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女性的多发病,尤其是暑热季节。如果你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有时还伴有腰酸和小腹胀痛,那么十有八九是患上尿路感染了。那么,尿道感染怎么办?请看下面介绍。
目 录
1尿道感染怎么办
01
对症支持治疗 1.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头孢唑啉钠,诺氟沙星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少吃盐多吃含钾高的食物就行) 3.部分病人可配合服用中药。三金片,银花泌炎灵片等
02
鼓励多喝水,喝水少的病人应给予输液,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这样起到尿路冲洗的作用,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也很重要。
03
注意性生活卫生。泌尿系感染的发病原因,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较为常见,尿道的病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如果使用避孕工具,应将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损伤。
2尿道损伤病人如何避免尿道感染
尿道损伤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为创伤性和出血性休克,长时间休克可导致肾衰和心衰,感染为另一早期严重并发症,局部组织损伤及尿外渗感染可导致局部化脓、坏死、尿瘘形成、盆腔脓肿、耻骨骨髓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预防尿道感染应做到:
1、尿道会师术及吻合术后管道多,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加强导管冲洗及尿道口护理,使用有效抗生素,使感染都得到有效控制。
2、为了预防尿外渗所致局部感染,可从引流管注入甲硝唑或过氧化氢进行冲洗,引流袋应每天更换,如出血不多,引流液减少,可在术后48 ~72小时拔出引流管。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管道要保持无菌,各种引流管及引流袋不得高于伤口,防止引流液及尿液倒流而引起逆行感染。膀胱造瘘伤口及引流伤口要每天换药消毒,敷料浸湿要及时更换,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
4、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穿紧身内裤,勤换内裤,每天洗臀部,女孩子要养成从前向后洗的习惯,婴儿每次大便后要清洗臀部。
3尿道感染反复发作 看病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在各种年龄阶段的女性都比较常见,其原因有生理上的因素,也有生活习惯上的因素和病理上的因素。
女性的尿道比较短而宽,外阴及阴道的感染容易上升引起尿道膀胱炎。有些女性尿道口离阴道口较近,性交容易受创而引起炎症,特别是性交过于频繁时更是如此,如新婚时的蜜月性膀胱炎。有些因为月经期不注意卫生,如卫生巾没有及时更换或者没有及时清洗外阴,这都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还有些女性的处女膜上翻覆盖着尿道口的下半部分,形成一个袋状瓣,排尿后总有一滴尿留在那里,因为温度和湿度都很适宜,细菌容易在此滋生繁殖,经常引起炎症,泌尿科医生称之为尿道口梗阻综合征。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及阴道萎缩,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外阴阴道炎及泌尿道感染。
当急性尿道膀胱炎发病时,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及下坠的感觉,严重时甚至肉眼可见血尿。不断更新膀胱内尿液,经常排尿冲洗尿道,是预防和减少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可是有些女性不知是由于不好意思还是不愿意在工作和外出时间上厕所,养成了憋尿的不良习惯,甚至有些人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麻烦而不愿意喝水,这样做无疑可增加泌尿道反复感染的机会。发生泌尿道感染后治疗不彻底,细菌未能完全杀灭便停药,残留的病菌还潜伏在那里,一旦遇到劳累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残留潜伏的细菌又再滋生繁殖,这是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另一种原因。泌尿系统感染者同时患有先天性畸形、梗阻、结石等,也是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所以当患者看病时应特别注意下列事项。
(1)一定要把上述有关病史告诉你的医生,让他对你患病的情况全面了解,才能为你制订出一个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有效方案。
(2)治疗一定要彻底,不能症状稍有好转便停药,最好是尿常规检查三次均正常或尿培养转阴性才停。
(3)要养成多喝开水或茶水的习惯,尿胀就要上厕所排尿,多喝水多排尿,不断冲洗膀胱和尿道是泌尿道保健的好方法。
(4)要注意经期卫生,那些发病与性交有密切关系的患者,性交后要立即排尿,要服消炎药物以预防泌尿道感染。
(5)患泌尿道感染的老年妇女,除了使用抗菌药物外,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加服雌激素治疗。
(6)那些伴有泌尿道梗阻、先天性畸形或泌尿道结石等的病人,要由泌尿外科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4从尿液的颜色看是否患有尿道感染
治疗尿路感染、降低复发率的重要环节,在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并未因新型高效抗菌素的不断问世而降低的情况下,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休息,增加营养更为必要。
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病人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或伴发热,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下床活动。一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休息3~5天,肾盂肾炎休息7~10天,症状消失的可恢复工作。慢性患者亦应根据病情适当地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后,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
饮食与饮水。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热量。增加饮水量,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尿量,每日尿量应该在15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输液以补充水液。入液多排尿多,使尿路得到冲洗,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的高渗状态,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症治疗。诊断明确,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后,对高热、头痛、腰痛、便秘等症给予对症处理,如给予清热镇痛,通便缓泻药。小腹有痉挛性疼痛时可给予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抗胆碱药物解痉止痛;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等,也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对贫血、体弱的慢性患者可考虑小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改善机体状态。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细菌尿细菌尿即尿中存在细菌。多数妇女阴道前庭部及尿道口内1~2厘米处有来自直肠的潜在致病菌,排尿时,可将细菌混于尿中;性交或导尿时,易将尿道内细菌带入膀胱,引起感染。非特异性感染的致病菌70%~80%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与绿脓杆菌。其余 20%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脓尿脓尿即尿中有脓细胞。常见原因有特异性感染与非特异性感染两类。非特异性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积脓、周围脓肿破溃与肾脏相通、膀胱炎、尿道炎及附件器官炎症(如盆腔脓肿、前列腺炎或脓肿)。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其它感染,如支原体、真菌、滴虫、疱疹病毒也可见到。特异性感染主要为结核病与淋病。此外,泌尿系肿瘤、结石、损伤、前列腺增生、神经原性膀胱、尿道狭窄及泌尿系先天性异常等继发感染或造成梗阻均可引起脓尿。
5尿道炎和尿道感染的区别有哪些
尿道炎是指尿道黏膜的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女性,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非特异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后两种临床表现类似,必须根据病史和细菌学检查加以鉴别。多为致病菌逆行侵入尿道引起。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和血尿,急性期男性可有尿道分泌物,初始为黏液性,后多有量脓性分泌物。女性则少有分泌物,转为慢性时表现为尿道刺痛和排尿不适,尿道分泌物减少,呈稀薄浆液状,急性发作时耻骨上区和会阴部有钝痛,可见尿道口发红,有分泌物。
尿道感染一般分为上泌尿道感染和下泌尿道感染。按细菌侵入的途径又可分为:血性感染、上行感染、下行感染。妇女大部分是上行感染,这是因为女性尿道直而短,细菌容易上行至膀胱造成感染,另外,女性尿道外口与阴道尿道口、肛门很近,容易受粪便及明道内排泄的细菌所污染,加上老年妇女膀胱完全排空能力减退,细菌极易在残余尿液中繁殖。
关于尿道炎和尿道感染的区别有哪些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虽然名字相似,也都是关于尿路系统的疾病,但是二者的发病症状和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大家要区别对待,当发泄尿尿疼痛的时候要到医院做正规的检查,不可擅自使用药物盲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