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心脏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关于心脏方面的疾病大家平时还应该多少注意一下的,有的人心脏容易出现早搏的情况,大家知道什么是早搏吗,关于早搏的危害有哪些呢,其实一些患有心脏病的人是早搏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只有认清出早搏的危害,才能够预防早搏的发生的,简单的了解一下早搏有哪些危害。
目录
1怎么治疗早搏
一、房性早搏的治疗
由于房性早搏导致房性早搏的基础心脏病及纠正诱发因素,对大多数人的房性早搏可不用针对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因频发房性早搏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的病人,除基础疾病的治疗外。可以选择应用β受体阻滞荆、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必要时也可以使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索他洛尔等。患者应避免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冠心病人尽量不使用IC类普罗帕酮,以防加重心肌缺血。
二、室性过早搏动的治疗
(1)无明显症状的功能性早搏不必治疗。
(2)由于情绪激动及烟酒过度引起的早搏,应去除诱因,口服地西泮等镇静剂。
(3)室性早搏引起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者,可以口服美西律(慢心律)0.1~0.2g,每日3次,或普罗帕酮(心律平)0.15g,每日3次。或胺碘酮0.2g,每日3次,达到总量5g后减量维持。
(4)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可用氯化钾2~3g加入5%葡萄糖中滴注,同时口服氯化钾溶液。必要时缓慢推注苯妥英钠125mg。
(5)下述室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因为可能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故应予以高度重视。
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患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脏病、瓣膜病患者。
②心功能不良,射血分数低于40%者。
③临床症状明显,有眩晕、黑矇或晕厥者。
④心电图;室性早搏呈Lown3级以上表现者(多源、成对、连续3个以上或有Ron T现象)。
⑤心肺复苏后出现室性早搏者。
⑥心电图伴有QT间期延长者。
(6)紧急控制室性早搏可以推注利多卡因50~100mg,有效后以1~4mg/min速度维持滴注。或将普罗帕酮70mg加入50%葡萄糖20ml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10%硫酸镁10~20ml。
早搏患者在生活中还应注意劳逸安排,睡眠充足。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病人应适当增加文体活动。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明显症状者须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此类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心电图检查常常有早搏,更年期过后,早搏可减少。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可以控制早搏。
此外,对老年人早搏的治疗,在选用药物时,要力求剂量偏小和安全有效,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摄情致,避免激动躁怒。还要饮食规律,做好预防。
2早搏的危害有哪些呢
早搏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早搏多见于健康人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孩子,常因过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情绪激动或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因素引起,往往因运动或心率加快而早搏消失。器质性早搏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见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等某些药物中毒、急性感染等,早搏常在运动或心率加快时增多。
功能性早搏一般为良性早搏,次数少于5次的为偶发早搏,一般不会影响心脏的血液排出量和供血,对健康影响不大。如果每分钟6次以上称为频发早搏,一般可以伴排血量减少,出现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如胸闷、心悸、头晕无力等,这种早搏要是发生在一个原有严重心脏病的人身上,可能会使他很快发生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情况。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到医院检查确诊。
早搏的危害大小存在个体差异,一旦发现早搏,应立即去医院作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因,积极消除各种诱因,使症状得到缓解。
每个患者的发病情况都不同的,而且早搏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如果是经常出现早搏的话,危害是很大的,就应该重视一下检查,了解一下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只有坚持治疗坚持就能够预防早搏的发生的,也就会预防早搏的危害的,建议大家平时多重视预防早搏问题。
3早搏等于心脏病吗
1 什么是早搏?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泵血器官,靠一收一放的搏动有节奏地泵出血液,供应人身脏器的代谢需要。心脏电活动的起源点──窦房结。在正常成人休息时,窦房结有规律地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向整个心脏传布,这就是我们常在心电图报告上见到的“窦性心律”。如果窦房结之外的心脏组织,控制心脏的电活动,就会使心脏在没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缩一次,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期前收缩或早搏。如果搏动的产生部位在心室,即为室性早搏;如早搏产生在心房,就是房性早搏。
2 早搏等于心脏病吗?
笼统地说早搏等于心脏病是错误的。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那更是无稽之谈。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约60%的人可记录到早搏。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发生过早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感觉到而已。因此临床医生将早搏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不合并心脏病的,我们称之为良性早搏。多发生在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更年期、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炊料时。另一种是合并有心脏病的早搏。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膜病、甲亢性心脏病等。把年龄与早搏相结合作病因诊断缺乏科学根据,如有人把年轻人与儿童的早搏归因于心肌炎,当没有任何心肌炎的证据时,便归因于"心肌炎后遗症"。把老年人的早搏归因于冠心病。这种臆测性的诊断使得大量预后很好的良性早搏病人长期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丢失了心爱的事业和家庭的幸福,甚至贻误终生。
4早搏如何预防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熬夜,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散步,打太极拳,利用一些健身器械进行健身训练将为你的身体带来长久的益处。
1、要戒烟及避免大量饮酒,因为吸烟及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2、要保持情绪稳定,要摆正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情绪高度紧张及大起大落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3、要定期到医院体检,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要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5早搏的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症状
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手抓感、悬空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询问有助了解早搏原因指导治疗,注意询问近期内有无感冒、发热、腹泻病史有助是否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断。
2、体检发现
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鉴别诊断
1、功能性早搏
在中青年人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查不出病理性诱因,往往是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喝浓茶,饮咖啡后引起的,一般出现在安静或临睡前,运动后早搏消失,功能性早搏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早搏大多会不治而愈,故无须治疗,但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思想乐观,生活有规律,不暴食,过量饮酒,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2、病理性早搏
患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及洋地黄中毒时,也常出现早搏,这属于病理性早搏,常见于下列情况:发生于老年人或儿童,运动后早搏次数增加,原来已确诊为心脏病者,心电图检查除发现早搏外,往往还有其它异常心电图改变,对于病理性早搏,应高度重视,及早上医院作心电图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如果出现严重的和频繁发作的早搏,最好住院进行观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