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洗牙,又称为牙周洁治,其作为去除牙石最常用方法一直被用于临床。随着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少人知道要定期洗牙,但也有很多人因为怕出血、怕传染病而对牙周洁治敬而远之,洗牙是不是可能洗出病呢?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目录
1哪些人群不能做洁牙
1、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艾滋病患者等,不适合做治疗,以避免炎症局部加重或者通过血液传播、扩散。
2、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这些患者凝血机制不好,洁牙后会出现出血多、出血不止的情况。
3、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140/90mmHg)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不宜接受洁牙治疗。由于超声波的刺激及洁牙时的不适,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4、未经控制的Ⅱ型糖尿病,洁牙后容易导致口腔局部的感染或感染扩散。
5、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活血药物(如丹参、血塞通)的患者,肝功及凝血功能异常,在洁牙中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但不是完全禁忌,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牙周医生)
6、心脏安装了人工起搏器的患者不适合超声波洁牙。(但不是完全禁忌,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牙周医生)
7、口腔内有恶性肿瘤,为免引起肿瘤细胞扩散,亦为洁牙禁忌。
2洗牙后会得病吗
洗牙后酸痛,是正常现象
56岁的张阿姨在女儿的陪同下,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洗牙。洗牙过程中听医生说了一句“有些出血”,顿时紧张起来,好不容易熬到洗牙结束,吃午饭时一口热汤入口牙齿顿觉酸软。这可把她吓坏了,埋怨女儿说:“我牙齿本来好好的,结果被你哄着洗了次牙,就洗坏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翁志强表示,洁牙时及过后出现的某些不适属于正常情况,超声洁牙过程通常会有点酸软感,是超声震荡牙颈部、牙根面引起的。而洁牙后有些人会有冷热刺激敏感的情况,这是由于牙石阻挡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牙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产生敏感症状。如果是健康的牙齿,这种敏感症状通常在洗牙后一到两周内会逐渐消失。如加用些抗敏感牙膏改善会快很多。需要注意,如果长时间敏感症状不消失,很可能是牙龈萎缩、楔状缺损,造成牙颈部暴露,致使牙本质外露,如不及时治疗,长时间的刺激会损伤牙髓,引起牙髓发炎。
另外,牙齿健康的人洗牙一般是不出血的。若洁牙时出血,是由于牙龈本身炎症,这种情况类似于刷牙刺激出血,出血的多少往往又是炎症程度的反应,这些症状会随手术结束而停止。
担心传染病?正规医院会严格消毒
洗牙会不会得传染病?不少人心存疑问。翁志强指出,在正规医院口腔科,除了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外,其他器械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减少交叉感染,基本不需要担心传染病。例如在洁牙前,医生往往要求患者使用清水或含消毒剂的稀释液漱口,对感染的牙周还会使用消毒剂如0.5%碘伏涂擦消毒。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降低口腔中细菌的密度,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洁牙引起的污染。否则超声洁牙产生的雾气会将牙周上的细菌、病毒带出污染空气,影响诊室的空气卫生。
“如果是带肝炎病毒、甚至是带艾滋病毒的人员洁牙后,器械没有得到严格消毒会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医院都有考虑在内。洁牙机头是个精密仪器,正规医院每次使用完后会用高温高压消毒,以达到杀灭一切传染病菌。”翁志强强调,选择到正规医院洁牙可以在源头上切断交叉感染发生机会。
3揭秘洗牙的3大害处
洗牙的坏处1: 初次洗牙的患者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洗牙会不会使牙受到磨损?会不会使牙缝变宽,牙齿变得松动? 只要了解洗牙的原理和作用,这样的心理压力自然就能得以消除。洗牙的医学术语是“龈上洁治”,是使牙石软垢从牙面和牙齿充填物或修复体表面清除下来的操作过程。
洗牙的坏处2: 牙石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龈上洁治是预防龋病牙周病的重要措施,是治疗牙周病的基础。 临床上常采用超声波洁牙,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效能和水雾冲洗配合,大大提高清除牙石的效率。超声波洁牙机头工作端制作得光滑,无切削磨钻功能,因而在洁牙的过程中它没有切削割磨的作用,所以自然不存在牙齿受磨损的问题。
洗牙的坏处3: 在牙石的“伪装”下,患者不知道在牙石的毒害下,牙龈已严重退缩,牙根已严重暴露,牙齿已变得松动,牙与牙之间的间隙已变宽。洁牙完毕后,有的患者却不敢去面对,反而误以为是超声波造成的。 洁牙机产生的超声波只会使牙石脱离牙面,而不具备牙石那样“静悄悄”地破坏牙齿和牙周组织的本领,产生误解的患者太低估牙石的危害了。
4为什么我们需要定期洗牙
牙龈与牙根面之间不是紧密附着,而是存在一条O.5—2毫米深的浅沟,称龈沟。正常牙龈与牙根面紧贴,呈不开放状态。龈沟内易积存食物碎屑,附着菌斑,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区域,由于其呈封闭状态,不易清洁,常导致牙龈炎症及牙周疾病的发生。此外,牙齿邻接点下方也是难以彻底清洁的区域,仅靠刷牙并不能完全清除异物,容易成为引发牙龈疾病的隐患。
有人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这是不对的。因为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就和烧水壶里堆积的软垢一样)。但是这是堆积的细菌。 可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终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因此,成年人如果没有洗过牙,尽早到医院做一次洁治,而且最好半年到一年做一次。
5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洗牙
1、是否有牙垢
张开嘴,观察牙齿是否有食物塞在牙缝,牙齿上是否有黄色的牙垢。牙菌斑和牙结石,比较“顽固”和“粘人”,往往不容易用水冲走、也不容易被牙刷带走,长此以往越积越多,这就需要更大的机械力量来清除它们。
2、是否有龋齿
看牙齿,是否有龋齿、黑点、牙结石以及色斑色素沉着。可以用舌尖感觉每一颗牙齿,检查牙齿是否有缺失、外邪、松动、酸痛等问题。
3、是否有口腔溃疡
检查口腔,有没有溃疡、异味或者莫名的肿胀。像口腔溃疡和有牙龈炎症的人,不能接受喷砂洗牙。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必须慎重选择洗牙的时间,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孕妇(尤其是怀孕前期)最好不要洗牙。
4、牙龈是否正常
观察牙龈颜色,看看是否呈现正常的粉红色,有没有红肿的迹象。如果红肿就表示有牙龈炎,牙龈炎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牙周炎,出现牙龈萎缩、上火时牙疼、牙齿松动等症状。
5、牙齿是否松动
上下牙齿轻叩,或者用牙刷帮助观察牙齿是否个个稳定,有没松动现象。当牙周炎已经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减少、高度降低,退缩到牙颈以下,没有了足够骨质的支撑,这颗牙齿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就好像水土流失后的土壤上面长着的小树,根基不稳了,松动甚至倒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6、是否有牙齿过敏现象
用冷水刷牙时或者吃冷热酸甜等刺激性的食物,有没有酸、痛、软感、或者出血的现象。咽下一口唾液,等30秒,如果感觉口腔内唾液分泌是否充足,有没有干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