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疾病的出现都有它自己的原因,为了避免疾病伤害自己的身体大家就要做好预防工作,皮炎困扰着很多人,特别是对于爱美的女性,夏天是美丽的季节,可以穿很性感的衣服,但是可恶的皮炎来袭,只能让她们穿上保守的衣服,只是为了不让皮炎露出来,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下神经性皮炎的预防的方法是什么。
目 录
1神经性皮炎有哪些禁忌事项
1、忌热水烫洗。皮炎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肤病专家提醒皮炎患者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2、忌刺激性食品。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品,可使瘙痒加重轻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3、忌搔抓。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4、忌盲目用药。皮炎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另外,患者切忌擅自用药。
5、忌肥皂洗。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2神经性皮炎的预防的方法是什么
1、减少刺激:神经性皮炎反复迁延不愈、皮肤局部增厚粗糙的最重要原因是剧痒诱发的挠抓,所以患者要树立起这个病可以治好的信心,避免用力挠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这是切断上述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2、调节饮食:患者要穿着柔软且宽松的全棉内衣。调节饮食,限制酒类、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胃肠道变。
3、放松紧张情绪:患者要放松紧张情绪,保持乐观,防止感情过激,特别是注意避免情绪忧、紧张、焦虑、激动,生活力求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神经性皮炎应该算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做好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前提。如果皮肤瘙痒,忌用手搔抓或热水烫洗,不宜穿过硬的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如果有过敏史,要注意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3神经性皮炎会有哪些征兆
一、皮损情况:本病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冲突,肌肤逐步呈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固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散布。因有阵发性剧痒,病人常常搔抓,丘疹逐步增多,日久则交融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拱起,皮损变为暗褐色,枯燥、有细碎脱屑。
二、自觉表现:神经性皮炎病人的自觉表现通常为阵发性的剧痒,该瘙痒表现在夜间尤为严峻,会严峻的影响病人的睡觉。
三、多发部位:神经性皮炎大多会发生在病人的颈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稀有者会发至全身。
四、疾病病程:神经性皮炎为慢性肌肤病,表现也会时轻时重,并且在没有彻底治好之前很简单呈现复发的情况。
4神经性皮炎怎么彻底治疗
㈠内治法:
1.中医治疗: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可选用:
①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去柴胡、当归、加白茅根、蒲公英、大青叶;头痛发热者加生石膏、桑叶、野菊花;湿盛者加泽泻、猪苓、菌陈;食欲不振者加陈皮、苍术、大麦芽;大使干结者加生川军。
②加味白虎汤。
③化斑解毒汤。症状减轻后,可酌情选服龙胆泻肝丸、清解片、清热消炎片、三黄片等。
2.西医治疗
⑴抗组织胺药:可选用苯海拉明25~50mg、扑尔敏4~8mg,每日3~4次口服。或息斯敏10mg,每日1次口服,可并用维生素C100~200mg每日3~4次口服。
⑵钙剂:可口服钙片,肌注维丁胶性钙、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⑶肾上腺皮质激素:皮损广泛而严重时,可配合使用强的松10~20mg,每日3~4次,口服。或地塞米松 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
⑷利尿剂,对伴发全身皮疹,水肿严重者,可配合服用又氢克尿塞25mg,每日2~3次,连服2~3天,有利于消肿。
㈡外治法:
1.皮疹有糜烂渗液者,可选用5%硼酸溶液、1%硫酸镁、0.1%明矾溶液、醋酸铝溶液作冷湿敷,合并感染者可用1∶5000~10000的高锰酸钾冷湿敷。
2.皮诊无糜烂渗液者可用上述方法治疗,或外擦炉甘石洗剂。
3.皮疹呈慢性湿疹样皮炎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如醋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去炎松软膏或肤轻松软膏等。
4.潮红:丘疹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擦,或和青黛散冷开水调敷,每日4~5次。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蒲公英60g,桑叶、生甘草各15g,水煎待冷后湿敷。并可用10%黄柏溶液,生理盐水,3%硼酸水湿敷。糜烂结痂者可用青黛膏,或清凉膏外擦每日3~4次。瘙痒者可用粟树叶洗剂、黑子脱每洗剂。
5神经性皮炎三型进行辨治
神经性皮炎系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慢性增厚并呈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病,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部、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受摩擦的部位,中医称为“摄领疮”,多分以下三型进行辨治。
血虚风燥:皮损处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奇痒难忍,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妇女可见月经量多。舌淡无苔,脉沉细。治宜养血驱风润燥。药用熟地黄20克,当归10克,黄芪15克,首乌12克,白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鲜皮12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地肤子10克,蝉蜕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郁血燥:皮肤奇痒,粗糙肥厚,纹理加深,伴精神抑郁,失眠头晕,口干咽燥,舌边尖红,脉弦细。治宜疏肝养血润燥。药用当归12克,白芍12克,鸡血藤30克,生地黄15克,郁金10克,首乌藤30克,柴胡6克,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白蒺藜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湿内蕴: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伴头身困重,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驱风除湿止痒。药用乌梢蛇10克,蝉蜕6克,苦参20克,薄荷5克,当归10克,白鲜皮12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赤小豆15克,皂刺10克,全蝎3克(研冲)。水煎服,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