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有很多,针对冠心病的护理方面,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预防猝死的可能,比如心肌梗塞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状态,比如生活起居,心情等方面都是重点,当然,最好是掌握一些比较好的调理方式。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合理运动与冠心病说再见!
目录
1有效护理冠心病的六种常见措施
一、预防重于治疗: 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应及早治疗。
二、调整环境,学习放松心情,维持愉快平稳的心情。
三、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每次运动约20~60分为宜,可渐进增加。
(一)避免闭气用力活动,如举重、拔河、推重物等。
(二)运动时如有任何不舒服应立即休息(必要时先服药)。
四、均衡的饮食习惯及适当的热量控制(勿暴饮暴食):采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及高纤维饮食为主。
五、维持正常的排泄习惯,避免便秘(避免闭气用力解便)
六、维持理想体重,理想体重算法: 男: (身高-80)xO.7±10% 女: (身高-70)x0.6±10%
专家表示,冠心病是老年的高发疾病,主要就是指5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是各种疾病的高发群体,因此,建议是掌握一些比较好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比如太极运动,或者是乒乓球等,但需要注意最好不要剧烈。
2合理运动与冠心病说再见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将持续增加。虽然冠心病的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其发病源头可以追溯至青年时期错误的生活习惯,日积月累所造成。
鉴于此,世界各国普遍推广“运动是良医”的健身意识,希望通过多运动改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冠心病产生的病因,最大限度的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可能。
冠心病风险与运动干预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嗜酒和久坐不动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图1),对于已存在冠心病的患者,这些因素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要想远离冠心病,在青年时期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合理膳食和作息规律的基础上,“多运动”,尤其在健康青年人中,是预防冠心病最无争议、效果理想且成本低廉的主流方法。
运动对冠心病的干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运动时冠状动脉呈扩张状态,以增加心脏的血流供应,经常运动能有效促进冠状动脉的舒张功能,从而保障高体力劳作时心脏对血流量的需求,即改善心功能。经过世界各国多年研究实践表明,运动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能显著的降低总胆固醇,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保护性脂蛋白”,具有阻止、延缓血管的粥样硬化的进程(图2),同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时,相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加强,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的“守护天使”。运动是目前被认为最好的提升高密度胆固醇的治疗方法,同时带来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从而有效的保护冠心病人冠脉硬化的进一步加重,因此“运动受限”的冠心病人,也应适当运动以辅助和促进降脂药物的疗效。青年多属“运动不受限制”人群,尤其肥胖者应积极多运动,在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强度较高的中到大运动量的运动,以减少日后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2、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血糖浓度过高,严重危害血管壁,运动本身就是治疗慢性高血糖(糖尿病)的基石。
3、降低动脉血压,高血压是血管病变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高血压不仅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病因,也是冠心病恶化的加速器(图3)。一次运动后便可产生降压效应,长期运动可以带来稳定的降压效果,从而达到维护血管健康的目的。
4、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亢进,从而达到减肥、控制体重、改善情绪等诸多不良因素。不要忽视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治疗的最终效果。
冠心病运动疗法的原则
理想的运动效果可以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粥样斑块的生成。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来说,运动的好处是肯定的,而且运动风险较低。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依据个人状况,以临床症状不再加重为限可以适当运动。在规范的治疗前提下,引入合理的运动,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以降低冠心病人的心梗及猝死在内的所有心脏事件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冠心病人也面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等问题,通过运动提高心肺的运动耐受能力,增加肌力,对药物治疗的促进和巩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的开展运动疗法应该引起各级卫生组织的重视。
冠心病人适当运动好处多
1、单纯采用运动或联合药物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进行治疗。青中年时期对“三高”的治疗主要靠多运动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有较高的要求,老年患者的运动应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依赖药物治疗的比例更多一些,运动属于辅助治疗地位。需要提醒的是,缺乏必要的运动会使药物治疗达不到预期。
2、改善心肺功能,冠心病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心功能受损,过低的心功能不利于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心肺耐力(运动耐受能力)的改善依赖适当的运动。
3、提高机体的其它疾病抵抗力,如感染、骨质疏松等,以减缓冠心病的治疗压力。
运动处方的制定
冠心病人的运动处方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循序渐进及个体化原则,以提高运动处方可执行性。运动处方基本内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依据临床医师对患者运动风险的评价,量力完成处方,3-6月可获得运动治疗效果。
(一)运动形式:
1、无运动限制类,可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甚至包括耐力训练,对抗性竞技运动和有身体接触的运动。
2、适度练习类,可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网球、足球和有氧类运动。
3、轻微运动类,如休闲娱乐、游泳、骑车、高尔夫等。
4、适度运动限制类,可参加工作,但不能承受规律性体育锻炼。
5、严格运动限制类,只能在房间里适度活动和在轮椅运动。
(二)运动负荷
1、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有氧运动为主。
2、60岁以下,运动适宜心率(次/分)= 180- 年龄(岁),60岁以上,运动适宜心率(次/分)= 170- 年龄(岁),严重者心率可更低,甚至只要动起来就有益处。
3、每周运动频率3-7次,每次30-60分钟,依据个人耐受情况可减少,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
运动疗法的目标及注意事项
(一)运动应达到的目标或效果
1、运动在冠心病管理中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改善血脂”和“减肥”两个方面。“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这一口号揭示了高胆固醇与冠心病发生的核心关系,冠心病人的血脂管理是全球性的难点。血脂变化对运动相当敏感,对于血脂治疗难度大的冠心病患者适当运动联合降脂药物可以达到预期的血脂水平,以缓解大剂量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压力。
2、体重管理也是冠心病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严重肥胖者,完成减重目标的13%便可获得临床收益,即治疗难度减轻。因此在引入运动疗法的冠心病人应把体重和血脂变化作为运动疗法的主要目标。
(二)冠心病人运动注意事项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冠心病人心脏基础条件较差,运动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不能过于追求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并非运动越多越好!冠心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药物和临床治疗,缺乏适当运动却又让患者临床变得“难以收拾”,因此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多的体现在药物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升,包括药物种类和剂量减少,冠心病发作程度的减轻,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医疗成本的降低,只要以上任何一方面有改善便表明运动有效。运动的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应咨询心血管病专科医生,以排除运动的禁忌症,在运动开始的早期应有一个适应阶段,哪怕是轻微活动。在运动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心脏情况,或有症状时立即就医,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必须的实验室检查。
2、学会对运动的主观感觉评价,在运动能力提升过程中,始终以不吃力完成作为运动量调整的标准。
3、关注身体对运动的细微反应,如发生轻度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晕眩等都是运动停止的信号,汗量也是运动量的评判标准,冠心病人运动应避免大汗量。
4、冠心病人应注意休息和运动后的机体恢复,疲劳状态下更易发生运动过量,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5、应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3冠心病跟遗传有关
冠心病跟遗传脱不开关系
有一项调查发现,冠心病有遗传易感性的特点。人体的多种脂蛋白均由脂质,和环形的脱辅基蛋白构成。而人体中任何蛋白质,都是由组织细胞的,一种基因控制的,同样,每一种,脱辅基脂蛋白的产生也受人体,肝细胞等组织的一种基因控制。据调查:人群中的30%-50%会因这种遗传基因的,缺陷而患冠心病。
除遗传基因缺外,由于同一家族中,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起居习惯等类似,以及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族倾向。如果冠心病人的家庭成员,能共同改变高脂饮食、高热量、高盐、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冠心病的发病是肯定会降低的。
对于疾病的遗传性,相信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确实,冠心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建议患有冠心病的家长朋友们在,平时就应该多加,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最好能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下检查,避免因为发现不及时,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情绪会影响冠心病
专家认为,情绪剧变可诱发急性冠脉事件;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而越来越多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由一半以上是冠心病引起,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证明,可高达80%以上。这些患者年龄多不太大,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病史,发病前也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很少能引起病人或医生的注意。由此看来,要真正认识冠心病,医生还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4冠心病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第一、冠心病患者日常用药一定要规范、规律。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而言,切忌随意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改善,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常常导致心肌梗死等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第二、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心绞痛频繁发作,最怕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一旦发现这种苗头,就应该到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如果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或者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心绞痛症状迅速改善,则可以带药回家继续治疗。
第三、对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经过冠脉造影证实冠脉三支严重病变,患者又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时,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对这类患者,在日常规范、规律服药的同时,患者在进行相关活动前,可以先含服速效救心或硝酸甘油片,提高心肌血供,避免心绞痛的发作。
第四、发生剧烈胸痛时,一定要知道自我急救知识。首先,不要紧张,先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片等药,先将心绞痛症状适当控制,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心绞痛症状缓解,可以在家里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心绞痛仍然不能缓解,则需立即打电话通知医院,到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治。
第五、在规律服用西药的同时,适当配合中医药,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西药疗效不佳或畏惧西药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时,使用中医药治疗,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
5哪些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不适合洗澡
沐浴是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患了冠心病,尤其是老年朋友患上冠心病要注意沐浴注意的问题,因为不当的洗澡可能会诱发冠心病的突发,给患者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那么那种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不适合洗澡呢,这里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冠心病的注意事项。
1、环境温差较大时不宜洗澡
专家提示:环境温差较大的时候不适宜患者洗澡,因此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以减少对身体的刺激;同时更衣室与浴室的温差不要太大,以免着凉。
2、空腹或饱餐后不宜洗澡
患者在空腹的情况下不能洗澡,因为在洗澡时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容易出现危险。饱餐后也不适宜洗澡,因为饭后肠胃开始工作,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因此心肌的供血就会相对不足,心脏的负担较大。
3、情绪出现波动时不宜洗澡
患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要避免洗澡,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心肌的供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因此要避免在情绪波动较大时洗澡,以免出现不测。
哪些情况下冠心病不适合洗澡,希望上面专家介绍的冠心病的注意事项对大家有帮助,作为一种发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疾病,冠心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大家了解这种疾病的注意问题,可以有效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和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