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年女性都有为避孕方法的选择而困扰的问题,担心口服避孕药和节育环可能会对身体有副作用,安全套也有破裂或渗漏的可能,还是有避孕失败的几率存在的,到底哪一种才是最安全、最简便,又对身体最无害的避孕方法?女人必须了解的七种流产常识?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女人必须了解的七种流产常识
.先兆流产
应卧床休息,禁忌性生活,阴道检查操作应轻柔,必要时给以对胎儿危害小的镇静剂。黄体酮每日肌注20mg,对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具有保胎效果。其次,维生素E及小剂量甲状腺粉(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也可应用。此外,对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要使其情绪安定,增强信心。经治疗两周,症状不见缓解或反而加重者,提示可能胚胎发育异常,进行B型超声检查及β-HCG测定,决定胚胎状况,给以相应处理,包括终止妊娠。
2.难免流产
一旦确诊,应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早期流产应及时行负压吸宫术,对妊娠产物进行认真检查,并送病理检查。晚期流产,因子宫较大,吸宫或刮宫有困难者,可用缩宫素10单位加于1%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促使子宫收缩。当胎儿及胎盘排出后需检查是否完全,必要时刮宫以清除宫腔内残留的妊娠产。
3.不全流产
一经确诊,应及时行刮宫术或钳刮术,以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流血多有休克者应同时输血输液,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完全流产
如无感染征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5.稽留流产
处理较困难。因胎盘组织有时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稽留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DIC,造成严重出血。处理前,应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块收缩试验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等,并作好输血准备。若凝血功能正常,可口服炔雌醇lmg每日2次,或口服己烯雌酚5mg每日3次,连用5日,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子宫小于12孕周者。可行刮宫术,术时注射宫缩剂以减少出血,若胎盘机化并与宫壁粘连较紧,手术应特别小心,防止穿孔,一次不能刮净,可于5-7日后再次刮宫。子宫大于12孕周者,应静脉滴注缩宫素(1-10单位加于5%葡萄糖液内),也可用前列腺素或依沙吖啶等进行引产,促使胎儿、胎盘排出。若凝血功能障碍,应尽早使用肝素、纤维蛋白原及输新鲜血等,待凝血功能好转后,再行引产或刮宫。
6.习惯性流产
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应在怀孕前进行必要检查,包括卵巢功能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与血型鉴定及其丈夫的精液检查,女方尚需进行生殖道的详细检查,包括有无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并作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子宫镜检查,以确定子宫有无畸形与病变以及检查有无宫颈口松弛等。查出原因,若能纠正者,应于怀孕前治疗。
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妇女,当有怀孕征兆时,可按黄体功能不足给以黄体酮治疗,每日10~20mg肌注,或HCG 3000U,隔日肌注一次。确诊妊娠后继续给药直至妊娠10周或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月份,并嘱其卧床休息,禁忌性生活,补充维生素E及给予心理治疗,以解除其精神紧张,并安定其情绪。 宫颈内口松弛者,于妊娠前作宫颈内口修补术。若已妊娠,最好于妊娠14-16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定期随诊,提前住院,待分娩发动前拆除缝线,若环扎术后有流产征象,治疗失败,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撕裂。
7.流产感染
流产感染多为不全流产合并感染。治疗原则应积极控制感染,若阴道流血不多,应用广谱抗生素2-3日,待控制感染后再行刮宫,清除宫腔残留组织以止血。若阴道流血量多,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和输血的同时,用卵圆钳将宫腔内残留组织夹出,使出血减少,切不可用刮匙全面搔刮宫腔,以免造成感染扩散。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彻底刮宫。若已合并感染性休克者,应积极纠正休克。若感染严重或腹、盆腔有脓肿形成时,应行手术引流,必要时切除子宫。
流产是一种妇产科常见病,一旦发生流产症状,应根据流产的不同类型,及时进行恰当的处理。
2女人增加避孕减少流产
避孕知识不足导致人流率上升
据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流产比例较高,据统计,在我国已婚育龄女性中,约27%的人曾经做过人工流产,可见,人工流产已经影响到中国女性的生殖健康。我国人工流产近年来具有三大趋势: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提前,为19.32岁,从而导致未婚人流明显上升。2000年未婚人流率高达62%。16岁-25岁青少年占未婚人流中的76.8%。据广州对2006名女性性行为调查发现,未婚性行为者有61.3.%有人流史。未婚人流中未采取避孕措施的高达93.9%。当被问及“未婚先孕如何处理”时,96%的人选择人工流产,其中76%的人选择在小诊所做人工流产术,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收费低等。未婚者往往缺乏正确的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在数次性生活后即怀孕而做人流的不在少数。报道的人流次数一般在2-12次之间。人工流产多数采用负压吸宫和刮宫等方法,手术对于子宫内膜是一种机械性的损伤,甚至损伤到内膜深层。10%出现术后感染、大出血、人工流产不全等近期并发症,18.9%出现月经不调、附件炎、宫腔粘连和不孕症及宫外阴孕等远期并发症,甚至产生远期心理影响。据调查,宫外孕患者中,60.3%的人有人工流产史,11.2%的产后出血患者有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反复流产损害了女性健康。
滥用紧急避孕药后果严重
据避孕联盟的专家透露,目前由于在避孕问题上还存在盲区,致使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的未婚少女不了解“紧急避孕药”的使用方法,更把它当作“性爱的救星”,以为反正有“紧急避孕药”作“大后方”,便有恃无恐,每次事后都服用,把其当作“事后片”,有的一个月便使用五六次。这样的后果不仅达不到避孕效果,造成意外妊娠,进而重复流产,还会扰乱内分泌,严重者会引发内分泌失调甚至不孕。服用“紧急避孕药”的人中30%会月经紊乱,为以后安全期避孕埋下隐患。“紧急避孕药”只是补救措施,仅能偶而使用,一个月最多用一次,之后应采取常规、现代的避孕方法才是正确的。据悉,由于使用不当,避孕套避孕的失败率远远高于口服药,因此,避孕联盟提出,避孕知识教育应从中学生开始。
与西方私人医生不同,中国医生“看病”,但医院很少有健康人群来进行“医学咨询”,育龄人群不会专门去医院咨询如何科学避孕;中国公众的避孕知识也需要加强,还存在一些比如口服避孕药含激素会影响未来生育这样的三十年前的错误观念。“因此,中国避孕联盟的成立,将通过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项目、针对大众的健康促进项目,帮助公众树立‘主动避孕’的观念,继而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最终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目前我国育龄女性对主动避孕问题还未能有足够的重视,与全球高达30%-50%的口服避孕药使用率相比,中国只有约2%的妇女主动使用口服避孕药保护自我。中国避孕联盟将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科学指导避孕”的全国性大型医生和公众教育。
误解一:口服避孕药会导致女性肥胖。各种临床观察资料显示新一代口服避孕药不会引起肥胖问题。
误解二: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健康非吸烟人群中,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静脉栓塞、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的危险性。
误解三:口服避孕药增加妇科肿瘤的发生风险。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发生率。
误解四:女性一生服用避孕药不要超过5年,且持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6个月。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对身体无害,可以长期不间断服用。
误解五:紧急避孕药可用于常规避孕。不能应用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措施。
3七种避孕方法迷乱女人眼
阴道冲洗法避孕
有人认为男女同房后,若女方进行阴道冲洗就可以避孕。此种方法其实很不安全。同房时,若男方发生射精,无数的精子就会很快游到女方的子宫腔内。此时,不管女方怎样进行阴道冲洗也无法将全部精子冲出体外。因此用阴道冲洗法避孕,女方照样可以怀孕。
小便法避孕
有人认为,男女同房后,让女方用小便的方法冲洗一次阴道就可以避孕。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女性的阴道与尿道是两个不同的器官。男女同房后,女方用小便的方法不可能把另外一个通道里的精子冲出体外。
“安全期”避孕
所谓的“安全期”是指女性来月经前的7天和来月经后的头8天。人们也叫它“前七后八”。这段时间不是女性的排卵期。此时夫妇同房,一般不会使女方怀孕,所以人们把这段时间叫“安全期”。但“安全期”并非绝对的安全。因为有的女性排卵没有规律。有的女性即使平常排卵有规律,而当她们的情绪、生活环境和身体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其排卵也会失去原有的规律。因此,用女性安全期避孕并不安全。
哺乳期避孕
不哺乳的产妇,通常在分娩4~6周后,就会恢复排卵,重来月经。而哺乳的产妇大多不来月经。有人认为哺乳的产妇不来月经、就不排卵,也就不会怀孕。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哺乳的产妇即使不来月经,也可能恢复排卵。如果此期间不避孕,则极易造成女方“暗怀”。因此,哺乳的产妇也应该避孕。
体外射精的方法避孕
有些人认为,同房时如果让男方在体外射精就可以不使女方怀孕。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因为,首先男方在进行体外射精之前,就已经有少量的精液随着其前列腺 液流入了女方的阴道。其次,男方在进行体外射精时,若动作过慢,也会使部分精液射入女方的阴道。这都会导致女方怀孕。长期采用此种方法避孕,还易使夫妇双 方因同房时过于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性欲减退等病症的发生。
人工流产法避孕
有些夫妇认为,同房时不用避孕。若女方怀孕了,做一次人工流产术,照样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这种认识,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更是对女方不负责任的表现。人工流产术只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一种避孕方法。妇女若多次进行人工流产,会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并发症,从而会严重地损害其身体健康。
更年期避孕
有些更年期的妇女认为自己上了年纪,不能再怀孕了,所以,处在更年期就可以避免怀孕。事实不完全如此。虽然处在更年期的妇女有月经紊乱的情况,但她们仍有不规则排卵情况的发生。所以处在更年期的妇女如果不避孕,仍有怀孕的可能。
4女性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根据对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的原文来翻译,应当是“口服避孕药可以使服(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增加10%的患癌风险”。两种说法的含义存在很大差别。
其次,关于口服避孕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近得出的“避孕药可以增加患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危险”的结论不是新的发现,只是在综合了以往多项世界各国的相关研究结果后,把口服避孕药的患癌危险等级提升了,以告诫育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需慎重。因为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口服避孕药属于非处方药,育龄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到药店去买。而有些妇女,主要是各种肝病患者和有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家族史的育龄妇女,如果买药之后既不看说明书,也不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就随意服用,就有可能增加患癌危险。
国家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吴尚纯:在我国,使用口服避孕药更为安全。
从总体上看,我国由口服避孕药而给妇女带来的致癌风险很低。这是因为:
1我国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很低。目前多数人认为,在口服避孕药中,由雌激素导致的患癌风险要比孕激素大。而我国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仅为30或35微克,所以安全性较强。
2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多为年轻的未生育女性,不仅人数比较少,她们自身存在的各种患病因素也少。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乌毓明:使用口服避孕药:利大于弊。
首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癌症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但患癌的危险是由多种不良环境因素构成的。例如在口服避孕药尚未出现之前,有些妇女就得了宫颈癌、乳腺癌,这不仅与这些癌症存在激素依赖性有关,也与这些妇女的家族遗传史及病毒感染有关。又如很多肝癌是由乙肝造成的。应当说,与吸烟、不洁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相比,口服避孕药给人们带来的危险要小得多。但很多人对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却不以为然。因此,处在多种不良环境因素构成的患癌危险下,我们提倡人们进行定期的防癌普查。其次,在重视口服避孕药会产生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保护妇女生殖健康带来的多种好处:
降低50%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危险,而其病死率要比宫颈癌、乳腺癌高得多。
避孕效果非常高,减少了因避孕失败导致的人工流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如子宫穿孔、葡萄胎、盆腔炎、不孕症等。
因口服避孕药导致的病死率低于妊娠妇女和35岁以上未服用避孕药的吸烟妇女。
停药后可很快恢复生育力,对胎儿无致畸作用。
减少了妇女对妊娠的恐惧,使性生活更加和谐。
减轻痛经,改善月经周期。
减少缺铁性贫血。
减少急、慢性盆腔炎。
减少良性乳房肿块和卵巢囊肿。
减少异位妊娠。
减少雄激素过多。
对骨质疏松、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等疾病具有抑制作用。
以上避孕药的优点减少了我国妇女约90%的住院人数。
尽管如此,口服避孕药除增加一定的致癌风险外,尚存在增加静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希望需要口服避孕药和采取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在首次服药前要向专业医生咨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
5吃芹菜真的可以避孕吗
然而要杀灭男性上亿精虫而没有副作用,又在停药后可以回复生育力,似乎很难有达到这种理想的药物,不过古往今来还一直有很多科学家不放弃这个方向的努力。
吃芹菜可使男人避孕-古代医学中从食物经验到避孕的处方,也是现代避孕药灵感的来源。例如美洲印地安人最早将紫草用在避孕上,后来研究出紫草酸至少含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可抑制小鼠促性腺性激素的活性和性器官的发育。
又如用印度野生豌豆喂养雌雄大鼠后均无后代,经提炼之后,发现其中间二甲基氢昆给妇女在月经周期第十六天和第二十一天服用,每次三百到三百五十毫克,受孕力降低百分之五、六十;男性服用后精子数降低百分之五十。
此外,还有许多具避孕作用的生物活性植物,其有效成份尚不太清楚,像野生芭蕉种子提取物,实验证明对大小鼠、白鼠及兔子都有抗着床、抗促性腺的作用。我国民间的食物油菜籽、茄科植物的紫茄花、柿子取柿蒂焙燥研末都流传用来避孕,其它中药如白芍、当归、川芎、生地亦有人水煎服用以避孕。
来自泰国某女医师长达十年的研究,发现大家常吃而无害的芹菜能减少男性精虫的数量。她对年龄十八至二十岁,健康良好、有生育能力的男性进行试验。
每天让他们生吃或熟吃芹菜七十五公克(约两三株)连续一两周后,精虫量会明显减少至难以受孕的程度,这种情况在停菜后十六周又会恢复正常。然而这个研究还缺乏更精密的对照实验。
温馨提示:
怀孕早期应少到公共场所去,避免病毒及细菌感染。
流产(abortion)为妇科常见疾病,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此外,流产易与妇科某些疾病混淆。妊娠于20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500克,称为流产(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