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
目 录
1神奇药罐养生
神奇药罐养生和普通的养生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它的养生效果要突出很多,采用中药配方煮制竹罐,不但可以剥离组织粘连,而且还可将深层次的病源呈现至皮下,将病源拔出体外,神奇药罐有效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人体自愈的能力,效果明显,无副作用,它也被人们称为最健康有效的养生方式。
奇药罐养生是一种快捷方便的养生方式,它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竹罐拔罐15分钟,竹罐内的水蒸汽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就产生很强的负压,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患处的瘀血顺利地排出来,使气血畅通,消除病痛。这样的养生方式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所保留下来的,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
奇药罐养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加盟项目,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更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市场对养生的需求非常大,而且公司还大力保障加盟商的利益,为所有加盟商提供全程支持,让所有加盟商都可以轻松创业。如果你也是想要自主创业的投资者,那么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2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
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3药罐内干燥剂开封就要丢掉
无论药瓶、食物包装中有一包干燥剂,成分是高吸水物质,能吸收水气防止物品变潮;还有些药瓶里会塞满棉花,目的是防止运输过程的碰撞让药品粉化。
不过,如果包装打开,干燥剂、棉花团都得丢弃。不然,它们会继续吸收水气加速药物、食品的受潮变质。这项常识已写入美国国家药典,我们可以借鉴。
特别目前气候潮湿空气水分大,更要注意药物保存问题,请严格遵循药片储存说明书。还要提醒的是,药品开封后最好尽速服用不要长期存放。药罐上标示的保存期限是“未开封”状态下的期限,一旦开封后,保存期限就会缩短。
4药罐疗法比拔罐更有效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
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5药罐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我国中医术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疗效果好但是一般见效慢,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是种难以治疗的疾病,中医有什么治疗的偏方吗?下面为您介绍中医用药罐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偏方。
药罐(之一)
(一)取穴
主穴:下关、颊车。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拔罐。操作:将药酒5毫升,倒入去底磨平之青霉素样式瓶中,再倒置于穴位上。底边缘,可先用凡士林涂拭,以便与此肤密切接触。然后用射器抽去瓶中空气,使成负压,吸附于穴位,并使药液完全与皮肤触,留罐20分钟。隔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
药酒制备:伸筋草60克、钻地风60克、威灵仙60克、三七30克、木瓜120克,在白酒约2500毫升中浸泡2个月后配。
药罐(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上关、下关、颊车、大迎、天牖、瘛脉、翳风、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压痛点。
(二)治法
药物:防风、荆芥、川乌、苍术、甘草、紫苏、独活、桂枝、秦艽、草乌、川椒、牛膝、羌活、麻黄、威灵仙、川芎各15克、红花6克、蕲艾60克。
操作:每次取2~3穴,痛点必取。先将上药装入布口袋中,放入锅内煮沸后,再放入竹罐煮沸3~4分钟。令患者取坐位,医者用筷子或长镊子将煮沸的罐具取出,用干热手巾垫手握住,将水甩干后,立即扣在穴位上,即可吸住。边捞边拔,直至竹罐拔完所选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