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病毒肆虐,病毒性心肌炎也随之高发。由于这类疾病多见于10 岁左右的孩子,父母们要提高警惕,预防感冒。同时,孩子一旦发生感冒要积极处理。若感冒2 -3 周后出现上述症状, 应即刻就医。只要规范治疗,患儿完全可以治愈,恢复正常生活。感冒为什么会发展为心肌炎?
目录
1如何区别心肌病和心肌炎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机体,由表及里侵犯心脏。发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咳嗽、纳差、而且活动后加重。检查时都需要对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进行进一步确诊。症状轻微者都可采用中药治疗。
心肌病与心肌炎不同点:
心肌病的发病年龄30-50岁,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遗传史,一般可能与营养、感染、代谢、妊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而导致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疾玻检查:心脏彩色心动图可以确诊。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年,50岁以上患者罕见。发病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急性或慢性,局限性及弥漫性炎症改变,使心肌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
心肌炎的感染症状:发热、鼻塞、流涕。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感染后1-2周内猝死的原因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有关。所以心肌炎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发生猝死。早期诊断,心肌酶学,心电图确诊。治疗早期除用营养心肌外均用中药治疗较理想。
2感冒谨防心肌炎
感冒为什么会发展为心肌炎?
要说感冒容易变成肺炎,大家肯定不会奇怪。但感冒和心肌炎,一个是呼吸道疾病,一个是心脏疾病,看上去完全不搭界,又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专家表示,不是每个人感冒都会发展为心肌炎,但有时感冒病毒会直接侵犯心脏,损害心肌,而且,机体免疫反应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抗体,如果抗原抗体反应过度,可导致心肌炎症。
“临床中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是抗原抗体反应过度造成的。”专家说,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病,但主要人群集中在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不强,又喜欢跑到人多的地方去,发生感冒的机会很高。
而且,他们的免疫反应又比较激烈,如果感冒很重,可能就有“心肌之危”。
心肌炎严重可猝死,要及时干预
心肌炎通常是重感冒后周出现,大部分情况下症状很轻, 家长可能还没发觉就过去了,但部分孩子的病情可能非常严重,有休克甚至猝死的危险。心肌炎如果不积极处理,以后还会转变为慢性迁延性心肌炎,导致反复心衰和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病等。“变成慢性病以后,孩子很多体育运动和日常的活动都受到影响,相当于残疾人一样,严重的必须要换心脏。”
专家表示,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在转为慢性之前积极干预,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孩子的心脏会像正常人的心脏一样,不留任何后遗症。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非常大。专家指出,春秋两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若孩子感冒后2-3 周时间出现了乏力、头晕、胸闷、胸痛、气促、心跳快等症状,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及时到专科就诊。一般来说,症状轻的人即使不吃药,只要好好在家休息,大概一个月左右也能恢复正常活动。但若症状很重,就必须休学治疗半年到一年,才能慢慢恢复正常活动。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首要是防感冒
病毒性心肌炎一旦发生,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相应的,患者日常的生活、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为免事后“亡羊补牢”,不如先把预防措施做足。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首要就是预防感冒。
“多做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感冒的根本所在。除此之外,还要避免过度疲劳,尽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与感冒人群接触。建议多开窗通风,多吃高营养的食物,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抵御感冒。对于经常感冒、体质弱的人,或处在感冒流行区的人,建议秋天接种流感疫苗,有24 个月的免疫效果。”
易感人群对感冒要更加重视,如果感冒了,一定要积极治疗,多喝水,休息好,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板蓝根、金银花、黄芪或病毒唑等抗病毒的药物,对防止感冒加重有帮助。切忌感冒后进一步劳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更大。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卧床治疗?
专家说,轻症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果有发烧,同时临床一些检验指标未达到正常,如血沉未降下来,说明病情还处在急性期,必须卧床治疗;重症患者在心电图未完全正常、心脏未缩小之前也必须卧床。只有等各项检验指标达到正常水平,患者才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活动,但不能进行爬楼、跑步等激烈的运动,也不宜过度的脑力活动,必须再休息半年到1 年,才能完全达到治愈的效果。
3心肌炎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法
1、竹笋肉片:竹笋120克,切丝,瘦猪肉1加克切成片,用花生油爆炒,食用。
2、菊花鲤鱼汤:鲤鱼1尾,开膛洗净,略油煎后,加白菊花25克,枸杞15克及水,炖熟后分次吃肉喝汤。
3、丹参猪心汤:党参15克,丹参10克,黄芪1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与1个猪心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可治心肌病,也可用于各类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食疗。
4、灯心竹叶茶:灯心草9克、竹叶6克加水适量煎煮滤汁代茶饮;或沸水沏,代茶饮。1剂/日。功能清心火,利湿热,除烦安神。主治湿热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5、红玉茶:红参3克,肉桂5克,玉竹、山楂各12克,黄精10克,炒枣仁15克,炙甘草6克,共加水浸泡,入沙锅煎煮后倾入饮茶容器中;或将诸药置饮茶容器中以沸水沏,代茶频饮。具有扶阳救逆,益气养阴,活血安神功能主治阴阳两虚,瘀血阻络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
6、乌鸡黄芪粥:乌鸡口服液1支,黄芪1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水煎取汁备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乌鸡口服液及黄芪药汁、白糖,再煮l~2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可补益心气,适用于心肌炎心悸气短、自汗、动则加剧等。
7、猪心小麦粥:猪心1枚,小麦3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将猪心洗净、切片,调味勾芡备用;取小麦捣碎,大枣去核,同大米煮为稀粥,待沸后调入猪心片,煮至粥熟,调味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功用同上。
8、参枣桂姜粥: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再煮l~2沸即成。每日2剂,7天为1疗程。可温阳利水,适用于心肌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肿尿少、气促胸闷等。
4心肌炎检查诊断
1、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2、X线检查: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
3、血液检查: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GOT、GPT、LDH、CPK正常或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
4、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或抗体测定。
5心肌炎症状
1、 病毒性心肌炎
症状: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体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杂音改变,心律失常。
2、 小儿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心跳加快或明显减慢,或者出现停搏,不规则。宝宝的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无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可见到脸面浮肿、不能平卧、气促等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有些宝宝会突然心跳变慢,每分钟只有20~30次,导致了急性脑缺血,引起抽风发作或意外发生,直接威胁到生命。
3、肥大性心肌炎
心肌细胞有了缺陷,心壁会变粗。在严重的情况下,肿大的心壁可能会阻碍血液流进及流出心脏。这种疾病就叫肥大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