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发生了以后就会让我们承受着非常大的痛苦,所以对此病我们应该要有所了解,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来说,患上这种疾病之后,给自己所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预防这种疾病,下面来看看腰间盘突出生活中哪些小习惯会有大改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运动疗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运动疗法
一: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坚持3分钟后复原,反复6-8次。
二:俯卧,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6~8次。
三:放松动作。做完上述练习后,做一下屈曲膝关节的动作。以正确坐姿休息片刻,即坐在硬椅子上,臀部紧靠椅背根部,若有条件最好是在椅背中 央放置一个圆柱形靠背,肩胛骨尽量紧靠椅背,双腿自然放松。
四:站立伸展。直立,双脚微微分开,手放腰背部,四指并拢。手指向后,以双手作支柱,尽量将腰以上身躯向后弯,双膝要保持挺直。维持一两秒钟,然后回到开始位 置。每次重复练习时,尽量尝试将上半身弯得比前一次更后、更弯,以达到最大可能的 伸展度。
腰间盘突出的各种危害有哪些
1、腰椎间盘突出会累计到坐骨神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坐骨神经痛,现在随着CT的普及,发现坐骨神经痛其实大多数就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所致。坐骨神经主要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相对比较粗大。当坐骨神经累计后往往会出现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等的皮肤感觉异常。
2、腰椎间盘突出后会导致股神经受压迫。股神经主要来自腰2-4脊神经,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表现为腹股沟和大腿前面的疼痛不适或感觉异常。
3、闭孔神经的受累。闭孔神经由腰2-4脊神经,从腰大肌走出后进入小骨盆内。临床上当腰椎间盘突出侵害到闭孔神经后,主要可变现为臀部深层等部位的疼痛或麻木。
2腰间盘突出生活小习惯有大改变
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
对于长期从事坐位工作的人,容易引起腰部疲劳。办公室一族可以在繁忙的工作时间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站起来活动下,扭扭腰,做做伸展运动,缓解下腰部肌肉。目前我国私家车不断增多,有车一族在开车时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让自己处于舒适状态,特别是椅背要抵住自己的腰部,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撑,使周身血液得到循环。
适时活动腰部
应注意腰肌和腹肌的力量练习,腰、腹肌力量强,则腰椎的稳定性就好,就能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减缓脊柱退变的进程。同时配合上通过松膀、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作用。
腰部用力要正确
在搬、抬重物时,应将两足分开与肩等宽,屈膝,腹肌用力,再搬动物体。此时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同时用力,分散了腰部的力量。若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从地上搬取重物,腰部承受的压力可增加40%,极易损伤腰部的韧带、肌肉和椎间盘。故搬物时不能弯腰,而应屈膝,要保持腰部正常直立位置时的曲度,避免力量集中在腰部。如物体太重,不可强行用力。
饮食注意不可少
维生素E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紧张的作用,同样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的症状。日常生活中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有鳝鱼、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等。蛋白质是形成肌肉、韧带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日常生活中含蛋白质多的食物有猪肉、鸡肉、牛肉、肝脏、鱼类、鸡蛋、豆类及其豆制品等。
除去部分先天性的疾病,大部分我们所发生的疾病,大都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不好造成的,因此只要我们能一直保持着好的习惯,相信一些病痛是会远离我们的。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
1、X线
腰椎间盘所包括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密度均较低,在X线下并不显影,因此临床上腰突症患者的腰椎X线平片可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变化,甚至无异常变化。因此单纯腰椎平片并不能作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依据,但X线能发现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和结构异常,对提示椎间盘的退变有重要意义,并且能排除其他的一些腰椎疾患,如腰椎结核、肿瘤和腰椎滑脱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平片即能作出初步的诊断。
2、CT检查
腰椎的CT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核磁共振(MRI)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4、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利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空隙,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摄片,显示椎管内部结构。目前常用水溶性造影剂,能较清晰地显示硬膜腔、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可达90%左右,主要X线表现为硬膜囊压迫征象和神经根鞘压迫征象。但由于CT和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无创伤且诊断率更高,脊髓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它副作用较大,甚至可能造成截瘫等严重情况,目前主张慎重选用。
5、肌电图
肌电图是对周围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并记录肌肉在静止、主动收缩和支配其的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电活动,同时也可用来测量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肌电图主要通过检查双下肢肌肉的兴奋性来反映相应神经根的状态,并根据异常电活动的分布范围来判断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的节段。在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的病人,肌电图阳性率可达80%-90%,但与CT和MRI相比并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判断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治疗后神经根恢复情况的指标之一。
4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成趋势
很难相信才二十出头却可能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过去,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不多见,这是一种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压迫脊髓或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虽为脊柱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大多见于中老年和长期体力劳动者,现如今在青少年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理应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可能存在脊柱问题的年轻人的注意。
首先要了解,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等症状较成人轻,下肢肌萎缩及腱反射改变较少见,通常表现为腰部变直,脊柱侧凸等,腰部僵硬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常呈阳性。常见到腰部畸形明显而疼痛不明显的病人,这种症状与体征不相平行的现象,由于临床表现与成人不一样,部分病人一般检查不易确诊,容易造成漏诊,这也是此病临床少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对此年龄组椎间盘突出认识的逐步提高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特别是CT、MRI检查的应用,对该疾病的诊断越来越精确,误诊、漏诊明显降低。
哪些原因会导致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呢?
1.腰椎间盘存在发育缺陷,即软骨板发育障碍或其它原因所致髓核将纤维软骨板挤出或自行破裂膨出。
2.体重过于肥胖亦会加重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盘过早出现病变。
3.外伤所致。青少年好动且又不善于自我保护,在剧烈运动时,外力作用于下腰部,如前屈时使椎间隙后缘纤维环张力突然增加,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发生椎间盘突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张:
治疗对于青少年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争议较大。有主张保守治疗者,但大多数人仍积极主张手术治疗。因此,治疗上因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对于近期有明确腰部外伤史,有腰痛、脊柱僵硬、侧弯等腰部症状,但无下肢症状,CT检查无明显椎间盘突出.或突出物不大者,可给予保守治疗。如卧床2~3周,腰背肌锻炼、药物、针灸、推拿、牵引、理疗、腰围保护2 3个月等治疗,病情多可缓解。但对于症状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证实硬膜囊及神经根明显受压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式采取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5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
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
1.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
2.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
3.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
4.推法。用双手掌根沿脊拄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 肉得以调整。
5.按揉法。沿受累的神经路线重点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区血受累区血液循 环,恢复麻木区的神经组织。
6.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
7.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8.推理法。沿大腿后侧顺行向下至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9.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