆或侧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三合诊常能协助进一步了解盆腔情况。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①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②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③附件区压痛。
下列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宫颈分泌物培养或革兰染色涂片淋病奈瑟菌阳性或沙眼衣原体阳性;体温超过38℃(口表);血WBC总数>10×109/L;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双合诊或B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由于临床诊断急性输卵管炎有一定的误诊率,腹腔镜检查能提高确诊率。
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在做出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后,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通过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最准确。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液的涂片、培养及免疫荧光检测虽不如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准确,但是对明确病原体有帮助,涂片可做革兰染色,若找到淋病奈瑟菌可确诊,除查找淋病奈瑟菌外,可以根据细菌形态及革兰染色,为选用抗生素及时提供线索;培养阳性率高,可明确病原体;免疫荧光主要用于衣原体检查。除病原体的检查外,还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特点做出病原体的初步判断。
查看详情>>4急性盆腔炎如何预防
1、做好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宣传。
2、严格掌握产科,妇科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术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做好护理,预防感染。
3、治疗急性盆腔炎时,应做到及时治疗,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
4、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经期禁止性交。
5急性盆腔炎怎样治疗
1、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炎性渗出物积聚于直肠子宫陷窝而使炎症局限,亦有利于宫腔内及宫颈管分泌物排出于体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若有腹胀可行胃肠减压。
2、药物治疗
抗生素的选用根据药敏试验较为合理,但是在化验结果获得之前,需根据病史、临床特点推测为何种病原体,并参考发病后用过何种抗生素等选择用药。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又有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之分,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多采用联合用药。
(1)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如下:
①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球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阴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但是容易产生耐药。
②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强,虽然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但是由于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酶性能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但是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稍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及抗菌性能优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更强,可用于对第二代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株。此外,某些第三代药物对厌氧菌有效,但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
③氨基糖苷类:抗菌谱为革兰阴性杆菌。
④大环内酯类:敏感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及支原体、衣原体。
⑤四环素类:主要用于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次体的感染。
⑥硝咪唑类: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
⑦其他抗生素有克林霉素及林可霉素等。联合用药的配伍须合理,药物种类要少,毒性要小。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反应,随时予以调整。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
(2)急性盆腔炎常用的抗生素配伍方案如下:
①青霉素或红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及甲硝唑联合:青霉素320 万~1000万U/d,分3~4 次静脉滴注;红霉素1~2g/d,分3~4 次静脉滴注;庆大霉素16 万~32 万U/d,分2~3 次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阿米卡星200~400mg/d,分2 次肌内注射,疗程一般不超过10 天;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l(内含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每8 小时1 次,病情好转后改口服400mg,每8 小时1 次。本药通过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慎用。
②第一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联合:尽管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强,但是有些药物对革兰阴性菌较优,如头孢拉定静脉滴注,2~4g/d,分4次给予;头孢唑林钠每次0.5~1g,2~4 次/d,静脉滴注。
③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克林霉素600mg,每8~12 小时1 次,静脉滴注,体温降至正常后改口服,每次250~500mg,3~4 次/d;林可霉素每次300~600mg,3 次/d,肌注或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有效,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无论从实验室或临床均获得良好疗效。此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与其联合;长期使用可致假膜性肠炎,其先驱症状为腹泻,遇此症状应立即停药。
④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相当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药物:头孢呋辛钠,每次0.75~1.5g,3 次/d,肌注或静注。头孢孟多静注或静滴,每次0.5~1g,4 次/d,较重感染每次1g,6 次/d。头孢替安1~2g/d,分2~4 次给予,严重感染可用至4g/d。头孢西丁钠每次1~2g,3~4 次/d,此药除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外,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效。若考虑有衣原体感染,应同时给予多西环素100mg 口服,每12 小时1 次。
⑤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相当于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物:头孢噻肟肌注或静脉注射,1 次0.5~1g,2~4 次/d;头孢曲松1g,1 次/d 静脉注射,用于一般感染,若为严重感染,2g/d,分2 次给予;头孢唑肟0.5~2g/d,严重者4g,分2~4次给予;头孢替坦2g/d,分1~2 次静注或静滴。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及头孢替坦除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外,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若考虑有衣原体或支原体的感染应加用多四环素100mg 口服,每12 小时1 次,在病情好转后,应继续用药10~14 天。对不能耐受多四环素者,可用阿奇霉素替代,每次500mg,1 次/d,连用3 天。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盆腔炎首选此方案。
⑥派拉西林钠:是一种新的半合成的青霉素,对多数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效。4~12g/d,分3~4 次静脉注射或静滴,严重感染者,每天可用10~24g。
⑦喹诺酮类药物与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常用的有环丙沙星每次100~200mg,2 次/d,静滴;氧氟沙星每次200~400mg,每12 小时1 次,静脉滴注。
3、手术治疗
下列情况为手术指征。
(1)药物治疗无效:盆腔脓肿形成经药物治疗48~72h,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
(2)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继续控制炎症数日,肿块仍未消失但是已局限化,应行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发作仍需手术。
(3)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压痛明显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均应怀疑为脓肿破裂,需立即剖腹探查。
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情况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危重患者的手术范围须按具体情况决定。若为盆腔脓肿或盆腔结缔组织脓肿(腹膜外脓肿),可根据脓肿位置经阴道或下腹部切开排脓引流,若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时,可经阴道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若脓肿位置较高,且较表浅,例如盆腔腹膜外脓肿向上延伸超出盆腔者,于髂凹处可扪及包块时,可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行腹膜外切开引流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