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一般而言,脂肪肝是可逆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所以,暴走妈妈的重度脂肪肝可以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暴走适合所有脂肪肝患者。 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脂肪肝的临床症状是什么样的
一、食欲不振、乏力、肝区闷胀不适或疼痛
此为肝病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状,患者若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腹胀、肝区隐痛等,排除了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均应怀疑患有脂肪肝的可能。
二、恶心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的常见症状。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肝系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症状。呕吐是指将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入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肝胆胃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的症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甲型等)、肝硬化、急慢性胃炎等。
三、肝脏肿大
脂肪肝是常见的表现为肝脏肿大。若肝包膜受伸胀、肝韧带被牵引、脂肪囊肿破裂或发炎,则可见肝区痛及压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多。
脂肪肝患者的肝肿大:约90%患者的肝脏可扪及,30%轻度肝肿大,如肝脏贮脂占肝重的40%以上时,可有明显肝大,但为无痛性。肝脏虽肿大,而其形态依然保持正常。若检查肝脏时其质地正常,或稍觉柔软。并且表面平滑且无触痛,便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性。但因为脂肪肝其质地较柔软,所以虽然肿大而在腹壁下触诊往往难以触知。
肝脏肿大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诊断时应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来确诊。如有营养过多所致的肥胖症、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慢性结核病、各种严重贫血等疾患存在时,则可帮助判断是否已患有脂肪肝。肝肿大还多见于各型病毒肝炎、肝脏肿瘤、阿米巴脓肿、肝硬化、肝结核等,故明确诊断时还应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来确诊。
四、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
蜘蛛痣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其痣的大小不等,直径可以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针)火柴棒压迫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蜘蛛痣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时。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如压后退色,称为肝掌,发生机理与蜘蛛痣同。据报道,270例肝活检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8%有蜘蛛痣,脂肪肝好转后蜘蛛痣消失,3例由脂肪肝转成肝硬变,蜘蛛痣增多。
五、内分泌失调
肝脏为许多内分泌激素代谢灭活场所,脂肪肝时,病人除出现蜘蛛痣外,还可能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病人体重改变机理认为是皮质醇类在肝脏灭活减少,导致血中皮质醇量增多,患者基础代谢改变,而见体重的变化。肝功能减退,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会出现障碍,亦会导致患者体重减轻或出现肥胖。
六、维生素缺乏症
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病人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干瘀斑、角化过度等。
维生素缺乏常认为是由于脂肪肝病人的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但亦有人认为肝脏受损严重时,肝组织中的维生素含量亦减少,因此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是导致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状的两个主要原因。
七、黄疸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粘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
黄疸在临床上按发生机理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与阻塞性三型。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临床资料显示,脂肪肝病人仅少数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
2暴走除脂肪肝别盲目效仿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一般而言,脂肪肝是可逆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所以,“暴走妈妈”的重度脂肪肝可以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暴走适合所有脂肪肝患者。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有些严重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60%以上。脂肪肝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一般来讲,单纯的脂肪肝不需要药物治疗,只有肝脏有炎症时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脂肪肝多发生于肥胖、过量饮酒、高脂饮食、少动、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过量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者,大概占70%。一般来说,男性每天饮酒>40g、女性>20g,超过 5年都会出现酒精性脂肪肝。
从小运动量开始 减重每周不超1公斤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暴走10公里是较大的运动量,身体很难接受,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的脂肪肝患者更不适合。脂肪肝患者应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根据年龄及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其实,适合脂肪肝患者的运动不仅是暴走,像慢跑、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运动,即有氧运动都可以。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运动对脂肪肝患者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可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爱好选择。无论选择哪种运动,关键是必须每天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
另外,要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加大运动量,循序渐进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增加体内脂肪的消耗。
运动和运动减肥都不能一步到位,以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1公斤为宜。因为体重下降过快会适得其反,可能加重肝脏的损害。
控制能量摄入 改良饮食习惯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高蛋白质的质和量,给予适量脂肪,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同时戒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以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有效改善肝功能,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能量:对于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给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脂肪肝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应供给30~35千卡,以防止体重增加和避免加重脂肪堆积。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日每公斤应为20~25千卡,以控制或减轻体重,争取达到理想或适宜体重。
提高蛋白质的质与量: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脂蛋白合成,清除肝内积存的脂肪,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量以每日110~115g,重体力劳动者加至每日115~210g,占总能量的10%~15%为宜,并保证一定量的优质蛋白。
适量摄取脂肪:烹调油应该选用植物油,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从肝脏顺利运出。植物油含有的谷固醇、大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对治疗脂肪肝有益。建议每天给予脂肪<40g,约占总能量的20%为宜。对动物油脂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应适当限制。
低糖饮食: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酸,应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禁食富含单糖和双糖的食品,如高糖糕点、冰淇淋、干枣和糖果等。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60%为宜。
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与吸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饮食不宜过分精细,多吃蔬菜(如芹菜、白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量的膳食纤维摄入。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肝脏能贮存多种维生素,但生病时贮存能力降低,如不及时注意补充,就会引起体内维生素缺乏。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叶酸、胆碱、肌醇、钾、锌、镁等食物,以维持正常代谢,保护肝脏,纠正和防止缺乏。
多饮茶,戒酒、戒烟:多饮茶可促进脂肪代谢;戒烟、戒酒可以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毒性,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有利于肝脏的恢复。
3脂肪肝病人不能吃的5种食物
1.鸭蛋
是一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据分析,每100克鸭蛋中,所含脂肪为14.7克,而蛋白质仅为13克。所含胆固醇为634毫克,尤其是蛋黄,其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22毫克。
因此,有脂肪肝者,不宜多吃禽蛋,尤其忌吃蛋黄。
2.牛髓
属于一种高脂肪食品。据分析,每100克牛髓中,脂肪含量可高达95.8克,而且是动物性脂肪。因此,患有脂肪肝者,切勿多食。
3.猪肥肉
《本草备要》中记载:“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它是一种富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据分析,每100克猪肥肉中,脂肪的含量高达90.8克,这种高动物性脂肪食物,对于脂肪肝者,应当忌食。
4.猪脑
中医说它能“补骨髓,益虚劳”,并有补脑作用。但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高胆固醇食品。据分析,每100克猪脑中含有胆固醇3100毫克,列各类食物之首。
高胆固醇食品长期服用,对预防脂肪肝也是不利的。对已患有脂肪肝者,理应忌食为妥。
5.鹅肉
《本草求真》中记载:鹅肉“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民间多视鹅肉为大发之物,湿热内盛者忌之。
4脂肪肝应该如何预防
1、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2、适当运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特别不要随便吃广告上宣传的所谓保健类的药物。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4、此外,心情要开朗,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5脂肪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重度脂肪肝
重症脂肪肝是指临床症状凶恶,预后不良的脂肪肝。严格来说,它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脑病脂肪肝综合征。它与一般脂肪肝在临床症状、体征、疾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不同。
(一)妊娠急性脂肪肝
本病又称为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较为少见,预后恶劣。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末三个月(30-40周)发病。据认为,妊娠期大量口服与滴入四环素,有可能诱发本病。
主要临床症状:骤发的持续性恶心,呕吐,甚至呕血,伴有上腹疼痛,一周出现黄疸,常无瘙痒,以后黄疸迅速加深,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血清胆红素轻至中度升高,如合并DIC,则呕吐咖啡色液或鲜血。以及尿血,便血,紫癜,齿龈及注射部位出血,同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减少,FDP值上升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半数病人少尿,代谢性酸中毒等早期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二)脑病脂肪肝综合征(Reye综合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某种病毒感染,感冒样前驱症状和水痘,感染症状改善2-3天后,突然出现频繁呕吐,伴剧烈头痛,数小时内进入谵妄,痉挛,木僵和去大脑皮质状态,最后进入昏迷。常伴有发热,低血糖,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本病起病凶险,病死率高。
二、肝癌
肝癌是一种恶性肝脏疾病,在临床上可有恶液质、甲胎球的升高、肝功能异常、血沉增快等。但早期肝癌与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大多借助于CT检查。必要时作肝穿活检,以资鉴别。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