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出血及贫血、内分泌障碍、低蛋白血症、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6类症状。
目录
1肝硬化失代偿饮食原则有哪些
1、避免进食动物高蛋白:高蛋白饮食可使人体肠道内的产氨骤增,另外代谢产物含有较多的芳香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可以在肝硬化时抑制脑神经传导而诱发肝昏迷。
2、适当补充水果:进食香蕉等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次,始终保持肠道内产氨的及时清除。
3、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如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K和嗜酸乳杆菌等,稳定机体内环境。
4、必要时及时补钾:在食欲下降,或者呕吐、腹泻时,要及时补钾,如饮用鲜黄瓜汁、苹果汁等,避免发生低钾性碱中毒而导致肝性脑病。
5、远离铁制剂营养品:除非出血后的明显贫血,否则一般肝硬化患者避免服用含有铁制剂的营养品或矿物质,因为铁剂具有加重肝脏硬化的作用。
6、适当进食植物蛋白: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以少量食用植物蛋白为宜。因为植物蛋白中的芳香氨基酸较少,支链氨基酸却较多,而支链氨基酸可以拮抗部分毒性物质对脑神经功能的阻断。
7、食物宜细软:已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平时食物应做得细烂些,避免食用过于粗糙的食物,严禁食用坚硬带刺类的食物,如带刺的鱼肉、带骨的鸡肉以及坚果等,以防刮伤曲张的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8、忌酒。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还会引起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和蛋白质与维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2失代偿期肝硬化的6类症状
1、门脉高压:肝炎后肝硬化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以及腹水等症状,
2、出血及贫血:肝硬化可有齿龈出血、鼻衄、紫癜、出血倾向及贫血,而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一旦破裂,则会发生急性大出血,血色鲜红。
3、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是肝硬化的典型表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等内分泌障碍。当继发肝源性糖尿病,常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4、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引起双下肢浮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等症状。
5、消化道症状:肝硬化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消化道症状
6、全身症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肿等全身症状。
3肝硬化失代偿期有哪些护理原则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对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如早睡早起是一种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的习惯。肝硬化患者中午小睡一小时左右对健康很有利。
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情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属于早期,病情较轻,如果能阻止肝硬化的发展,那么与正常人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因此早期肝硬化患者不应该有任何心理负担,而应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情,对防止肝硬化的加重是大有益的。
饮食有规律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虽然病情较轻,但是也应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对肝脏、胰腺以及全身其他重要器官都是百弊而无一利的。除暴饮暴食外,还应该定时进食,不定时饮食则有可能干扰肝脏的工作规律,对肝脏不利。
加强体育锻炼
早期肝硬化患者为了促进和协调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应该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期间注意掌握运动强度,运动后要及时做放松的活动和休息,不宜运动完立刻坐下或躺下休息。
4肝硬化失代偿期怎么治疗
第一:饮食治疗: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及营养,有利于恢复肝细胞功能,稳定病情。给予高蛋白(无肝性脑病者)饮食,可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足够的热量、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可以满足机体需要,又增强机体抵抗力。
第二:日常保健:硒麦芽粉、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如体恒健养肝片。经功能试验证明,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养肝、保肝、护肝作用。肝脏是人体解毒的总机关,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他毒素功能。长期酗酒、服用药物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会造成肝脏的负担。
第三:适量运动,心态健康;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密切,精神压抑,暴怒激动都会影响肝脏机体的功能,加速病情恶化。保持健康心态,对自己和治疗都有信心,这都是极有力于肝硬化治疗的。
5如何区分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于长期肝脏炎症,肝脏中持续的炎症坏死病变,就刺激了肝脏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这些纤维组织就是肝脏里的“瘢痕”。瘢痕增生多了,肝脏就变得又硬又小,这就是肝硬化。医生们根据肝脏代偿能力把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大类。
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有30%的肝细胞工作,就可以维持人的正常生活。肝硬化早期,肝脏的基本功能尚可以由肝细胞中的“残兵败将”完成,维持白蛋白的正常供应,产生凝血因子,保证肝脏的代谢功能,因此还没有发生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医学上把这种早期肝硬化称为“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除慢性肝炎的表现外,可以没有其他特殊症状,常常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或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被发现。
如果肝硬化继续加重,肝细胞几乎被纤维组织代替,甚至“全军覆灭”,临床上就会出现腹水、出血、肝性脑病或肝衰竭,这就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了。
肝硬化患者随着疾病进展,肝脏“假小叶”形成增多。这些假小叶使肝脏内正常的血管受压,血流受阻,像河道阻塞一样,肝脏门静脉血管内压力增大,“上游”的血管出现“分流”,或形成静脉曲张。食道和胃底的静脉曲张,一旦受到食物摩擦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极易发生破裂出血。痔静脉曲张可引起痔疮出血。
由于肝脏产生白蛋白减少,加之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使腹腔血管内压力增加,血浆渗透压下降,血管里的液体渗出到腹腔,造成腹水。腹水形成后,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着腹水进入腹腔,发生腹腔感染。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血中的内毒素增多,血氨水平升高。这些有害毒素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肝性脑病(即肝昏迷)。
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可使脾脏瘀血而引起脾肿大。脾脏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灭活的场所。正常情况下,脾脏会“吃”掉一些衰老和异常的血细胞,维持血细胞的正常代谢。肿大的脾脏会把正常的血细胞也“吃”掉了,造成病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贫血。这就是医生们所说的“脾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