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非常常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而病理性黄疸则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新生儿黄疸的类型不同,患儿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目录 新生儿黄疸症状 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最有效

1新生儿黄疸症状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生理性黄疸常在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即可达高峰,5-7天后消退。患儿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阻塞等等等。病理性黄疸可发生在新生儿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症状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2新生儿为什么会得黄疸

  一、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数相对地较多,若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或助产人员有意从脐带向新生儿挤血,则红细胞数量更多。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 (70~100天),故产生胆红素的量亦多。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迅速破坏,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 约65.0μmol/l(3.8mg/kg),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145.4μmol/l(8.5mg/kg)相当于成人的2倍,因此新生儿肝脏代 谢胆红素的负荷大于成人。

  二、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

  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的数量。早产儿血中白蛋白偏低,更使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三、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

  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及z蛋白(只有成人的5~20%),在生后第5日才逐渐合成。这两种蛋白具有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亦转运至滑面内质网进行代谢的功能,由于y、z蛋白的合成不足,影响了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

  四、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而发生黄疸。此类酶在生后1周左右才开始增多,早产儿更晚。

  五、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元;另方面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β-葡萄糖醛酸苷酶, 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粘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至肝脏,这是新生儿肠一肝循环的特点。其结果是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增加,而致非结 合胆红素潴留血中。

3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

  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4、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黄疸的食疗偏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5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最有效

  1、西药

  (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④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2、中药

  (1)消黄利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2)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3)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药物种类比较多,爸妈应该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记盲目用药。一般来说,西药见效快,副作用较大,中药副作用小,但是见效慢。

标签:内科,消化内科,肝胆疾病,黄疸,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海报印刷需要多少钱技术百科问题1:印制海报一般多少钱?答:量大,就便宜。胶印都需要发片制版,所以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少了会很贵。一般像大街上卖的那种海报,明星画像之类大小、厚度的,1000张300元,2000张450,3000张550。问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5)

    一:测量仪表与自动化技术百科问题1:自动化仪表检验的目的是什么答:自动化检测仪表是自控系统中关键的子系统之一。一般的自动化检测仪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传感器,利用各种信号检测被测模量;②送器,将传感器所测量的模拟信号转变为4-20mA的电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1)

    一:金属波纹管生产工艺技术百科问题1:金属波纹管成型前后壁厚一样吗?答:这要看波纹管的直径大小,直径越小拉伸越大。还要看波纹管的成型工艺,波纹管的成型工艺和波纹管的壁厚差别有很大关系。问题2:金属软管有什么主要用途?答:坚信金属软管这个词在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76)

    一:山西精密齿轮有限公司技术百科问题1:山西有哪些龙头企业?答:山西百强企业大部分来自太原和长治,最近长治才发布了长治工业制造五十强:2017年度长治工业50强企业名单1、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3、山西晋能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2)

    一:采光气楼技术百科问题1:通风气楼的作用有哪些答:所以通风气楼的使用非常重要也有很多的场所使用通风气楼是为了进行采光钢筋网生产厂家的专家认为,通风气楼众多的功能是通风气楼有着这么多使用的原因,它的使用可以让很多的场所都有很好的通风,采光等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6)

    一:吉林行业erp解决方案技术百科问题1:简述目前ERP在国内的运用现状及其对策。吉林行业erp解决方案答:但是,国外ERP软件厂商在我国市场销售额及其增长,与我国ERP软件厂商还有一段差距。从应用项目看,SAP、ORACLE两家公司的财务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