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是有明显的症状,家长掌握小儿脑瘫的常见症状,对于判断宝宝是否患有脑瘫,以及给患病儿及及时进行治疗是很重要的。到底如何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否患上脑瘫?专家的建议是:与其拼命去记住那些孩子“应该”出现的表现,不如记住哪些表现是“不应该”出现的。
目录
1小儿脑瘫的日常护理
1、抱姿
患儿面向护理者,把患儿的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下垂或枕在护理者肩上,亦可让患儿的双手伸过护理者肩膀围住颈部,如果患儿身体较重,可将患儿移向髋骨一侧,这种位置不仅省力而且可以纠正患儿的双腿僵直,并强化患儿对头部的控制能力。
2、睡姿
脑性瘫痪患儿不宜长期仰卧,因长期仰卧会导致患儿运动不对称,加重肌肉痉挛。侧卧位不仅有利于痉挛的肌肉张力得到改善,亦有利于动作对称,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肌张力亢进患儿,常常出现角弓反张及身体各部位姿势不对称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要确保仰卧位时,头部在中线位,双手放到胸前。
3、更衣训练指导
穿脱衣应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动作要轻柔。常用俯卧位和仰卧位,如果体位不当,会加剧全身僵直反应。患儿仰卧在床上,或趴在家长腿上,患儿双腿分开,膝关节屈曲,家长用手抓住位于患侧的肘关节附近部位,慢慢把患儿手臂拉直,再慢慢地把衣服袖子套在患儿手臂上,然后穿健侧。穿脱裤子时,患儿双腿应屈曲,脚尖转向外侧,穿完一侧,再穿另一侧。尽量使患儿姿势保持左右对称,避免强拉硬拽。
4、大小便动作指导
大小便应定期、有规律,家长应对患儿进行监督,选择合适的马桶和患儿大小便姿势。较小患儿可放在护理者膝上,一方面可支持背部并稍向前倾,腿弯曲、分开;稍大患儿,选择合适的马桶,置于木箱中,前面放一横木以便于患儿扶持,或将板凳倒置,将便盆放于其中。
脑瘫虽然很难根治,但是坚持治疗,注意日常护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各位家长辛苦了!
2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脑瘫
新生儿期时的预兆:哺乳困难,如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表现过分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全身发硬、好打挺、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上肢内旋、手握拳等。
1~3个月大时的预兆: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不注意看人,眼不追视眼前东西;头不稳定、颈不能竖、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肌张力的改变,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4~5个月大时的预兆:眼不追视眼前东西、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表情呆板、逗引时无反应;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身体逐渐变硬,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6~7个月大时的预兆: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有非对称姿势;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8~12个月大时的预兆:仍不能翻身;双下肢仍不能支撑;8~10个月仍不能用单手抓握玩具,或总用一只手抓握;8~10个月仍感觉手笨;8个月仍不能独坐;10个月后仍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后还用脚尖站立;11个月不会扶持站立;12个月仍不会迈步;12个月后仍流口水及“吃手”等。
3脑瘫言语康复训练有哪些
首先要就发声障碍进行一些基础训练,来为后面的构音器官障碍做铺垫。要减少发声障碍比较核心的问题是集中训练运动力量、范围和运动的准确性,随后再进行速度、重复和交替运动练习,这些运动均对产生准确的、清晰的发音是很重要的。
家庭是脑瘫患儿学习的自然教育环境,父母与患儿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亦是最早的启蒙老师。在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全家人有更多机会参与训练过程,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关键性的学前阶段,若能及早给予各种基本训练,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康复训练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使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基础。
2.鼓励脑瘫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说出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患儿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患儿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3.保持正确姿势。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训练中要保持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儿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4.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家长不要因为和患儿讲话得不到回答而丧失信心。不管患儿懂或不懂,家长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
4脑瘫吃什么好
1、容易消化吸收,并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选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还要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专家指出: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以及增强食欲,同时维生素D还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较常见的如米饭、面食、馒头、粥、还有就是粉为食物,专家指出,过多的杂食是会影响患者食欲的,这种现象会造成营养障碍。
3、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等,专家指出蔬菜和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人类的大便通畅,如小孩子,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以及菜肉饺子、菜泥、菜汤,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4、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情况下,是早、午、以及晚各进食一次,对于有条件的人们,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一次点心,这样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都要去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以及帮助吸收。
5脑瘫检查
1.、新生儿常规血尿便检查、生化电解质检查。
2.、妈妈与新生儿血型检查、胆红素定性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
3.、高龄产妇产前羊水基因、染色体、免疫学检查。
4.、颅脑CT主要用于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及病变部位等。常见的异常包括广泛性脑萎缩、脑软化及白质发育不良等。对于部分病例可用于提示病因,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等。
5.、脑电图 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6.、智商测定 评价智力和社会适应状况,明确患儿是否合并智力低下。
7.、诱发电位 怀疑有视、听功能异常的患儿可做视觉及听觉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