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血管损害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广义上,脑血管病变包括由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腔闭塞.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发生改变及血粘稠度增加或血液成分异常变化引起的疾病。急性发病,并迅速导致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也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
目录
1有些脑血管病可遗传
研究表明,这类病人的父母死于脑血管疾病者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双胞胎者的父母如有此类疾病,则他们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会要比一般人高6倍。曾发现一对单卵双生子成年后在同一年龄死于脑血管疾病。
对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病因的研究中,环境因素作为外因,而遗传因素常作为内因之一已引起重视,因为在同样的不利环境因素下,有的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病,有的人则不发生。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因素,表现为具有先天遗传素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容易发生高血压。
据国外调查结果,父母血压均正常,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1%;如父母亲中有一人患高血压病,则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28.3%;如父母皆有高血压,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5.5%。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调查了63名高血压病人的三代人,其中只有一人的三代人中没有高血压病。可见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在脑血管病的病人中,遗传因素也较明显。一些具有中风遗传素质的人常成为脑血管病的易患者,虽然高血压属于发生脑血管病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因素,但脑血管病的发生并非完全依赖于血压的高度。
2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我们所讲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急性脑血管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之称。正如祖国医学描述“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好似被石子突然击中而扑例一样。“卒中”也为突然中风之意。这些名词都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动脉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致使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病理上出现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平时所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这类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总数的60%左右。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了粟粒大小的瘤样扩张(称为微动脉瘤),当血压因某种原因突然升高时,可以引起微动脉瘤破裂,于是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又称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都属于这一类。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减少,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40%左右,不过一旦发生脑出血,往往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有人把各种原因造成的半身不遂,肢体偏瘫都叫作中风,这只能说是一种俗称或统称,因为除上述两类脑血管病外,少数偏瘫可因全身性疾病如代谢病,血液病及脑瘤(包括由远处器官转移到脑部的癌栓)等引起。本文介绍的主要是脑血管本身病变所致的脑血管病。
3针刺可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由于气血逆乱而产生的风、火、痰、瘀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多发,气候突然交变之时为甚。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为特点的病症。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该病。脑血管病已成为居诸病之首的危机人类健康的疾病。该病除性别、种族、遗传等因素不可人为干预外,其他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只要积极的干预,就会大大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研究证明脑血管病在发作前短则几分钟、数天;长则个把月前都会有各种先兆性的信号出现。如视物模糊不清,眼前发黑;不明原因的出汗或汗出减少等;觉头痛;半身麻木、无力,时而流口水,吐字不清,上述诸症反复多次频繁发作,渐有加重,就要警惕应及时到医院作相关检查。同时运用针灸,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可选取百会、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血压高者加耳尖、膈俞。令患者取适宜体位,常规消毒后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均毫针直刺1.5同身寸,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后起针。百会、耳尖两穴处先用手搓揉至发红发热,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放血各十余滴(也可视血色由深转淡为度)。膈俞穴常规消毒后梅花针重扣至出血,将打火机的火焰调至最大,在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将罐拔于穴位处,留罐1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早在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灸“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预防中风的记载。《针灸大成》指出:“……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三四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普济方》也认为:“凡觉手足或痛或麻良久乃已者,是风将中腹之候,宜灸百会等穴。”《卫生宝鉴》更是描述了作者的自身感觉“予自五月间,口眼歪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止。……自后凡觉神思少异于常,即灸百会、风池等穴,无不立效。”古代医家认为该病发在头部,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玉龙歌》指出:“中风……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若血闭不同,……血海主之。”百会位于巅顶之处,为诸阳脉之会,入络脑,该穴又是督脉的要穴,督脉总络诸阳与肝、肾联系密切。针刺之可使气血得运,髓海得充。近年来研究证明糖尿病是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不但有调和经脉、疏通气穴的功能,还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血海宜气健脾、通经活络、化湿祛瘀。三阴交乃足之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滋补肝肾、调理脾胃的作用。膈俞是八脉交会穴中的血会穴,与肝俞、督俞、心俞、胆俞相邻,梅花针重扣至出血并拔火罐,可以起到养阴舒肝、活血化瘀的作用。耳尖三棱针点刺放血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实践证明针刺是切断高脂血症、高糖血症等危险因子发生脑血管病的中间途径,从而有效地保护脑组织,达到预防或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最终目的。
4快速识别和处理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病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当今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城市第一位致死原因。因此,加强脑血管病防治和教育的任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脑血管病的症状与心血管病症状不同,患者没有明显的疼痛、胸闷等不适,患者大多出现口角歪,口齿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因为行动不便、言语不利没有及时就诊。更多的患者报着侥幸心理,要等等看自己能否恢复,结果错过了急性脑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国际卒中日提出了快速识别和处理脑血管病的口号:“FAST”
急性脑血管病有以下常见特征:突然面部、手臂或腿的无力,尤其发生于一侧肢体或面部;突发面部、手臂或腿的麻木,尤其发生于一侧肢体或面部;突然意识不清、言语含糊或词不达意;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然头晕、行走不稳;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当怀疑自己或周围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需做到以下几点:即FAST
F,指的是FACE(面部)。让患者微笑。正常情况下微笑时两侧的口角是基本对称的。如果出现两侧面部,特别是口角不对称,则高度提示为急性脑血管病。
A,指的是 (手臂)。让患者抬起双臂。正常情况下两侧上臂能一同抬起,持续在10秒钟以上。如果在10秒钟内,有一侧肢体下垂、摇摆,内旋,则也高度提示这侧发生了偏瘫。
S,指的是SPEACH(言语)。让患者重复一个简单的句子,如果出现口齿不清,复诉困难,或用词错误等,则也提示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
T,指的是TIME(时间)。通过上述检查,如果有一项和几项存在问题,者可能提示患上了急性脑血管病,我们要做的是立即采取行动。让病人静卧休息,同时及时联系急救车或其他车辆,及时将病人送到有诊治脑血管病能力的医院就诊。
5脑血管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该怎样诊断与治疗脑血管病呢?脑血管病有哪些危害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有关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吧。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给药途径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迅速作用于病灶,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所以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一般输液一个疗程后,过了急性期则应以口服用药为主。
脑梗塞治疗的方法脑梗塞恢复期最好的脑梗塞的治疗应该是以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为主,利用其长效性强、耐药性强、安全性强、现代中药剂量剂型合理的优点,达到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脑梗塞复发,而药品本身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对脑梗塞进行的讲解,希望能帮助各位朋友,得到有一定的助益。
温馨提示:
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stroke)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