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那么治疗心衰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目录
1心衰
1.急性心力衰竭(1)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 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 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L/min·m)。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2.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施呼吸,提示预后不良。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脉搏强弱交替,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
(2)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淤血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心脏增大、颈静脉充盈、肝大和压痛、发绀、下垂性水肿和胸腹水等。
(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LVEF>40%~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2治疗心衰的三种方法
有些疾病不仅是经常骚扰我们生活的病症,其还是把我们送上黄泉路的严重性病症,心衰就是其中的一种。专家表示,心衰若想被控制也是有很多方法的,只要我们能尽早将其治疗其就能实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心衰的治疗方法吧。
常见心衰治疗有三种方法:
1、氧疗与通气支持
尽管很少有证据显示增加氧供量能改善预后,但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心衰患者,维持氧饱和度在95%~98%的水平有助于防止外周脏器衰竭。首先可通过增加吸氧浓度的方法,如效果不佳可考虑应用无创性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加强利尿剂的应用
在发生急性加重症状之前,常有水钠潴留,因此对于CHF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监测体重变化,如3天内体重增加2 kg以上,应及时加大利尿剂用量。多数患者经过上述相应处置症状会迅速改善。对于CHF急性加重时伴有液体潴留的患者适用利尿剂治疗,推荐静脉给予襻利尿剂,同时注意监测血钾。
3、给予适当的静脉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急性加重期患者消化道淤血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建议此时应予静脉用药,以尽快达到疗效,但应尽量避免含钠的液体。静脉用药的选择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
①如收缩压100 mmHg , 有肺淤血,可应用呋塞米加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硝普钠。
②如收缩压85~100 mmHg,有肺淤血,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③如收缩压
④如收缩压250 mg/ min 或去甲肾上腺素等。
活下去的信念是支撑我们战胜疾病的特效药,因此,在心衰的治疗上,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的心理想法与众不同,令自己的意志变得坚强。另外,心衰这种疾病在治疗期间,我们必须要做好它的护理工作,并且要多注意休息,且要在安静的环境内进行。
3引起突发的右侧心衰的五大诱因
突发的右侧心衰即急性右心衰竭,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伴咯血,部分患者出现晕厥。日常生活中引起突发的右侧心衰的因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营养缺乏晚期肿瘤患者、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以及贫血与出血等。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患者还需早发现早治疗。
引起突发的右侧心衰的五大诱因具体如下:
1、营养缺乏晚期肿瘤患者
营养缺乏晚期肿瘤患者多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化疗以后,进食一般很差,多半靠药物维持,园而全身营养及心肌营养都很缺乏,恶液质状态。心脏是一个不断需要能量来维持的器官,长期营养缺乏必然导致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化,进而出现收缩及舒张功能的障碍,出现心力衰竭。
2、感染
感染中毒晚期患者由于抵抗力极弱,多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因而细菌的内、外毒素均可累及心肌-甚至有中毒性心肌炎发生,导致心肌的功能障碍,从而促进心衰的发生。
3、药物影响
化疗中许多药物,尤其是阿霉索、环磷酰胺、5-Fu(5-氟尿嘧啶)、柔红霉素等对心脏有直接毒性,直接引起心肌变性、灶性坏死、炎症渗出等改变而致心衰。
4、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大多数患者进食差,加上化疗后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出汗等均可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一个衰竭患者。低K+、低Ca2+、低Mg2+均对心肌有明显影响。低K+可导致低K+性心肌炎图;低Ca2+、低Mg2+均可致心肌能源耗竭,收缩无力。
5、贫血与出血
慢性贫血病人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加,使心肌缺氧甚至坏死,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出血也会使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心排血量也降低,使得心肌血量减少,耗氧量增加,进而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衰。
4心衰者如何自我保护
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损害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心脏舒张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血液循环的结果。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力衰竭表现有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表现为下肢踝部水肿和尿量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共同病理状态,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心力衰竭的慢性心血管病是高血压(血压食品)、冠心病及糖尿病(糖尿病食品)。
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科学的手段自我保护,是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环节。患者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
如针对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通过长期治疗把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
预防可促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预防呼吸道感染
已有心力衰竭病症但病情稳定的人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
●掌握好活动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选择清淡少盐饮食
饮食应少油(油食品)腻,多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保持健康(健康食品)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食品)。
合理用药
有的药物治标迅速,可很快缓解症状,而有的药物则需要长期服用才能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利尿剂,这是惟一能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但不能单独用来控制心力衰竭,使病情稳定。洋地黄制剂(地高辛)则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减轻患者症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博通、蒙诺等),所有左心收缩功能减退的心力衰竭病人都要用,除非病人对这类药物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但这类药的应用要早期开始,并长期使用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β-受体阻滞剂,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用,但绝不是用药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5心衰引起绝汗的常规化验
绝汗病证名。又称脱汗。真气将败绝时出的汗,为病危时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绝汗是对患者身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症状,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所以患者在治疗绝汗前,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常规化验,这样才能及时确定引发绝汗的原因。
绝汗的常规化验:
①末梢血液检查:贫血为心衰加重因素,WBC增加及核左移提示感染,为心衰常见诱因。
②尿常规及肾功能:有助于与肾脏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和肾病性水肿的鉴别。
③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检测:低钾、低钠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是难治性心衰的诱因。
④肝功能:有助于与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非心源性水肿的鉴别。
⑤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是心衰的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
⑥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浆脑钠素与左室功能不全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心衰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BNP>100pg/ml即可诊断心功能不全或症状性心衰,也是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指标。但不能区别收缩与舒张功能不全,其临床应用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