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时,就是浮肿。体重增加的同时,会出现眼皮浮肿、脚踝或小腿水肿。而小腿浮肿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那么,引起小腿浮肿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目 录
1引起小腿浮肿的原因有哪些
腿肿即下肢浮肿、水肿,引起的原因有很多。
1、肾性浮肿。患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或肾病,由于肾血流减少,钠、水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丢失蛋白太多,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组织间隙已液聚集而引起浮肿。
2、心源性浮肿。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浮肿。
3、肝性水肿。肝硬化时肝脏结果破坏,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以及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白蛋白过低等因素,会引起水肿。
4、营养不良性水肿。
5、局部性下肢浮肿。多由于下肢静脉、淋巴管受阻,导致体液进入组织间隙所致,入下肢栓塞性静脉炎、淋巴管炎、丝虫病、盆腔或下肢肿瘤压迫静脉。
6、特发性水肿,女性多见,原因不明,可能和体内激素代谢有关.
2发现小腿浮肿了应该怎么办呢
1.穴位按摩消水肿:有些上班电脑族老是面对着电脑,长期处于“久坐”中,这样小腿会经常看起来“肿肿的”。而在我们腿部膝盖下的“四指”左右有一个穴位,每天晚上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部位,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按摩小腿肚的时候,要尽量用手指大力的按,越用力越好,可能会有一些痛感,这是正常现象,坚持下去,等习惯之后你的脚不痛了就表示经脉已经不堵塞了,这是消除小腿水肿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瘦腿食物辅助疗效:维他命 E帮助去除水肿,血液循环不好,就很容易引致脚部浮肿,含维他命E的食物,可帮助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腿部肌肉松弛等。
含丰富维他命E的食物包括杏仁、花生、小麦胚芽等;维他命B群加速新陈代谢,维他命B1可以将糖分转化为能量,而B2则可以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多吃维他命B丰富的食物,如冬菇、芝麻、豆腐、花生、菠菜等;少吃盐去水肿,经常吃多盐的食物,容易令体内积存过多水分,形成水肿,容易积聚在小腿上。
饮食除了要减少盐的吸收外,也可多吃含钾的食物,因钾有助排出体内多余盐分,含钾的食物包括番茄、香蕉、薯仔、西芹等。
3.中医针灸减肥:针灸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加速血液循环,有效排除腿部水分和毒素,从而改善腿部水肿现象。轻松达到瘦腿目的。
3消除小腿浮肿的按摩方法
排水按摩第一招:揉捏按摩
1、双手从脚踝往膝盖由下往上,轻捏按摩。双手放在小腿肚处,往反方向扭转。
2、由小腿外侧往内侧轻抚按摩,同样的动作再由内往外按摩。以大拇指指腹,从脚踝由下往上轻轻按压。
排水按摩第二招:抓捏膝盖
1、坐在床上,曲膝,用手抓挠膝盖对上10厘米与膝盖对下5厘米处,直到膝盖微微变红为止。
2、接着用双手扭捏、揉按膝盖周围的赘肉。
排水按摩第三招:合圈按摩
1、从脚踝向大腿根按摩,双手合成圈,圈住小腿将小腿向上提升。
2、在膝盖窝处用力按压7下,大腿前侧中线上从膝盖一直按压至大腿根。
3、在腹股沟处用手掌外侧稍用力按压即可。
排水按摩第四招:按摩穴位
1、坐在床上,曲膝,单手握住脚踝上方三阴穴及阳辅穴处,慢慢地左右按摩6次。
2、双手按揉脚踝及其上方直至变红。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而阳辅穴则位于外踝尖上4寸。按摩着两个穴位能促进气血循环和激素的分泌。
排水按摩第五招:按摩大腿
1、左手按住小腿上方,右手脚踝上方,右手用力的又脚踝到膝盖用力按压小腿。左右腿轮流交换。
2、用大拇指由脚踝至膝盖方向,由下往上用力按摩。
3、双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分开,两手包住大腿,由膝盖至臀部进行逐步按摩。
排水按摩第六招:按摩淋巴
1、双手从脚踝至大腿方向,进行大小腿内侧的按摩动作,重复做3次,直至感觉腿部发热为止。
2、五指张开,双手在大腿根部腹沟部分进行按摩。腹沟集中一部分的淋巴结,多按摩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排水燃脂的作用。
排水按摩第七招:上下摸搓
1、由上到下缓缓的往下按摩,当按到小腿跟部时反向里侧小腿有肌肉的地方,沿着小腿肌再向上提升按重复八次。
2、二手握住小腿,大拇指按住小腿骨,从下往上按摩,除了拇指,其它手指也要相应加大按摩力度按摩肌肉,按摩5-8分钟左右。
在按摩前,可以先涂上按摩霜,不仅可以润滑皮肤,还能促进脂肪燃烧,让下半身变得更加紧致哦。
4小腿浮肿的危害有哪些
小腿静脉曲张虽然多为血管科疾病,但是很多患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小腿部出现浮肿不能麻痹大意!该病多偏爱女性,发病女性多处于育龄期,年龄在20~50岁之间。
小腿静脉曲张一般很少出现症状,因为它是静脉回流血管发生的慢性病变,但是,随着瓣膜毁坏的越来越多,静脉曲张的程度越来越厉害,可能会产生一些症状,好比酸胀疼痛,腿沉,走不远等轻微疲劳性症状,还有直接血液回流过慢,造成局部血栓,引起急性发展的可能。
5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预防小腿浮肿的发生
1.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2.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3.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
4.保证良好的睡眠,起居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