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应与牙齿感觉过敏症相鉴别。牙齿感觉过敏症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均引起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可找到1个或数个过敏区。那么龋齿的危害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1 治疗龋齿的方法有哪些呢
1、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一般多用于治疗早期的龋齿,龋齿在发生的早期因为龋环还比较浅,而且这个时期龋洞还没有形成,家长可以给孩子用氨硝酸银和氟化钠等药物来进行治疗,这些药物都有很好的防腐杀菌的作用,对于幼儿龋齿的治疗是极为有效的,这也是治疗早期龋齿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了。
2、龋坏组织磨除法:
龋坏组织磨除法也是现在医学上针对龋齿的治疗比较多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一般多用于治疗龋坏面积比较广泛的龋齿,通过磨除过锐的牙尖、牙齿边缘以及牙齿表层的龋坏组织来达到治疗龋齿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龋齿的治疗也是极为有效的,家长们可以给孩子试一试这种治疗方法。
3、龋坏组织充填法:
龋坏组织充填法就是我们平时多说的补牙,这种方法是临床上用的最多的一种治疗方法了,而且充填术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病情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了,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治疗龋坏组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还不会损坏患者牙齿功能,因此,这种方法在现在医学上是比较常用的。
2龋齿的危害有哪些
1.疼痛。龋齿损伤到牙髓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
2.继发感染。龋齿属于细菌性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甚至颌骨骨髓炎。它还可作为口腔病灶,导致全身性疾病,如肾炎、心脏病等。
3.影响消化和吸收。牙齿龋坏后,咀嚼功能降低,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损伤口腔黏膜。牙齿龋坏后,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造成口腔溃疡。
5.牙齿缺失。当整个牙冠龋坏后,无法修复,只能拔除。龋齿是成人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
3龋齿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
1.龋齿的好发部位
龋齿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滞留密切相关。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致。
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龋坏。
2.龋齿的好发牙齿
由于不同牙齿的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各有其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存在着很大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3.龋坏程度
龋齿的表现以色、形、质的改变为主,其中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
龋坏在X线片上呈黑色透射区,对难以确诊者(如邻面龋),可借助X线片协助诊断。
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牙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4龋齿的饮食食谱
1,柳根米粥:
[原料]柳根30 g,粳米100~150 g。
[制法]加清水适量煮粥,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牙痛证。
[服法]1剂/d,早、晚热服。
2,黄瓜豆腐汤:
[原料]黄瓜250 g、嫩豆腐2,50 g,调料适量,
[制法]黄瓜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煮汤,汤将熟时人豆腐再煮片刻,加调料即可。
[功效]清胃止痛。适用于胃火上炎型牙痛证。
[服法]佐餐食。
3,花椒粥:
[原料]花椒5 g,粳米50 g。
[制法]花椒煎水,去渣取汁加粳米入内煮粥。
[功效]温里散寒、止痛。适用于阴寒内盛型牙痛证。
[服法]空腹热服,1次/d。
5龋齿的护理方法
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细菌,减少菌斑形成。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幼儿3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要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这样就可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刷牙后要漱口。不要横刷,横刷容易损伤牙龈,也刷不净牙缝里的残渣。
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习惯,按时增加各种辅食,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减少食物残屑堆积。硬质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强牙周组织,又能磨擦牙齿咬面,可能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窝沟龋。
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
我国是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龋是有困难的。但近年来,糖制食品和各种饮料显著增多。应注意宣传使家长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点的习惯,睡前不吃糖,注意儿童三餐的质得。从幼儿就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要重视母乳喂养婴儿。近来国际上提倡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使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来降低龋齿,这在我国当前是不实际的,也是不经济的。最近据报导美国常用的某种代糖(aspartame)含有毒性,已经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主要是通过氟化法(fluoridation)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近代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方法有:自来水氟化(central water fluoridation)、学校饮水氟化(school water fluoridation)、牙面涂氟(topical fluoridization)、含氟牙膏刷牙(fluoridetoothbrushing)、氟溶液漱口(fluorde mouthrinse)等方法。
温馨提示:
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合理刷牙方法。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