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父母大都有各自的事业,好不容易盼到孩子进幼儿园,自己终于可以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干工作了,却发现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倒成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其实送宝宝上幼儿园没那么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了解幼儿园的游戏领域
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又是怎么学习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帮助孩子在玩中学习的3大游戏。
以游戏为主 养成好习惯
公立幼儿园代表嘉宾: 福州广厦幼儿园园长林民芳
现在,幼儿园有3大游戏领域,一是角色游戏,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但加入了体验环节,比如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观察,去榕城古街观看商贩买卖东西,去银行窗口看排队……回来后就进行角色的转化,把成人的劳动通过游戏表现出来,他们会从中学到规则、交际、语言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是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让孩子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沙石、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有关结构材料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和重量等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一些空间概念和数量概念,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是表演游戏,就是让孩子扮演儿童文学作品、歌舞类的角色,这些游戏都是老师根据孩子的特点编排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知识,也快乐成长。
私立幼儿园代表嘉宾:福州市鼓楼区阳光国际幼儿园园长黄剑芳
以游戏为主 养成好习惯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很多父母从幼儿园就开始抓孩子的教育,但是幼儿园园长说,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以游戏为主,在玩中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在游戏中让孩子学到东西。才3岁大的孩子,让他安安静静怎么可能?例如老师要跟孩子说车子上坡很难下坡很容易, 一个劲儿跟孩子说,孩子也不会理解,但如果弄个简单的玩具,让孩子用手体验下上下坡,他们一下就会明白。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纲要》,小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要以游戏为主,重视幼儿早期人格塑造以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
福州旭辉左海岸佳文幼儿园校长陈应花
体验式教学 走出课本到户外学习
0-3岁婴幼儿阶段,正是孩子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时间,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要培养孩子在逻辑创造、语言、交往、艺术、动作等各大领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课程中会安排语言课程,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学习。其中手工课、音乐课、舞蹈课、美术课、体育活动课中,老师会以各种生动的环节来教小朋友中文,而英语教学, 老师注重的是语训,让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英语,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们有其他兴趣爱好,也可参加一些培训班。
主题教育也是当今托班儿童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某个节假日,老师会向孩子们传授相关的民间习俗。如“爱鸟周”,老师就教孩子们相关的爱鸟知识,并教育孩子们要保护环境、保护鸟类,还会组织孩子们参观鸟语林,以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让孩子们走出课本到户外学习。
2送宝宝上幼儿园没那么难
也难怪,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的关切与呵护中,如今却要独立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厕所在哪里,渴了饿了怎么办,小朋友抢玩具怎么办,老师批评怎么办等等。这些疑惑和问题很容易给宝宝带来不安、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恐惧反应,大哭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孩子一哭,大人就没了招,即使勉强把孩子送去了,也是整天提心吊胆,干什么都心不在焉。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只是在与父母分离的时候有这种情绪,一旦父母走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很快也就能和小朋友们快快乐乐地玩耍了,所以家长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虽然如此,送孩子上幼儿园也还是要讲究方法的。以下就要家长们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多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同时鼓励孩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以培养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教宝宝认一些简单的字词、数字和图象等,为入园打下一些基础,使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不会感到太害怕。多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他到儿童娱乐城,多接触一些陌生小朋友。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更多,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间接经验
不要在幼儿园门口逗留。
孩子不愿离开父母,父母更舍不得孩子。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总是带着关切的眼神迟迟不肯离开,把路上叮咛再三的话又重复几遍。孩子的情绪极易受到感染,“哇”一声哭出来,大人再想走可就不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掌握了怎么留住父母的方法,就更难达到尽快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目的了。其实一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后,亲一下他的小脸,立即说再见就可以转身离去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哭过一会儿,在老师的开导下就会没事了。如果孩子刚上幼儿园,大人实在不放心,则可以找一个他看不到你的地方观察他一会,这时你看到的多半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哭了十分钟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则可以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让他尽快镇静下来。也可以考虑让孩子把家里喜爱的玩具带在身边,让他找到一点心理寄托,会有一定的安抚作用。
鼓励宝宝多交朋友。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朋友的陪伴,他就不会对大人离开身边的事情念念不忘了。因此平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中来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有条件的单位会安排“幼儿园班车”,帮助接送本单位幼儿。这样的机会更好,孩子们能够结伴上幼儿园,高高兴兴、热热闹闹,谁也不会感到孤独。
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不仅会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而且对其性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按时接孩子。
家长要按照幼儿园的规定接孩子,免得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只剩自己孤零零一个,既孤独,又害怕。万一不能按时接孩子,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原因,免得孩子误解。如果打乱作息时间表,随意接走,不仅是对孩子的安全不负责任,还会造成他对你的不信任,影响孩子的情绪。
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
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家长就要注意了。要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如果家里没人,也可送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观察和照顾。
送孩子上幼儿园一方面可以使父母摆脱孩子的拖累,能够轻轻松松、无牵无挂地去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更重要的一点,它可以让孩子通过集体生活改变其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养成自律、自理、谦让、友善等优良品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任何一个孩子在面临新环境的时候,都会不太适应,甚至有抵触情绪。因此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便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对于这一问题,家长们都各有办法。但是最重要的原则是:家长要坚持接送,勤与教师交流沟通,家园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这样持续1至3个月,宝宝就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家长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美国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专家提出,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玩具和场所,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老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例行内容。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孩子们会学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老师会给孩子们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做手工。
美国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会从玩乐中接触生活,并提高基础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同时,幼儿园也是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初级阶段。美国幼儿园老师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与人分享东西的好习惯,如不能独霸玩具、有好吃的要分给别人、说话要有礼貌等。
4小学和幼儿园学习有何不同
调查表明,初人小学的儿童,普遍嫌上课时间太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读写作业偏多,普遍有眼睛酸、手酸、颈项酸的感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有些小学生怀念幼儿园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这种不适应是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家庭和小学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在这个基础上作出应对措施。
从幼儿园到小学如要发生如下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
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差异。小学教学时间的增幅与休息时间的减幅过大。从教学时间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集体活动的时间,每天2—3次,每次在25—30分钟;而小学每天便安排5-6节课,且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净增加两倍以上。从休息时间上看,幼儿园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进行,而小学课间只有10分钟休息,儿童室外活动量明显减少。入学后, 睡眠时间也受到压缩,小学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时间。这些“时间差”的突然出现,自然使年幼的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难以承受。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
家长应充分认识小学生与幼儿园在学习方法、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人小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帮助孩子减少不适应症,做好必要的入学准备,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5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幼儿园
有昂贵的幼儿园,那里应有尽有;有舒适方便的幼儿园,那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有森林幼儿园,不管刮风下雨孩子一概在户外活动。
爱娃是一个成功的医生。她在生了小宝贝丽维亚之后依然想工作,她几乎跑遍了汉堡的幼儿园。到底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幼儿园呢?德国人大多数希望离家近、条件好、价格合理。其中条件好是指幼儿园的幼教水平高,内部设备好,如儿童活动室大,室外游戏场设备好,科学合理。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幼儿园,我们在所住小区找了一个遍。最近的有两个。约了时间去参观,结果选定了Moorweg沼泽路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紧靠小区的教堂,那儿有一个可供近百个孩子游戏的游戏场。孩子共分几个小班:早上八-十二点的“小精灵”班,上午八-下午二点的“云彩”班,全天的“小熊”班,下午一-五点三天的“蹦蹦球”班,下午一-五点五天的“太阳”班。每班有两个幼儿教师。
幼儿园只有一个负责的,是园长福海姆特·泰丝道夫女士。她的办公室紧挨在幼儿园一进门的入口处,所以,几乎每个孩子走进幼儿园都会和正在办公桌前电脑旁工作的园长打个招呼,走时要跑去说再见。因为她讨孩子喜欢,所以常常有刚入园的孩子哭哭咧咧地要求在进入游戏室之前必须去和泰丝道夫亲热一下,有的要求更高,必须由园长陪着进游戏室。
其实,园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老,相反却很年轻,四十岁上下,而且也没有负责人的架子,我见她总去厨房帮厨或者干脆动手洗涮就说:“您的样子可不像个官儿呢!”她一副好奇:“您觉得这样不好吗?”我说:“正因为好,所以才说的。”她于是高兴了一阵子。我听说有一年夏天,极热,全幼儿园的孩子都被老师集体带到附近的冰激淋店吃雪糕,只有一个叫里欧诺的小男孩坚决不去。所以,那个傍晚,所有前去接孩子的家长都知道,空空荡荡的幼儿园里,那个下午只有固执的里欧诺由园长陪着待在园长办公室里做游戏。但是,这样方便舒服的幼儿园,也不见得人人都可以进得去。必须得等出空位置才行。
德国孩子入园的年龄是三岁,但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要求孩子在两岁,也就是提前一年报名,届时,有没有位置要看入小学的孩子多不多。虽说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幼儿园,但是也有愣是进不去的。我们朋友安亚的儿子马科斯已经快到三岁半了,每次他妈妈去询问都被告知没有位置,最后安亚是通过告到市议员并由其出面交涉才入了园。有的市区因为同龄的孩子过多也常常会出现不断等待现象。正因为如此,那些教师素质不高的幼儿园仍然门庭若市。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如何,幼儿园的位置是紧缺的。
急切想让孩子入园的,还有那些正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母亲,她们想在孩子入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学业,然后得到好职业尽快挣钱。据德国《时间》报统计,德国共有一万六千个大学生母亲。她们为了交房租和孩子每月的幼儿园费用,常常不得不咬紧牙关。一篇题为《在大学里换尿布》的文章介绍说,这些母亲往往是一个人带孩子,一个月最多有一千五百马克左右的生活费,其中,四百五十马克来自助学金,二百七十马克的德国固定儿童金,二百二十马克从德国青年局支出的生活费,二百九十一马克来自社会福利,其他的来自姥姥姥爷的一些资助。除去交房租外,所剩无几的钱还要给孩子交幼儿园的费用。像学生母亲这样的情形,干脆无法问津那些高价幼儿园。爱娃不是学生母亲,而且工资也不低,但也还要斟酌着找幼儿园。她曾尝试到其他的幼儿园去参观。这在德国是十分正常的事。如果你准备去一家医院生产,你也可以按照规定时间去参观,医院会详细地为你作介绍,这样你就会根据情况作以比较。幼儿园也如此。爱娃说,她曾经到过一个私人办的幼儿园,那里的价格吓了她一跳:一个月一千五百马克!连一向出手大方,并且也很富裕的爱娃也吃了一大惊。她问有什么优势如此高价?这个私立幼儿园举出了几个例子:除了可以全托外,可以学乐器,像钢琴课,授课者是绝对的钢琴家,绘画课是画家。爱娃问什么样的后代可以进这个幼儿园。回答者说:一般是老板、公司经理等。爱娃说,她属于国家干部因为她的医院是国家办的。回答者马上改口说,当然也可以,言外之意是只要爱娃能交这笔钱。但是,爱娃最终选择了送孩子到“每日妈妈”那里去。
“每日妈妈”其实就是过去中国那种个人看孩子的。在中国常常是由老人来担当,而且往往只看一个孩子。在德国,却是由很多年轻人去做,看的也不是一两个孩子,甚至是数十个,而且,看孩子的人还要经过培训,并且持有考试合格证件。当然,如果你愿意,如果你不用担心,如果你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能少交一些钱的话,你也可以选择到森林幼儿园。
森林幼儿园是近几年德国开始的新生事物,也就是孩子整天在森林或室外活动。这种幼儿园最早起源于丹麦。九十年代初,在德国的Flensburg才出现了德国第一个森林幼儿园。一年后,著名的城市Lübeck等也相继出现。至今为止,大约在德国有一百多个森林幼儿园。人们称它是“没有房顶和墙的幼儿园”。没有房顶和墙的幼儿园在我们家所在的小区也有一个。因刚刚成立,所以一共只有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小组。一组最多二十个孩子,两个专业幼儿教师,一个实习员,每个小组都留有一个位置给残疾儿童。幼儿园的活动时间通常在上午,从八点半到十二点半,无论什么天气,孩子都要带上防雨衣裤和一双靴子。孩子的早餐也是在森林里一起吃。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背包,里面装有防水垫子和保温瓶以及饭盒。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在森林里观察植物和小动物,有时玩一些探险游戏。我在一个森林幼儿园的宣传手册上读到了这样的广告词:下雪,下雨,大雾,大风……让孩子在不同的气候里学会生存吧!(我倒觉得更像中国曾有过的野营拉练。)这还着实吸引了不少主张回归大自然的家长们。
在森林里活动,幼儿园有一个一般规则:
不破坏植物苗;
不折断折坏树枝、树皮和树苔;
不弄坏蘑菇;
不损坏动物巢穴,只能保持一定距离观察;
不吃森林中的果子;
要穿能把身体遮掩住的衣服,即使是夏天也要穿长裤长衣;
每次森林活动之后,家长要检查孩子的衣服上是否有蚊子;
吃饭前要洗手;
打初夏脑炎疫苗。等等。
重要的是幼儿教师背包里的内容:一个急救包;一个储存了孩子父母和急救大夫的电话号码的手机;有水袋、刷子、肥皂和毛巾;小铲子和卫生纸(由于森林幼儿园没有厕所,孩子就地行事,小便找个树根处,大便就用小铲子来挖个坑埋起来);为孩子准备的换洗衣服;工具:小刀、手钻机、锯刀和小绳子等。有人问:刮风下雨怎么办?森林幼儿园说:仍然在森林里活动,除非特别大的风雨,孩子可以到有全套设备的旅行车里做游戏。这种旅行车一般有一个公共汽车大小,内有暖气,有厨房,还有供人休息的沙发。
不少人认为,这种新型幼儿园摆脱了过去一贯的古板方式,即孩子定时在室内画画、剪纸,然后出去活动。有关专家认为,野外幼儿园能使孩子充分地体会春夏秋冬的自然现象,并身体力行去感受风霜雨雪,同时,孩子通过充分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会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各种抵抗力。野外幼儿园的倡导者说,森林幼儿园培养孩子无拘无束,自由发展。
当然,倡导野外幼儿园的形式也是由近几年西方人更加注重生活的自然化应运而生的。有些人吃粗粮,吃不带化肥的蔬菜,到大自然中去。其中不少人开始崇尚佛教,食素,并对中医推崇有加。好朋友多特就是这种幼儿园的积极创建者之一。多特本人就是那种强调阳光空气的人。她爱运动,驾着帆船去大江大海里是她的爱好。冬天我从未见她穿棉衣,夏天更多的是赤脚在家或者花园里,连吃的面包和面条都一定是健康食品。有一次在公共游戏场,她的孩子拉斯接过了利萨妈妈递过来的白面面包,被她当场拒绝,尽管这时拉斯正准备将那块面包塞到嘴里。多特女儿斯文尼亚就是当地第一批参加野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小姑娘身穿防雨衣裤和雨鞋出门,除了随身背着小背包外,还要带着可以在雨水泥地里坐的聚氯乙烯垫子。每次多特接孩子回来路过我们家时,斯文尼亚总是满脚泥土,身上的衣服也满是泥点儿。开始多特还有些怀疑孩子是否能够有耐心在外面玩,而且幼儿园的教师们是否有足够野外进行的活动。但是,一个冬天下来,斯文尼亚很适应地坚持了,并且从未患感冒。对此,多特鼓动其他母亲去让自己的孩子参加野外幼儿园,而对一般正常的幼儿园则嗤之以鼻。
究竟野外幼儿园的好处是否真的比正常一般幼儿园的优势大?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许因为这种形式是新的,所以一般人还抱有怀疑。占相当大比例的父母们认为,野外幼儿园不外是因为其新颖而有些吸引人,但是,哪个家长愿意孩子整天在外面风吹日晒呢?再说,这又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运动健将。这种无休止的在户外,最终培养出孩子只适应户外,而不安心坐在室内学习,而未来的小学生恰恰是要求能够坐得住看书识字的学生,而不是整天在外面跑的野孩子。
对此,一位名叫Sonija的幼儿园老师坚持自己的看法。她是在德国北方一个叫Delligsen地方的幼儿园工作,她有着长达十八年幼儿教师工作经历。她说,一般的幼儿园也不总在屋子里活动,比如像她所在的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时间,夏天每星期一次去游泳池;森林的游戏更不少。所以,她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整天在森林里不出来。“偶尔的去森林做活动我认为是必要的,但不是每天。按德国的天气,春天和秋天几乎每天都下雨,有时会持续不断,你也会同意孩子在雨里呆着吗?那是锻炼,还是成心想让孩子生病呢?”Sonija说,如果下雨天森林幼儿园的孩子总要到那种空间小的旅行车里去一个挨一个地玩剪纸,那还不如在正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室里呢,那儿的空间大,而且能玩得更好。Sonija的观点代表了正宗的幼儿教育派观点,也符合大多数家长的心思。到底谁更好,还要看时间的检验了。
反正,最起码目前我不准备把我的Leo送到森林幼儿园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