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但是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突发性颈椎间盘突(脱)出症,大多数是以瘫痪为首发症状。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颈部损伤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有关。
目录
1腰椎间盘突出日常要怎样保养
1、坐姿上: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久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松驰下肢肌肉。另外,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患者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因为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驰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
2、活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养在早晨起床后身体各部肌肉还没活动开,突然的动作会引发腰痛。所以一些细微的动作也要慎重,如洗脸时应将一只脚放在矮台上,穿鞋时不要半蹲,应坐下穿,不要直接弯腰取物,应先屈膝再下蹲等。
3、如厕:上厕所方便后起身时,应用手支在墙壁上站起。尤其是从蹲位站立起来时,很容易伤着腰,这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养注意事项之一。
4、上班: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养包括上班路上及工作时走路时腹部要用力。等公共汽车时,不要双腿并齐站立,将一只脚搭在低矮的台阶上或石头上会感觉轻松得多。上楼梯时,慢慢地微屈着身子要比直着上楼腰部受力小。
5、工作:避免劳动过度,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行学习、劳动。工作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时而按摩腰腿部,或做一下体操,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2腰间盘突出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1、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由于内分泌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产后骨关节以及韧带都比较松弛,对于腰椎的约束,以及坚固力量减弱,从而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2、很多新妈妈产后以养为主,很少活动,所以体重有所增加。腹部过于肥胖,使腰部肌肉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
3、不合理姿势,很多新妈妈在月子期间,要照顾宝宝,经常抱着宝宝,姿势不正确会导致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
4、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所以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避免着凉和受风,应长期处在温暖的环境。
5、高跟鞋作祟:从人体力学角度讲,鞋对于人,就相当于建筑物的地基,地基前倾,重心必然前移,脊柱的弯曲加大,高跟鞋被称为腰椎杀手道理也就在于此。所以,医生都会告诫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宜穿高跟鞋,患者也都加以注意。
3腰间盘突出吃什么好
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蛋白质、钙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小虾米、海带等,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动物肝脏,饮食多样化,少喝可乐类饮料。如果饮食量少,可以适当吃一些营养补充剂。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术前、术后及康复期都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木耳、竹笋、苹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大便不畅,晨起可喝淡蜂蜜水或淡盐水。
腰间盘突出食谱推荐:
1.韭菜炒虾皮
食谱原料:
虾皮30 克,韭菜300 克,盐、食用油、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 把韭菜择洗干净,将水沥干,切成2 厘米长的段。
2. 将虾皮清洗干净,把多余的水分挤出去。
3. 把锅放在火上,将油放入锅内烧热,把虾皮放入锅内先炸一下,随后将韭菜、盐放入锅内,加少量水,翻炒几下,放入味精调味,出锅即可食用。
2.香酥鹌鹑
原料:
鹌鹑3 只,酱油、料酒、花椒盐、花椒、大料、白糖、葱、姜、盐、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
1. 将鹌鹑去除内脏,清洗干净,用开水将鹌鹑稍煮一下捞出,待用。
2. 把准备好的酱油、料酒、花椒、大料、白糖、葱、姜和煮好的鹌鹑放入大碗中,加入水没过鹌鹑,上锅蒸3 ~ 5 分钟。
3. 将锅置火上,放入食用油烧热,然后将蒸好的鹌鹑放入锅内炸至皮起脆,取出,随花椒盐一起食用。
功效提示:此菜含有丰富的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和蛋白质。
4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1、中央型
以颈髓受压为主要表现。以前认为此型突出较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技术问世之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已不再少见。因脊髓受压,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以及大小便异常;与此同时,四肢腱反射呈现亢进。病理反射征可显示阳性,并按突出平面不同而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2、侧方型
以根性痛为主。主要症状为颈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枕部;一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查体时发现头颈部常处于僵直位,活动受限。下颈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压痛。如头向后并侧向患侧,头顶加压即可引起颈肩痛,并向手部放射。牵拉患侧上肢可引起疼痛。感觉障碍因椎间盘突出平面不同而表现各异。
3、旁中央型
除有侧方型症状和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单侧脊髓受压症状,即Brown-Sequard综合征。常因发生剧烈的根性疼痛而掩盖了脊髓压迫症。
5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偏方
1.附子(先煎),桂枝、泽泻、炒白芍、猪苓、牛膝、杜仲、红花、防己、防风各15克,麻黄、杏仁。党参、白术、黄芩各10克,川芎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在一起。早晚各服250毫升,1个月为一疗程。
2.地龙21克,地鳖虫、全蝎、乌梢蛇、穿山甲各9克。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将2次药液混匀,每日1剂,2次分服。
3.熟地50克,白芥子20克,鹿角胶、麻黄各10克,肉桂、炮姜炭、生甘草各5克。水煎2次,将药汁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同时配合牵引疗法。
4.制马前子、地鳖虫、牛膝、麻黄、僵蚕、全蝎、甘草、乳香、没药、苍术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每次服1克,每日2-3次。
5.纯生铁末500克,食盐水60-70毫升。混合后装入布袋,以棉垫或毛巾包好已发热的药袋敷于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6.藁本、续断、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克,狗脊、独活各45克。共研细末,用薄棉布制成布兜,将药末装入其中,日夜穿戴于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