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脑瘫的表现复杂,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小儿神经专业医生详细了解病儿出生前后的背景情况、家庭遗传因素、孕妇在妊娠早期的背景情况,然后给病儿进行严格的有关身体体检,这对于断定是否脑瘫至关重要。那么,宝宝脑瘫的居家护理应该怎样做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小儿脑瘫常见的三大诱因
一、妊娠期因素:
在妊娠过程中,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的因素,均可导致胎儿大脑受损;孕妇患严重的低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用药不当等;
孕妇与胎儿Rh血型不相容以及遗传因素均为儿童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
二、分娩期的因素:
1、新生儿窒息。如出生时无呼吸,滥用激素催产等均可是婴儿缺氧而致脑损伤。
2、难产:可致婴儿头部受伤、颅内血肿等;
3、低体重儿或早产儿: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体重小(体重小于2500克)、发育不完善,较易发生缺氧和颅内损伤;
三、出生后病因:
1、感染引起的高烧或严重腹泻引起重度脱水;
2、头部外伤或颅脑内出血;
3、脑部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4、婴儿核黄疸。可致脑损伤,系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
2宝宝脑瘫居家护理
当发现宝宝有异常表现时,妈妈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尤其是高危儿(难产儿、早产儿、出生时窒息),有无异常表现也要定期就诊。若能在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治疗,大多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基本治愈。
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脑性瘫痪的治疗是持久战,不可能有短期速效的结果。患病宝宝住院治疗只是短期的,而长期的治疗和训练只能在家庭中完成。
因此,妈妈应在宝宝住院治疗期间,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家庭康复手法。如果病儿同时有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也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会相应的家庭训练法和特殊教育法,培养病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和发展他的社会适应性、交往能力的形成。
3预防小儿脑瘫应做好产检工作
首先是出生前,即从母亲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不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
另外,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2)近亲结婚。(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亡史。(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他遗传病史。若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就尽早终止妊娠。
其次是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产时因素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预防早产、难产,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技、医德,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各项处理,这是预防小儿脑瘫发生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再次是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疾病,若出现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4小儿脑瘫的三大常见症
1、语言障碍:大多数的小儿脑瘫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
2、视、听觉障碍:不少小儿脑瘫患者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小儿脑瘫患者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3、智力障碍:在所有的小儿脑瘫患者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5小儿脑瘫怎么分类
1、软型脑瘫(肌张力低下型)
专家介绍,软型通常是一个暂时的阶段,可见于婴儿,一般来说,软瘫可延续至2—3岁,如果给予足够的刺激,肌张力会渐渐提高。大部分会发展成为手足徐动型,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为痉挛型。软瘫的孩子在早期极易被误诊为低钙或其他疾病而耽误了早期治疗,家长要引起充分重视。
软瘫的儿童在婴儿期由于肌肉收缩乏力,没有能力进行有效地吮吸和吞咽,因此,家长在喂奶时感到很困难,软瘫的儿童在婴儿期由于咳嗽反射无力,不能将气管内的分泌物异常物咳出,因此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极易发生。软瘫婴儿在仰卧位时象仰面朝天的青蛙,很容易因口鼻阻塞而导致窒息,家长应该高度警惕,不要让孩子再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单独俯卧。
2、手足徐动型
专家表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全身肌张力的强度不断变化,所以不断出现变化莫测,无法自我控制的颤抖,这种规律的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或用力时会变的更加明显。多数手足徐动型的孩子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头部位置和手、脚的位置,因此整体的运动能力较差,胎部常因面部表情肌肉的不规则、不协调收缩而出现各种怪样。
口腔常不能很好的闭合,流口水较常见,进餐时有一定的咀嚼和吞咽困准:这些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发音,但都能较好地理解大人的语言,他们的智力常不易被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