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只有找出导致疾病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而且也可以在生活中去预防好,这样也可以直接避免疾病的发生。当前来看脑瘫的病因相当的复杂,较多的新生儿会出现脑瘫的症状,严重的伤害到了患儿脑部的健康,朋友们需要将脑瘫警惕起来,而且还要去进行脑瘫的预防工作才可以,接下来为朋友们介绍一下脑瘫的预防措施会有哪些呢。
目录
1脑瘫的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
脑瘫的患者除了不能够生活自理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困扰存在的,如果一个家庭里出现了脑瘫患儿的话那么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噩梦的开始,脑瘫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们都知道治疗脑瘫宜早不宜晚,因为新生儿脑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基本相同,出生后脑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脑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越能得到修复,从而能减少或减轻脑瘫的症状。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最适合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呢?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平时参加活动的只占三分之一。神经细胞难以再生,但大脑的可塑性很大,可以重塑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年龄越小治疗,重塑代偿能力越强,治疗效果越好。
此外,小儿脑瘫的发展是动态过程,因此小儿脑瘫患儿在婴儿期即表现出一些“异常”,如果这些“异常”不能被早期治疗,随着肌张力的增高、病理反射的出现,其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度增加,会造成不良姿势、肢体畸形,如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行走时足尖着地、膝关节或肘关节屈曲挛缩。如果小儿脑瘫患儿在婴儿期,这些“异常”就得到正确的早期治疗,一些轻、中度小儿脑瘫的病情发展就能得到抑制,而一些重度小儿脑瘫可减轻至轻度。
脑瘫最佳治疗时机是什么时候?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在6岁以前,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尚未发育成熟,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因此,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一般地说正常儿童在6岁以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都已基本发育完善,并形成专一化,如果在这个年龄以后再开始发展各种功能,就会出现较大的困难。脑瘫早期治疗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患儿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过程中,让已受损害或损伤的这一部分大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代偿。因此,脑瘫理想的治疗时间应该从婴儿期6个月之前开始,早期干预的方法应该是综合性、多方面的。
脑瘫患儿症状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程度不同,故应自出生后开始进行长期随访,防患于未然。一般建议对高危人群应自出生后开始,每隔1-2月接受1次相关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脑瘫是由多种因素导致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组织受损或死亡所致,其治疗难点在于神经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而一直以来,传统治疗脑瘫的方法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或是康复训练,往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损、变异或坏死组织的修复。但随着“神经细胞三联修复疗法”的成功问世,为脑瘫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更方便、快速的途径。
2脑瘫预防工作怎么做
1、防止感染性疾病,发生新生儿脱离母体来到人间,器官内脏的发育均还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又由于皮肤娇嫩,皮下血管丰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皮肤、粘膜稍有破损,细菌、病毒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从而酿成败血症和病毒血症,进而成为脑炎、脑膜炎,使脑受到损害,导致脑瘫发生。为此,积极预防新生儿期的感染性疾病,对于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密切观察黄疸的消长,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 3天开始出现,持续约 7~ 10天完全消退 (未成熟儿可延至 2~ 3周才消退 ),黄疸不很深。黄疸出现过早、于出生后 2天内即出现,并逐渐加深,持续时间又长,均可能为病理性黄疸,应及时治疗。
3、注意观察前囟,前囟是反映颅内病变的一面镜子,需经常观察。正常的前囟出生时约为 2.5cm×2.5cm大小,微凹陷或呈平坦状,有搏动,若前囟上抬、紧张,则见于发热或颅内有病变。前囟约在 1岁到 1岁半时完全闭合,若闭合过早 (3个月内闭合 ),则可能为大脑发育不良,过迟闭合,除见于佝偻病外,还是脑积水的一个重要表现。
4、实行母乳喂养,母乳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含有许多免疫物质和抗感染因子,这是其它代乳品所不具备的。事实证明,用纯母乳喂养 4~ 6个月的孩子,其呼吸道感染、腹泻、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比人工喂养儿少。注意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高热惊厥好发于 6个月龄到 3周岁的婴幼儿,多在高热骤起的 24小时内出现,患病率约为 3~ 5%。当体温降至 39℃以下时,惊厥往往停止,神志转清。惊厥持续时间短则数秒钟,长的可达数分钟乃至数十分钟。
3确诊脑瘫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1.智力低下
脑瘫常有运动发育落后,动作不协调,不灵活,原始反射、VOJTA姿势反射,调正反应和平衡反应异常等脑瘫症状,在婴儿早期易被误诊为脑瘫,但其智力落后的症状较为突出,肌张力基本正常,无姿势异常。
2.运动发育迟缓
有些小儿的运动发育稍比正常同龄儿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其不伴异常的肌张力和姿势反射,无异常的运动模式,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反射的脑瘫症状。确诊脑瘫的依据主要有哪些?运动发育落后的症状随小儿年龄增长和着重运动训练后,可在短期内使症状消失。
3.先天性肌弛缓
确诊脑瘫的依据主要有哪些?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的脑瘫症状。平时常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时被误诊为张力低下型脑瘫,但后者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4.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
肌肉无力并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4脑瘫患者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脑瘫患者吃的食物一、脑瘫患者平时应细嚼慢饮,避免粗糙的食物,选择易肖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在色、香、味上加以调整,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滋肾养肝,健脾胃养心血之品,常饮骨头汤;多食桂圆、大枣、莲子、黄芪、党参、胡桃、山药等以达强筋健骨,补益脾胃的功能。对于心脾两亏的患儿,应根据其脾胃吸收功能,逐步加强饮食营养。可用茨实、薏米、山药、北芪煲瘦肉汤,或茨实、薏米、肉汁煮粥服用等,耐心喂服,保证能量供给。施以调整情志的饮食以使患儿心情愉悦,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应避免引起脾气的食物。
脑瘫患者吃的食物二、气虚、阳虚脑瘫患者表现为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自汗,应指导施以补气、补阳的食物。一般情况下可食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鹑蛋、猪肉、牛奶等,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脑瘫患者吃的食物三、如患儿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可指导家长应用冬令进补的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鲇鱼、鳝鱼、海虾等。
脑瘫患者吃的食物四、阴虚、血虚脑瘫患者现为腹胀、纳呆、腹泻、倦怠消瘦等,应指导家长施以滋阴、补血的食物。如蛋类、百合、海参、桂圆、甲鱼、蚌肉等。
脑瘫患者吃的食物五、如患儿有胃热,二便不通,消化吸收差,应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指导家长用清补食物。如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5脑瘫治疗别忽视心理治疗
1、倾听和理解。
医师只有具有深刻的同情心和科学的好奇心时才能做到耐心地听、注意地听。所谓理解是指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来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患者的内心体验,对自己困难所持的态度,还有那些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言外之意等。
2、安慰、鼓励和保证。
安慰要做到真诚才起作用。不要让患者感到是敷衍和礼仪性的,也不要言过其实,让患者感到虚伪或有被疏远和冷落、凄凉之感。鼓励和保证要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接受康复医治尚有许多困难这一事实,但又要有勇气和疾病作斗争。研究康复医治及疗效情况,尽量改善生活质量。保证不能过头,不能实现的保证有时会给患者造成无望感。
3、商讨和建议。
所谓商讨是指任何医治都是要由医患双方共同完成的,尤其是像脑瘫这样的残疾,医理由以平等的态度与患儿父母甚至患儿本人商量哪一种医治方案更切合实际。所提的建议要考虑到患儿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及客观环境,要有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并尽量做到具体可行。
4、认知及行为医治。
认知医治即一类以改变不良认知方式为基本手段的心理医治方法。认知医治的目的就在于矫正不正确的认知,使患者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改变,这正是患儿及家属极需帮助的问题。认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治各类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