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相聚,免不了多喝几杯。饮酒过多后,大量的酒精进入胃和血管,一些不胜酒力的人就会因醉酒出现各种不适,不但自己遭罪,还常常令家人和朋友不知所措。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这种状况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喝醉酒后吃什么好
想要尽快解酒,可以选一些解酒的食物,如:大白菜、雪梨、马蹄、甘蔗、芹菜、豆类、酸醋、牛奶、浓米汤、豆腐等食物。现在选一些食物讲解一下。
1、香蕉。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足够多的果糖。果糖能够帮助人体排出乙醇,因此醉后吃香蕉能够减轻酒精成分对人体的危害。
2、豆腐。豆腐的功效是促进乙醇排出,达到醒酒的作用。
3、新鲜葡萄。酸甜的葡萄能过减轻呕吐、恶心的现象。
4、西瓜。西瓜能够稀释人体内的酒精成分,若进食充足,还能带走一些体内热量,回复清醒。
5、面包。面包含有丰富的淀粉。高淀粉能够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部的刺激,还能减少呕吐。
6、生姜。醉后含一小块生姜,有效阻止呕吐。
2喝酒喝醉了恶心怎么办
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点心、面包、鸡蛋、牛奶等,它们都可以减少胃肠对酒精的吸收,降低醉酒发生几率。
其次,如果眩晕、恶心,可以用半个白菜心切丝后,拌少量白糖和醋食用,这种方法能快速解酒;也可以喝芹菜汁,将芹菜切碎榨汁后,每隔5分钟喝一次,喝3次后头昏脑涨感就会马上缓解;西瓜利尿,吃一块可缓解身体发热;葡萄可治反胃、恶心,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以缓解酒后心悸、胸闷;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其钙含量丰富,喝一杯对缓解醉酒后烦躁尤其有效。
如果醉酒严重,身边的家人朋友要及时帮忙。首先让醉酒者静卧休息,把衣领、领带解开;呕吐时,使醉酒者屈身侧卧,切勿俯卧或仰卧,以免缺氧或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一旦发生误吸,要立刻抽去枕头,将头偏向一侧,拍背使吸入物排出;恶心感严重又无法自行呕吐的,可以喝点醋水或白开水,用筷子等刺激其咽部催吐;如醉酒者出现昏睡不醒、皮肤湿冷、抽搐、昏迷等症状,应马上送医院急救。
3醉酒后应注意什么
1、食物窒息:误吸是醉酒患者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后会引起胃部不适出现频繁呕吐,而醉酒的患者往往意识不清,声门和咳嗽反射减退,呕吐物不能顺利吐出,而误吸入气管导致患者窒息死亡。
2、一条化验:大量饮酒可以激发胰液大量分泌,加上十二指肠内压升高,十二指肠液返流进入胰腺等原因导致急性胰腺炎,后者可以产生心肌抑制因子使心脏骤停。因此酒精中毒患者应常规化验血淀粉酶,以便及早发现有无诱发此病。
3、一项检查:对于老年人或者有基础心脏病的病人如果大量饮酒可以刺激血压升高、心跳增快、冠脉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但饮酒者往往有意识不清,不能正确表述胸闷或胸痛症状,另外酒精可使心电活动的QT间期延长,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所以进行心电图检查十分重要。
4、一句询问:醉酒者全身瘫软无力行走不稳,如果没有同伴照顾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若伤及头部则会出现脑外伤,而脑外伤的症状如意识不清、头痛呕吐等又和酒精中毒症状类似,如果没有仔细询问有无受伤情况就会贻误诊断,等患者昏迷程度加深出现脑疝再做相应处理则往往回天无力。
5、注意保暖:醉酒使人失态,醉卧路边者大有人在,如今数九寒天易造成患者低体温,可出现心律失常、高凝血症、高血糖症,甚至发生冻僵,造成患者意外死亡。因此及早发现并注意保暖是必要的措施。
6、不要乱用药物。有些人本来就有身体不适在服用头孢、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可是酒桌上盛情难却也喝酒,结果很快出现脸红、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类似酒精中毒的表现,其实这是双硫仑样反应,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惊厥甚至猝死,这种病人也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能自以为是回家休息延误抢救时机。
4喝醉酒后胃难受怎么办
喝酒后,胃会难受吗?因为喝酒过多而导致呕吐、恶心、胃部不适、胃黏膜损伤。要想治理,先了解病因。胃部受到酒精刺激,不能单靠醒酒方法。如何进一步保护胃黏膜。
1、饭前吃点清粥小菜,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是预防酒后胃难受的常用方法。
2、喝点小米粥。如果美欧小米粥,可以考虑白面粥,只要是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但是粥不能太浓,也不能喝太多。
3、喝点温开水。多喝水能够稀释乙醇,帮助体内排出乙醇。
4、糖水解酒。喝点果汁、糖水、白糖等含有糖粉的饮料,帮助排出乙醇。
5、喝牛奶。酒后胃部难受,这时候可以喝点牛奶,保护胃部。同时还可以选择酸牛奶,缓解胃部疼痛。
5注意醉酒的8大误区
误区一﹕吃肉打底,能保护胃壁,不易醉。先吃点肥腻食物,可以减缓酒精进入身体的速度,但不会减少酒精的吸收量,所以只会迟些醉,并非不易醉。相反,由于醉酒过程推迟,会令人容易多喝几杯,反而醉得更厉害,增加酒精中毒风险。
误区二﹕几种酒掺着喝容易醉。无论喝一种或几种酒,均不会影响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只要摄入酒精达到一定分量,便会令人产生醉酒感,与酒的种类无关。不过,几种酒掺着喝,对肠胃、肝脏等器官刺激较大,更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误区三﹕酒量和身材、性别有关。一般来说,女性体内分解酒精的酶天生就比男性少,因此酒量差一些。体重、身材也是决定酒量的重要因素。摄入同等数量酒精时,胖人和高个儿的人由于体内水分和血量更多,血液中酒精浓度较低,相对不易醉,所以看上去酒量好。但是,由于对酒精的吸收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包括个人基因、新陈代谢率、正服用的药物等,所以,酒量不能单靠身材、性别来判断。
误区四﹕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长期喝酒,不断刺激分解酒精的酶,可能会增加其分泌量,提高分解酒精的能力,令人自觉酒量变好,但不会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损害。酒精依赖肝脏代谢,长期摄入大量酒精,会令肝脏负荷过重,产生病理变化,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也会损害神经系统,降低生育能力,诱发中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更增加致癌风险。
误区五﹕喝酒御寒暖身。饮酒后,血管受酒精刺激扩张变粗,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带来暖意,但这只是一时假象:短暂温暖过后,由于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速度,令人感觉更冷。
误区六﹕酒精是兴奋剂,一醉解千愁。酒精其实是压抑剂,会麻痹大脑中枢神经,降低自控能力,令醉酒者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如大吵大闹,所以给人的错觉是兴奋、情绪高涨。不过,随血液酒精浓度升高,身体会逐渐产生各种不适,反而令人更加抑郁沮丧。
误区七﹕平躺睡一觉就能醒酒。醉酒的人常会呕吐,如果平躺,呕吐物会倒流入气道,阻塞气管,引起肺炎,甚至窒息致死,所以必须让醉酒者侧睡,以便使呕吐物流出口腔。另外,也不要让醉酒者单独在陌生环境中休息,如KTV、酒吧等,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八﹕冷水澡、热咖啡或浓茶,均有助醒酒。冷水澡及热咖啡,或许会令人短暂恢复清醒,却不能降低血液酒精浓度。而咖啡及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均有利尿的功效,会刺激身体排出大量水分,更不利于稀释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