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白领人群频繁出现心律失常的困扰。心悸、胸闷,心脏出现这些不良症状,年轻人们常常会选择忽视,对于心脏出现不良情况年轻人又该如何处理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目录
1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
1)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钮扣松开。
2)有水肿者,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进水量,记录出进量,测腹围,隔日测体重。
3)注重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尽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4)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这是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之一。
5)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重。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
6)经常注重观察病人,密切注重病人的、血压、心率。
2?导致年轻人心律不齐的因素
1、生理性的心律失常
如年轻人易激动、兴奋、从而交感神经兴奋而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如过度劳累,激动,饮酒过量,还可出现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出现功能性的1度或2度房性传导阻滞。
2、病理性的心律失常
如无明显病史,往往症状不重,或明显疲劳后出现症状,多见于心肌炎病人,有的无明确病史。据症状体征考虑是较严重心律失常时,由心肌炎遗留的后遗症所致,或经辅助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的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附加束所致。亦有个别患者年轻体壮,心肌炎病史不明确,或有感染,发烧,未引起重视,心脏已存在潜在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但症状不突出,因突然剧烈运动而突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心肌炎症存在。
3心律失常患者运动好吗
其实运动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与心律失常患者“绝缘”的。相反的,心律失常患者选对了合适自己的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可以更多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功能。适度的运动能改善身体的神经和血液循环,能加快心率,加强心脏的传导功能,同时促使心肌的侧支循环增加,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那么心律失常患者该选择哪些运动呢?
心律失常患者应该选择强度适中、较温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操等。其余较剧烈的运动比如快速跑、跆拳道、篮球、足球等,只能挥泪和它们说“拜拜”了,因为剧烈活动大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超出心脏的负荷,可以进一步恶化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严重的会引起死亡。不过运动种类的选择,还是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我们建议和医生商议后,选择一种适合自身的运动。并且心律失常患者在运动中时刻需注意自己状态是否良好,如果有感到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的时候,应该马上停止运动,就地休息片刻,等待症状的缓解,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尽快就医。
但是,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还同时伴有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的,再轻量的运动都可能变为他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对这些患者我们的建议是禁止一切运动锻炼,并尽早就医诊治。
总之,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心律失常患者,我们都希望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能长期坚持锻炼,在预防疾病发生的同时,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4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有哪些?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5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