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尽早了解胆结石的出现,这是一种影响很强的疾病,会造成患者出现胆道疼痛,而且还会影响到输尿管,其危害性非常大,平时大家应该尽早了解这种疾病的出现,合理进行饮食,那么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有效预防胆结石?
目录
1胆结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胆结石检查:
1、体格检查:平日无发作时可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创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如果合并胆管炎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征象,主要在右上腹,严重时也可出现弥漫性腹膜刺激征,并有肝区叩击痛。胆囊成可触及,有触痛。
2、实验室检查:当合并胆管炎时,实验室检查改变明显,如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犯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
3、影像学检查:除含钙的结石外,X线平片难以观察到结石。B超检查能发现结石并明确大小和部位,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如果合并梗阻则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远端结石可因肥胖或肠气干扰而观察不清。
胆结诊断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技术有B超、CT和X线胆道造影。
1、B超诊断: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胆道造影应注意以下问题:
2坚持吃早餐可有效预防胆结石
1、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当习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2、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尤其是早饭。按时吃饭,胆汁会定时分泌,饮食不规律则打乱了胆汁分泌规律,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的形成。按时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粘稠和含水量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3、研究显示,胆囊结石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家族中有胆结石患者的,更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同时,专家认为,发现年龄、肥胖、高脂饮食和血脂异常是诱发胆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3诱发胆结石患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1、激素因素: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多数,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2、疾病因素: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3、肥胖因素: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4、饮食因素: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5、遗传因素:此外,遗传因素影响胆结石的发生。故家里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胆结石者,也是高危发生者。
6、肝外胆管结石: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结石。继发性结石主要是胆渡结石排进胆管并停留在胆管内,故多为胆固醇结石或黑色胆色素结石。原发性结石多为棕色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形成的诱因右胆道感染及胆道梗阻(包括胆道异物如蛔虫残体、虫卵、缝线线结等)。
4胆结石的注意事项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减轻肾脏和膀胱受害的机会。
2、少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3、适量运动
很多女性朋友都喜欢呆在家里,尤其是中年妇女,运动和体力劳动都比较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要下降,胆汁排空就会延迟,这就很容易造成胆汁郁积,使胆固醇结晶析出,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条件。
4、多吃青椒
青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主要是水溶性维生素c,这一类维生素可以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而胆结石的主要成分就是胆固醇,将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就失去了胆结石的原料,从而就不能形成胆结石了。
5胆结石喝什么汤好
1、玉米须炖蚌肉
材料: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做法:将玉米须和蚌肉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烂熟。隔日服1次。
功效:清热利胆,降低胆固醇。
2、小麦红枣猪脑汤
材料:猪脑100克,小麦30克,枣(干) 20克,白砂糖20克,黄酒5克。
做法:小麦洗净,滤干。红枣用温水浸泡片刻,洗净。猪脑挑去血筋,洗净。将小麦倒入小钢精锅内,加冷水2碗半,小火先煮半小时。再入猪脑、红枣,待沸后,加白糖、黄酒。继续慢炖半小时至1小时,离火。
功效:红枣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之人服食,也可减少其他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红枣中含环磷酸腺甙,可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好处。
3、核桃瘦肉汤
材料:核桃100克,猪腿肉400克,山药(干) 25克,芡实米50克,姜2克,盐3克。
做法:核桃、芡实、淮山洗净,隔干水。2.猪腿肉放入滚水中,高火3分钟,取起洗净。3.把适量清水高火6分钟至滚,放入猪腿肉、核桃、淮山、芡实、姜(切片),中火4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核桃可防止细胞老化,能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瘦肉多的腿肉其胆固醇、脂肪含量相对较少,担心肥胖或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适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