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儿脑瘫的危害,那些拥有小儿脑瘫的家庭是很清楚的。除了每天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好之外,还要照顾小儿脑瘫患儿,甚至不能像正常的家庭那样子再继续原来的生活。这就要求很多父母对于小儿脑瘫的护理要做到了如指掌。那么脑瘫患者如何护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 录
1脑瘫的分类有什么
1、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痉挛型: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3、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脑性瘫痪患儿常由于较广泛的脑损伤引起,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者较为常记。例如,25~80%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儿合并癫病,并有少数病例合并语言障碍或感知觉及行为异常等。
2脑瘫患者如何护理呢
婴儿早期的训练:生后3~4个月或6~9个月前,以训练方法促进正常发育为主,或采用促进运动功能的正常建立。
婴儿及幼儿期的训练:此时脑瘫症状明显,但挛缩和变形尚未形成,为治疗关键时期,除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外,还要在日常生活护理中,注意防治畸形,以促 进其站立行走。
幼儿期以后的训练:主要为功能训练,此时脑瘫症状几乎固定,挛缩变形等已经产生,功能障碍也已显著,要一面继续运动功能训练,一面要配合装具(如靴、杖椅子、轮椅等)进行疗育。重型者可配合矫形外科手术疗法。
年长患儿训练:对患儿要实行综合疗育,包括教育、职业培训等各领域的适应,以及交通手段、居住环境改善等。
查看详情>>3如何判断新生儿脑瘫呢
1.运动发育不灵活,4-5月不会翻身,9-10个不会爬,肌张力不正常和姿势不正常,肌张力不高,坐姿和爬姿与正常的孩子不同。
2.运动很少或很多,刻板似的运动。
3.易惊,易哭吵,睡眠不安;全身乏力,四肢发软或发紧。
4.喂奶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易呛奶
5.反射的异常,把东西放到手心里,孩子会抓握反应,有允洗反应。先天反射到6个月以前会全部消失,如果还没有消失就不正常了。
6.如果有早产,窒息,家庭遗传等的历史,孩子有可能脑瘫,7.8月可以诊断。
4能提高脑瘫患儿智力的方法有哪些
能提高脑瘫患儿智力的方法有哪些?想要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可以使用感知训练、增强患儿营养保障等方法。提高小儿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训练脑瘫儿感知觉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新生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观察、注视,追踪彩色、运动的物体来训练孩子的视觉;通过让孩子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孩子读故事等来训练孩子的听觉;通过和孩子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孩子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孩子的触觉。
提高脑瘫儿的营养保障,单纯训练的方法并不能全面提高小儿脑瘫患儿的智力,充足的营养是不可缺的。在婴幼儿期,必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在正常的饮食结构中,还必须根据脑瘫儿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钙,这样对患儿身高、智力、运动的发育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训练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教孩子认识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教脑瘫患儿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等。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要多和孩子说话、交流感情,在娱乐中教孩子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脑瘫患儿简单的字词句子。当有语言障碍的孩子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必须不断地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并可购买一些学语言的光碟,使孩子受到反复的刺激,然后学习光碟中的儿歌,提高语言能力。
5有必要让脑瘫患儿多接触社会吗
让脑瘫患儿接触社会是有必要的,多接触社会能让脑瘫患儿更好的融入社会,这对脑瘫患儿的个方面发育都有着帮助。脑瘫患儿因为躯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受限,也可能由于过度被照顾,日常朋友交往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情绪十分消极,对于社会的理解不够缺少社会经验。这样的患儿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常不适应工作和社会环境,所以脑瘫患儿需要从小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调整其生活环境,争取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中。
社会适应性训练主要采用作业疗法,可以通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使脑瘫患儿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并可以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在学龄前期,应注意培养患儿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乐趣,帮助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不能上普通学校的脑瘫患儿,也应争取进入特殊学校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便未来能有机会进行劳动就业。
脑瘫的治疗要注重功能训练,脑瘫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主要侧重于手的功能及躯体的耐受性;作业的态度、能力、习惯和作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理解力、表达能力、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和日常身边事物处理能力。通过作业治疗,脑瘫儿童的就业率可达到15%,社会就业有助于脑瘫患儿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