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玉米须大家一定是不陌生的,而且大家也是知道玉米须是一个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的物质。对于养生方面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用的也是比较多的。常常用到的就是用玉米须泡水,但是关于具体的玉米须在什么疾病方面作用比较大了解就不多,所以下面去了解下玉米须治疗慢性肾炎吗?
目录
1慢性肾炎的食疗方法都有哪些
1.鲫鱼1条,约重250克,剖腹去内脏洗净,装入大蒜末10克,外包干净白纸,用水湿透,放入谷糠内烧熟。鱼蒜全食,有条件者每日1条。适用于慢性肾炎及营养不良性水肿。
2.糯米、芡实各30克,白果10枚(去壳),煮粥。每日服1次,10日为一疗程。此粥具有健脾补肾、固涩敛精之效。
3.猪肾1个,党参、黄芪、芡实各20克。将猪肾剖开,去筋膜洗净,与药共煮汤食用。此方适用于慢性肾炎恢复期及脾肾气虚患者。
4.青头雄鸭1只,粳米适量,葱白3茎。将青头鸭肉切细煮至极烂,再加米、葱白煮粥,或用鸭汤煮粥,温热食,5~7日为一疗程。此方具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一切水肿病人。
5.粳米50~100克,商陆5克。先将商陆用水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变腹水。
6.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250克,瘦牛肉500克,盐少许。
将牛肉切块与蚕豆、盐同放砂锅内,煨炖熟烂即可食用,每日2次,随量食。
7.葫芦皮,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同放锅内加水约400毫升,煎至约150毫升,去渣即成。饮汤,每日1剂,至浮肿消退为止。
2玉米须煎汤代茶饮可治慢性肾炎
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
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
用玉米须泡水喝治肾炎
取新鲜玉米须50克或干品30克,冬瓜皮30克,加温水300毫升,用文火煎煮30分钟,约得100~150ml药液,滤渣后内服,可治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
玉米须是指在玉米成熟收获季节采集的花柱和柱头,其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药理研究证明,具有利尿、降压、利胆、降糖等作用,可辅助治疗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高血压、慢性胆囊炎、糖尿病等病。其中,用于慢性肾炎的功效主要表现在利尿,改善肾功能,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方面。曾有一位肾炎患者在坚持泡服玉米须茶三个月后蛋白尿血尿明显减少,肾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2.止泻: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水泻,玉米须或玉米芯水煎服有止泻作用。
3.降压:常用玉米须与野菊花、决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关于玉米须治疗慢性肾炎吗,大家也了解的很清楚了。对于肾炎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这样大家在吃玉米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玉米须煮水喝,这样既不会浪费同时还能很好的利用到玉米须中所含有的一些营养价值,岂不是两全其美。
3慢性肾炎的明显表现有什么
第一、身体浮肿。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脸面、眼睑以及四肢等。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肾炎早期症状,而且身体浮肿会一直出现在整个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病人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前者只是在早晨发现脸颊、眼部出现明显的水肿,还会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出现脚踝部位明显的水肿现象。后者就比较严重了,可能全身都会出现浮肿现象,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千万不可拖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及早确诊病情。
第二、高血压症状。肾脏发生病变,不能把产生的废弃物排出体外,这时肾脏就会产生一些促使血压升高的物质,临床上有90%的肾病患者都会有高血压,血压升高会给肾脏脏成很大的影响,血压越高,对肾脏疾病的危害就越大,一般是中等度血压增高,大约为180~150120~90毫米汞柱;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肾炎病人特别了,一般情况下肾炎和高血压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两个疾病并没有相互影响。但是,一旦肾炎患者病情恶化为肾衰竭或尿毒症的时候,高血压现象就会随之而来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三、尿量明显减少。这一点也要特别重视了!一般情况下,急性肾炎会出现状况明显的尿量减少而且尿液的颜色比较暗比较深(可能伴有浮肿现象),少数患者会出现无尿现象!还有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个别肾炎患者会出现尿血(尿液中有血丝,尿液呈浓茶色)现象,这种严重的症状会持续几天乃至数周。
第四、尿液中出现泡沫现象。这是很多肾炎患者最为容易忽略的问题,并且没有特别的重视。尿液中泡沫增多即预示着尿液中尿蛋白已经增多,人体内正在大量流失蛋白质。而流失蛋白质的原因就是肾脏功能受到损伤不能很好的洗手,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
第五、有链球菌感染史。如流感、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齿龈脓肿、猩红热、水痘、麻疹、皮肤脓疮等疾病治愈后7-20周进行尿常规追踪检查,能早期发现肾炎的征兆。这一点或许我们会很大程度的忽略,这就需要我们多加留心和了。
4慢性肾炎检查
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慢性肾炎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慢性肾炎一般要做尿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量、尿比重、尿蛋白及尿沉渣):慢性肾炎必有现象为尿液异常。水肿及肾功能影响尿量变化,水肿期间尿量减少,无水肿者尿量多数正常。肾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禁水10-12h)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Osm/(kg·H2O)。尿蛋白含量一般在1-3g/d,亦可呈大量蛋白尿(>3.5g/d)。尿沉渣中可见到颗粒管型,伴有轻度至中度的血尿。
尿液其他检查:
尿C3检测:膜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肾炎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包括IgA肾病)。微小病变型及局灶节段性肾炎阳性率最低。
尿FDP检测:慢性肾炎患者的测定结果与C3测定相似,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阳性率较高,局灶节段性肾炎及微小病变阳性率较低。
尿圆盘电泳: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高分子蛋白尿。微小病变、IgM肾病、早期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多见中分子蛋白尿。
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临床意义与尿圆盘电泳相似,膜增殖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IgA肾病多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SPI>0.2),微小病变、IgM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等病例半数以上SPI≤0.2。
2、肾功能检查: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不全主要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多数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轻微降低,但未降到正常值的50%以下,所以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若Ccr降至50%以下则血清肌酐(血清肌酐到达133?mol/L)和尿素氮增高。继之,则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尿浓缩功能减退及酚红排泄率明显降低)。酚红排泄率受肾血浆量的影响较大,不能完全代表肾小管功能。
除了上述两项检查外,慢性肾炎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肾活检、肾脏B超、心电图,X线胸片、骨片和胃镜检查等诊断病情。
5慢性肾炎的治疗
慢性肾炎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且需时长,目前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慢性肾炎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治疗:
1、对症治疗,针对感染应合理选用抗高血压和利尿剂药物,选择有效而肾毒性小的抗生素等。不仅要治疗全身性高血压,而且要控制肾小球局部的高血压,即解决其高灌注、高滤过问题。应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或其他转换酶抑制药及钙通道阻滞药,延缓病情进展。
2、激素及免疫抑制药治疗,长疗程的泼尼松口服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继以隔天口服泼尼松1mg/kg。本症还应强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过程的可能。而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患儿,常规激素效应者仅23.1%。若经2周6次冲击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或虽部分效应,而后尿蛋白再次增高,则加用环磷酰胺。激素耐药者,环孢素伴用少量激素(30mg/m2隔天)取得一定疗效。
3、抗凝疗法、用肝素抗凝剂、纤溶药物(如,尿激酶、蝮蛇抗栓酶等)和双嘧达莫(潘生丁)等,但目前存在争议。
4、日常治疗。去除感染病灶,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患儿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肾功能不全切忌摄入过量蛋白,过量蛋白不仅增加肾排泄含氮代谢物的负担,加重氮质血症,还会导致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和加速肾小球的硬化过程。因此患儿因保持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酮酸(每天1.25-1.6g/418kJ(1.25-1.6g/100kcal))。同时注意低磷和摄入优质动物蛋白。
温馨提示:
预防慢性肾炎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及减少感染发生机会,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