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那么导致乳腺癌发病原因有哪些呢?了解乳腺癌发病原因有哪些对于预防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乳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乳腺癌的X线检查
(1)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确诊率可达80%~90%。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取代它,现常用的有钼靶和干板摄片2种方法。X线平片有以下特征时,要考虑为乳腺癌。
(2)乳腺导管造影:影像特征可因癌肿的浸润、梗阻、破坏而引起乳腺导管壁僵硬、局部狭窄、管壁不规则破坏或突然中断,或本应呈树枝状分支的导管树整体走向扭曲异常。
(3)乳腺淋巴造影
(4)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能有助于检出小而致密的乳腺肿瘤,MRI亦可用于小乳腺癌检出,都优于普通X线检查。
2.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在显示器屏幕上可见到由浅到深灰甚至黑色多个灰度中心的阴影,可大于实际肿块,而且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同时其周边伴有异常的血管影,粗大扭曲中断,呈放射状、条束状、鼠尾状或蝌蚪状(图23)。
5.CT检查:可用于不能?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6.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2什么是乳腺癌的病因呢
1遗传因素:有研究发觉,一级支属患乳腺癌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急性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有一级支属患绝经前或绝经后双侧乳腺癌,自身乳腺癌的相对危急性分别高达9倍及5倍。约5%~10%的乳腺癌是由某种遗传基因突变引起,p53、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紧密关系。
2、年龄因素:对一般人群而言,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危急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70岁乳腺癌的危急性是40岁的3倍,70岁乳腺癌的年死亡率是40岁的5倍。50岁妇女随后10年诊断为乳腺癌的危急性是1/40;70岁的妇女是1/25;而90岁的妇女则为1/8。但因老年妇女随后死于其他原因逐步增加,因此65岁以后乳腺癌的死亡率上升不明显。
3、乳腺疾病史:有资料表明,一些非增生性的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及乳腺纤维瘤等当然其癌变的额几率较小,但同时与乳腺癌之间又有粘连。另外还有一些增生性的乳腺疾病,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大,特别以伴有小叶或导管的不典型增生者为甚。
4、孕产史及哺乳史:孕产史及哺乳史亦是乳腺癌致病因素之一,初产年龄早可降低乳腺癌的危急性,而且足月妊娠是发挥爱护作用的必需条件。而哺乳时间是非是否为直截影响乳腺癌的因素,专家认为,泌乳5年,可使乳腺癌的危急性降低30%。也有以为,哺乳月数多是产次多的简捷表现,在考虑产次的作用后,哺乳的作用消逝。
5、月经史:月经初潮年龄早是乳腺癌发病原因的重要因素之一,初潮年龄在12岁以前者,比13岁以后者患乳腺癌的危急性可增加4倍以上,通常以为初潮年龄推迟一年,则乳腺癌的危急性减少20%。同时绝经年龄延迟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危急性。
3乳腺癌有哪些表现
(一)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约占就诊总数的80%以上,多为无痛性,好发于乳腺外上方,约占36.1%,其次为乳头、乳晕区和内上区;单发者占绝大多数,偶见2个以上,多呈不规则的球形块,半球形或表面不平的结节状肿物,边界不清,质硬韧,似石头或软橡皮样韧感,活动度差,或固定不能推移。也有质较软伴囊性感者。后期可出现卫星结节及溃疡,早期有时难与良注瘤相鉴别。
(二)乳头和乳晕异常
1.回缩当病灶侵犯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甚至乳晕随之变形。癌瘤深居乳腺内,侵犯广泛,使大导管硬化、抽搐,致乳头固定,是晚期癌的征象。
2.乳头改变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破、结痂,伴灼痛,以致乳头改变,是Paget病的表现。
3.溢液乳腺癌伴乳头溢液者占5%以上,可为乳汁样、水样、浆液性、血性、血脓性,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乳头溢液很少单见,多伴有乳腺肿块;仅有溢液未扪及肿块,多为导管内早期癌或大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三)乳房轮廓及皮肤改变
乳房完整的弧形轮廓出现异常或缺损,提示肿瘤侵犯皮肤的Copper筋膜。皮肤改变与癌瘤在乳腺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癌瘤侵犯面积大,位浅表,即使早期也可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凹陷,称“酒窝征”,检查时用拇食指轻捏肿瘤处皮肤,此征更为显著。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性水肿,在每个毛囊处因皮肤受到悬韧带的牵拉,就出现许多凹陷,形成“橘皮样”外观,这是较晚期的征象。病程长和体积大的乳腺癌可致皮肤溃疡,其癌组织破溃并形成空洞,有恶臭的分泌物。炎性乳腺癌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同时伴有皮肤水肿。
(四)疼痛
约1/3病人诉患侧乳房有不同程度的隐痛、钝痛、牵拉痛或刺痛,阵发性或持续性;有时患侧上臂和肩部牵拉样疼及沉重不适感。少数患者因疼剧而来就诊。
(五)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应症状
1. 肺转移侵犯气管、胸膜可出现咳嗽、胸痛等,癌性淋巴管炎可见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紫绀及胸痛等。
2.胸膜转移为血性胸腔积液,常见胸闷胸疼,气短咳嗽等。
3.骨转移以胸、腰椎和骨盆最多,其次为肋骨、股骨,病人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脊柱转移可由于脊髓受压引起截瘫。
4.肝转移起初可觉乏力、食欲减退,后期常腹胀、腹痛。
5.脑转移常为多灶性,引起脑水肿致颅压增高;见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搐,以至昏迷。
(六)乳癌转移的体征
经淋巴道转移,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韧,常固定;患侧锁骨内侧段的后面和上方也常触及肿大坚硬的淋巴结,受累淋巴结直径多不超过1cm。若癌细胞阻塞腋窝主要淋巴管或腋静脉,则引起患侧手臂蜡白色水肿或青紫色水肿。偶见对侧腋或锁上淋巴结肿大,对侧乳房肿块,同侧颈淋巴结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经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脏器,可出现相应体征,如胸腔积液、肝肿大并触及大小不等结节;神经系统异常。
4乳腺癌恶变的表现是什么
乳头病理表现
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乳腺癌患者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中期症状。另外,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泌液。通常所说乳腺癌的中期症状之一就是病理性的溢液。
肿块明显症状
乳内肿块是乳腺癌晚期症状最主要的表现,一般发生在乳腺的外上部。尤其对成年妇女乳内肿块应引起高度重视。乳腺癌多为单个,极少可见同一乳房内多个病灶。肿块形态差异较大,一般认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质地偏硬。癌性肿块在早期限于乳腺实质内,尚可推动,但又不似良性肿瘤那样有较大活动度,一旦侵犯筋膜或皮肤,肿块就不能推动,病期亦属较晚。
乳腺时感疼痛
乳腺癌恶化时,患者会感觉到有炎症时可以有胀痛或压痛。这种疼痛恐怕只有患者能够切身体会的。而且绝大多数乳腺癌早期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觉,但到了乳腺癌晚期,疼痛比较明显,而且多为阵发性刺痛、隐痛。
乳晕异常情况
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皮肤变化异常
乳腺癌引起皮肤的改变,与肿瘤的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有皮肤粘连,皮肤浅表静脉曲张,皮肤发红,皮肤水肿等。这是乳腺癌的中期症状中较易察觉的。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
5乳腺癌术后如何护理
1、营养要充足:乳腺癌病人身体一般比较虚弱,化疗期间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分的摄入,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特别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多食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肉或鱼肉等;忌食油炸类食物,少吃盐渍食品,严禁食用刺激性强的调味品。饮食上讲究多样化,荤素搭配、酸碱平衡,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厌食的患者可适当吃一些山楂、萝卜、金桔等健胃食品,增加患者食欲。
2、多吃富含抗癌成分的食物:下面列举几类对乳腺癌患者有一定防治作用的食物:
A、卷心菜、大白菜、甘蓝等含有抗癌物质吲哚-3-甲醇,可以阻止体内致癌物诱导肿瘤细胞的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
B、大蒜、洋葱等含有大蒜素,能够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同时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A等成分,可以起到抗癌作用;
C、豆腐、豆浆、黄豆芽等豆类制品含有丰富的植物类雌激素,可以竞争性抑制体内雌激素的作用而起到抗癌成果;
D、芦笋中含有组蛋白,实验证明能有效控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另外,海带、紫菜、西红柿等食物中含有抗癌成分,经常食用对于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益处。
3、适当进食一些新鲜的水果:如西瓜、猕猴桃、杏、苹果、梨、草莓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而且大枣不仅含有山楂酸等多种抗癌成分,同时对化疗引起的包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有治疗作用,因此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可经常食用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