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寒冷的冬天,很多宝宝都不喜欢脱光屁股拉臭臭,而且由于天气冷,有些父母懒于换尿布,竟然宁愿少给宝宝喝水,宝宝肠道内水分不足,于是便秘就这样子产生了。而有些过于担心的妈妈一发现宝宝有一天拉臭臭次数少了,就以为是便秘了。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
1饮食调理帮助止泻
1、生理性稀便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 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当然,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 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2、喂养不当
有的时候刚刚出生的宝宝喂食是很关键的,如果奶粉冲的过于浓、奶粉不适合宝宝的体质、奶粉中放了糖、奶水温度不够或者假如了一些淀粉类的无知,都有可能使得新生宝宝胃里积住食物。
3、对奶粉过敏
100名婴儿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这种症状多出现干2—3个月的婴儿。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
4、患感冒
在宝宝患感冒时常伴有腹泻症状,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罪魁祸首——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
5、病毒或细菌感染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饮食调理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一旦腹泻,一些妈咪会控制饮食,生怕加重病情。其实恰恰相反,腹泻宝宝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腹泻后营养不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仍可给予平常的喂养方式,“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也不落下。需要妈妈注意的是,宝宝此时的肠胃功能尚处在恢复期,因此,进食应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
暖和的小肚肚很重要
除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宝宝由于受病毒侵犯,其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妈咪们可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保护好宝宝的小PP
腹泻期间,妈咪还要提防尿布疹。因为宝宝便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有损伤,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冲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
宝宝腹泻饮食原则 1、调整饮食结构,轻症患儿不需禁食,应停止高脂肪和难以消化食物。
2、继续鼓励母乳喂养,但每次喂养可考虑缩短哺乳时间,少食多餐。
3、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重症患儿应禁食6小时。但不要长时间禁食,且禁食期间要注意水分补充。
4、对脱水不严重,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的患儿,可口服补液。一旦脱水已纠正,避免高钠血症。对病情较重,有明显脱水及酸中毒者可用静脉补液。
5、如果宝宝已经习惯普通饮食,可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
6、在腹泻好转后,宝宝的饮食要逐渐恢复到平时饮食,原则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量鼓励多吃,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一旦小儿能耐受即应恢复正常饮食。在能耐受正常饮食后,应提供其富有热卡和营养价值高的饮食,帮助孩子补偿生长发育,赶上正常生长。
2宝宝排便间隔过长怎么办
孩子排便间隔时间长就不正常了,如果干的话就不正常,是有便秘。
从原因来讲,主要就是肠道里面缺少纤维素对肠道的刺激,当然大便在肠道里面停留的时间过长毒素会吸收,对健康是不好的。
建议:给孩子调整饮食,比如说增加菜泥、果泥、香蕉,看看有没有改善,如果通过调整的饮食还是没有改善的话,建议他要看医生了。
3宝宝添加辅食便秘
1.摄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适当喂哺蔬菜泥及桃子泥等含纤维素的食物,可防止便秘。较大的宝宝可加服些滑肠的食物,如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提醒妈妈,宝宝通常最早吃的辅食—香蕉和大米,会给大多数宝宝造成便秘。大米和香蕉一直以来都被当作宝宝的入门食物,其实最适合宝宝早期添加的辅食应该是米糊、桃子泥、李子泥、胡萝卜泥等食物。
2.多喝水
应增加便秘宝宝的喝水量与喝水次数,夏天更要增加宝宝的饮水量。此外,还应多给宝宝喝骨头汤或鱼汤,多吃粥。
3.给宝宝按摩
1岁以上的“便秘宝宝”可每天早晨醒来和睡前,用右手掌心自宝宝右下腹向上绕脐顺时针轻轻按摩10余次,以达到蠕肠通便之作用。方法:妈妈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法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宝宝消化食物。
4.用肥皂或者甘油润滑宝宝肠道
将肥皂削成铅笔粗细的圆锥形、长约3厘米肥皂条,先用少许水润湿后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刺激畅道蠕动的作用。或者将甘油栓的包装纸打开,缓缓塞入宝宝肛门,轻轻按压肛门,尽量多停留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后再排便。
4注意6种大便预示宝宝生病了
1、胎便
新生儿在出生后2小时左右开始排出胎便,它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和羊水组成,呈墨绿色稠糊状,并稍有腥臭味,多在2-3天排解完毕。待宝宝吃奶后,大便即转为黄色。
2、婴儿大便
如系母乳喂养,大便多呈金黄色软膏样并稍有酸臭味,有时呈淡绿色或混有少许奶瓣的软便,一般每天2—3次。以牛奶喂养为主的婴儿,大便常为淡黄色,质较硬,每天1-2次或隔日1次,每次量较多。
如孩子除吃奶外,还吃米粉、米汤等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较多,味较臭。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蔬菜等辅食时,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待孩子的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了以后,该现象就会消失。
3、年长儿大便
与成人的大便性状基本相同,多为黄色或黄褐色软便,每天1—2次,或每隔1—2天1次。
如孩子吃了西瓜、西红柿,大便中可见红色瓜瓤样物,或解少许带红色的水样便。如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大便可呈黑色,在前一种情况下,大便的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在成形的大便表面附有少许黏液。
5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坐便器的选择
训练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选择宝宝自己喜欢的座椅式坐便器。这有利于激发宝宝如厕的兴趣。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应正好着地。
男宝宝:男宝宝在才开始学习如厕的时候可以不着急买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给宝宝做排便训练,当他稍大一些的时候,再去选择一款合适宝宝的坐便器。
女宝宝:对于女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配置鲜艳色彩或声音的便盆,让对色彩情有独钟的女宝宝对这个“彩色玩具”不抗拒。
宝宝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脱离尿布生活呀?这可是年轻父母开始训练宝宝如厕时遇到的头等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要视情况而决定。下面5个信号提示你的宝宝可以开始使用便盆了:
信号1: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宝宝能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想法。
信号3:宝宝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宝宝对成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也没有湿。
当宝宝有了性别概念之后,男女宝宝的小便方式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保育实践中发现,中大班的男宝宝有时会窥视女宝宝的性器官,而有的女宝宝则因为不愿当着男宝宝的面如厕,只能选择憋尿,这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如厕训练”也要男女有别。
在训练上,爸爸的亲自教育对于男宝宝掌握正确的小便方法大有帮助,而妈妈则要告诉女宝宝小便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男宝宝
1. 教他先学会坐,然后再站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宝宝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儿子一起玩“消防员”游戏
对于男宝宝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应由爸爸来言传身教,学习如何使用厕所。鉴于男宝宝的淘气个性,爸爸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教他如何“瞄准”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对于男宝宝来说,有时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员”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更快地摆脱尿布。有时男宝宝可能在大便时想要站起来撒尿,这是因为排便过程往往伴随着撒尿,所以对这种情况而言,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宝宝使用便盆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女宝宝
1. 女宝宝的模仿训练
女宝宝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她们更喜欢使用便盆,特别是有可爱动物形状的便盆。妈妈在训练女宝宝小便的同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复杂的衣服
训练女宝宝大小便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千万不要给她穿太复杂的衣裤,让她难脱难解。宝宝通常会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时候才告诉妈妈,本来就比较紧张,很难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裤子怎么解也解不开等不必要的挫折,那么,尿裤子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
绝大部分宝宝是在2岁4个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训练,到3岁左右完成夜间训练,并且男宝宝所花费的训练时间要超过女宝宝。所以等宝宝真正到了适合如厕训练的年龄再开始训练,会使他的如厕自理能力培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