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产次少或未哺乳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乳腺癌侵袭女人健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女性乳腺癌的5个症状表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 “皮肤卫星结节”。
3、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2乳腺癌侵袭女人健康
不生育不哺乳是祸因 不生育、不哺乳对女性体内的生殖激素有很大的影响。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乳腺组织的生理性改变。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乳腺发育;孕激素主要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产次少或未哺乳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
剩到30岁是一道分水岭 有研究发现,女性在30岁以前生第一胎并哺乳,比30岁后再生育的乳腺癌风险低得多,而连续7年哺乳的妇女可降低50%的风险。究其原因,与妇女怀孕后孕激素分泌增加,对抗了雌激素,而且哺乳期妇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较低有关——有研究证据显示,雌激素可刺激乳腺增生,水平过高容易诱发乳腺癌。
规律性生活降低乳腺癌风险 由于“剩女”们缺乏正常而有规律的性生活,不但内分泌容易紊乱,到更年期之后还会导致阴道废用性萎缩,分泌物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长时间处于性压抑状态,盆腔反复地充血-压抑-瘀血,极易引发月经不调、乳房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甚至是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有些“剩女”因情感无处依托和宣泄,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也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经常锻炼降低发病率 单身女性还要经常进行常规的乳房自我检查,不过,坚持自检,并不等于要每天一摸。要是天天摸,没病也摸出毛病了。事实上,最佳的自检频率是每月一次。有月经的妇女的最佳检查时间应在每月月经来潮后9—11天。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终生坚持参加锻炼有助于降低女性在绝经期前以及绝经后患乳腺癌的危险。在这项研究中,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550名年龄为40岁至85岁,每周三个半小时锻炼,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只有不活动妇女的一半。坚持参加锻炼,如散步、骑自行车和跳健身操等都能够使患乳腺癌的危险降低。
3乳腺癌的日常预防方法
乳癌的早期发现
众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瘤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单靠改进治疗方法,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房癌来讲,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在所治疗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将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对早期乳房癌的要求应是微小癌(直径0、5cm)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To癌列为早期,因为此类癌甚少转移,经手术治疗后,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达90%以上,大量检出此类癌,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多的检出此类早期癌,提出以下几点: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2/3,尽管如此,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房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在此概念指导下,早期癌必然难得检出,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
2、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项:(1)乳癌家族史,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曾否患本病(2)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或闭经过迟(大于50岁)(3)大于40岁末育(4)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凡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癌者,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3、对乳房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
(1)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较多与乳癌并存,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约半数以上可能为恶性。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果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多应考虑派杰病,作细胞涂片阳性率很高,均应及时作出诊断。
(4)乳房痛,在绝经前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改变,痛的程度也有或轻或重的不同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痛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与月经周期无关或为绝经后妇女,均应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因。
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健康教育
1、研究认为,高脂肪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奶油、黄油、蛋黄等,少食油煎、油炸食品。此外过量的咖啡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避免抽烟。平时应多食绿色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2、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生活节奏紊乱等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娱乐。经常放松自己,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可以调整生活节奏,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3、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成年女性应当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一般每月一次较好,一乳腺癌 旦发现不同于平时的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排除乳腺癌。4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格检查和乳腺钼靶摄片,以便发现早期病变。
4、避免大量长期服用雌激素。雌激素缺乏者可以出现乏力、疲乏、烦躁、多汗、失眠等更年期综合症表现,适当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缓解上述症状,使患者重新充满活力。但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不能擅自服用,更不能长期大量服用。在服用期间应定期进行乳房检查高危人群尤要重视乳房健康所谓高危人群是指乳腺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为高的群体,这一群体更应高度重视自己的乳房健康状况,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目前比较确定的高危因素包括未婚和未生育、初产年龄>35岁、未哺乳、月jing初潮较早(<12岁)、闭jing较晚、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有一侧乳腺癌病史、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上皮细胞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尤其是细胞有异性、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
4诱发乳腺癌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1、家族遗传
患有遗传性乳腺癌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 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 性。
2、不生孩子或者晚育
怀孕的9个多月对乳房是一个休眠期,此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可以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促增生作用。不生孩子和晚生孩子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妇女。
3、经常服用避孕药
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比从不服用者患乳腺癌风险稍高。但停止服用后患病风险便降至正常。
4、产后不哺乳
母乳喂养可以略微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哺乳持续1~2.5年者。哺乳同怀孕一样,可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
5、缺乏运动
每周1~3小时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18%患乳腺癌的风险。
6、超重或肥胖
成年后体重增加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原因是脂肪细胞中所含的芳香化酶可以将体内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促进乳腺增生。
7、饮酒
每日饮酒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倍左右。
8、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这种治疗通常被用于绝经症状严重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2倍,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应权衡利弊,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防止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
9、流产过多
正常自然流产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反复人工流产,或18岁以前多次做人工流产者,易引发乳腺疾病,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5乳腺癌患者日常保健方法有哪些
1、经常按摩乳房
轻轻按摩乳房,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画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这对防止乳房不适很有好处。
2、穿稳固的胸罩
胸罩除了可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已受压迫的乳房神经进一步受到压迫,消除不适。
3、控脂减肥
研究发现,癌细胞最初处于“起始”状态,只有当其受到“刺激”之后,才能迅速增殖而发病。高脂肪饮食是乳腺癌的促发“刺激”剂,长期大量摄取脂肪,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这类物质过量可刺激癌肿的增长。
4、加强运动
国外有人做过统计,育龄妇女每周平均进行4小时的体育锻炼,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减少60%。 有规律地长期运动。在各行各业中,运动员的乳腺癌发病率最低,天天大运动量,消耗了多余的脂肪,身上没有赘肉,体内的雌激素保持在低水平,当然就不会与乳腺腺癌“有染”了。加强运动可以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减少排卵次数。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积聚减少,让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5、多吃果菜
研究发现,粗粮、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能阻止和减慢癌症发展各个阶段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以 大豆类、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地多吃些这类食物,不仅有益于健康,还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