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脑瘫这种疾病,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表示,就是这种疾病不是啥生疏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咱们的身边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一种疾病,那么咱们也知道这种疾病会导致患儿的姿态上的反常,那么脑瘫儿该怎么治疗?小编和你们一起去看看。
目录
1脑瘫儿的反常姿态
1、座位:由仰卧位牵拉成座位,检查者抓住小孩双手,慢慢从仰卧位拉成座位,调查在牵拉进程中姿态的改变。正常小孩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显着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委曲。3~4个月今后的脑瘫小孩能够体现为躯干拉起,可是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的时分不经坐的进程直接变成直立姿态;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2、俯卧位: 由于严重性迷路反射推迟不见,婴儿期间(3~4个月今后)体现是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的增高,四肢委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够昂首,双上肢不能够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委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会体现为一侧反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委曲、腕关节委曲。
3、仰卧位: 也受严重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的时分呈角弓反张姿态。由于不对称颈严重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孩4~5个月时不见),体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委曲状,脸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态。有的时分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都会一起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孩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体现是双下肢委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够支撑体重。脑瘫小孩直立悬空位时一般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体现为两腿穿插呈剪刀状。脑瘫小孩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一般不能够保持在一条笔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体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2脑瘫儿的手术疗法
1、神经系统的手术
(1)对于手足徐动症型的病人,可考虑作脊神经前根切断术。动断颈3~胸1的脊神经前根,可使上肢所有的动作完全丧失。但不影响感觉功能,对某些病人可能有好处。
(2)对伴有严重癫痫的痉挛性偏瘫患者作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以减少其发作的次数以及严重程度,便于病人接受训练。
(3)对严重的手足徐动症型脑瘫,可做苍白球破坏术,有一定的疗效。以上三种手术均为毁坏性的,必须严格掌握指征,不得轻易进行。
(4)周围神经切断手术。常用截一部分或整枝支配某一过度痉挛的肌肉的神经,使该肌肉松弛。这种手术更多的应用在下肢。
2、肌肉和肌腱的手术
(1)肌腱切断技术市场或肌腱延长术:对痉挛的肌肉施行肌腱切断技术市场或延长术,可减轻其机械性强力收缩,并改善其肌力平衡。
(2)肌腱移位术:在某些部位,把加重畸形的肌肉止点转移到新的止点,可以改变其功能,即把加重畸形的作用力改变为纠正畸形的动力。
3、骨与关节手术
(1)骨延长术或缩短术,纠正下肢不等长。
(2)截骨术,包括楔形截骨及旋转截骨术以纠正畸形。
(3)关节固定术,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增加稳定及改善功能。
查看详情>>3脑瘫儿中医治疗
1、气虚血瘀型: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强屈伸则疼痛或有躯干四肢刺痛,或肢体萎软无力,竖头困难,面色苍白,自汗便清,舌质暗,脉涩无力。
2、脾虚痰阻型:肢体屈伸不利,手不能举,足不能立,语言不利,智力低下,涎出不禁,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肌肉消瘦,舌质淡,苔腻,脉细弱。
3、肾精不足型:四肢瘫痪,痿弱不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囟门未闭,语音不清,抬头或坐立困难,苔白,脉微细。
4、肝肾阴虚型:肢体瘫痪,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急躁易怒,四肢抽搐,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舌质红,脉弦或弦细。
5、虚风内动型:肢体瘫痪,还伴有肢体不自主动作,多动不宁,坐立、行走困难或有抽搐发作,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舌红,苔白,脉细。
查看详情>>4脑瘫儿康复训练
1.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3.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5.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5脑瘫儿的穴位按摩治疗
而穴位按摩法就是中医治疗脑瘫疾病的一种方法。而且治疗的效果也还是错,很多患儿家长都想了解下脑瘫疾病的中医穴位按摩法,下面给大家具体讲解下。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法:患儿俯卧,沿脊椎方向,从至阳到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加着力叩打;按、揉脊柱旁开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刺激腰骶神经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患儿背对施术者正坐位,按、揉、摩、点、风池、哑门、天柱、脑户等枕部脑区,以及百会、络却、后顶、强间等顶枕部位。刺激脑部运动区,促进局部功能代偿。患儿仰卧,按、揉、捏、拿四肢。百会穴,取穴要点:两耳廓尖连线头顶中点。主要功能:益智、全身调节。睛明穴,取穴要点:眼内角上方一分凹陷。主要功能:助视。下肢:在点阳陵泉穴的基础上,顺序拿、揉 、腿外侧肌群;或在点委中穴的基础上,拿、 后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点环跳穴的基础上,拿、揉内收肌群。上肢:在点中府穴的基础上,拿、揉上臂前肌群;或在点肩井穴的基础上,拿、揉 上臂后肌群;或在点曲池的基础上,拿、揉前臂的前后肌群。调整局部肢体的运动状态,促进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说,主要讲解的是小儿脑瘫疾病的穴位按摩治疗法,这种穴位按摩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是很有效的。所以,其它的运动障碍的疾病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法来改善。脑瘫儿家长可以学习下这种穴位按摩法,便于脑瘫儿的长期按摩治疗。也有利于脑瘫疾病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